以前看書,聽說過林彪從紅軍帶兵時起,身上就有個小本子,上面記載著每次戰鬥的繳獲、殲敵數量。 每次打完仗,林彪就親自往上面添加數位,並為之沾沾自喜.....令人感覺得到這個李四光父親的學生,23歲任軍長,25歲就當軍團長的人,似乎有點小氣。
前些時候讀程光《往事回眸》,卻瞭解到另外一個故事:
1948年遼沈戰役開始之後,在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所裡面,每天深夜都要進行例常的「每日軍情彙報」:由值班參謀讀出下屬各個縱隊、師、團用電臺報告的當日戰況和繳獲情況。
那幾乎是重複著千篇一律的枯燥無味的資料:每支部隊殲敵多少、俘虜多少;繳獲的火炮、車輛多少、槍支、物資多少....
司令員林彪的要求很細,俘虜要分清軍官和士兵,繳獲的槍支,要統計出機槍、長槍、短槍;擊毀和繳獲尚能使用的汽車,也要分出大小和類別。
經過一天緊張的戰鬥指揮工作,人們都非常疲勞。 整個作戰室裡面估計只有定下這個規矩的司令員林彪本人、還有那個讀電報的倒楣參謀在用心留意。
1948年10月14日,東北野戰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僅用了30小時就攻克了對手原以為可以長期堅守的錦州並全殲了守敵十余萬之後,不顧疲勞,揮師北上與從瀋陽出援的敵精銳廖耀湘基團二十余萬在遼西相遇,一時間形成了混戰。 戰局瞬息萬變,誰勝誰負實難預料。
在大戰緊急中,林彪無論有多忙,仍然堅持每晚必作的「功課」。 一天深夜,值班參謀正在讀著下面某師上報的其下屬部隊的戰報。 說他們下面的部隊碰到了一個不大的遭遇戰,殲敵部分、其餘逃走。 與其它之前所讀的戰報看上去並無明顯異樣,值班參謀就這樣讀著讀著,林彪突然叫了一聲「停!」 他的眼裡閃出了光芒,問: 「剛才念的在胡家窩棚那個戰鬥的繳獲,你們聽到了嗎? 」
大家帶著睡意的臉上出現了茫然,因為如此戰鬥每天都有幾十起,不都是差不多一模一樣的枯燥數位嗎? 林彪掃視一周,見無人回答,便接連問了三句:
「為什麼那裡繳獲的短槍與長槍的比例比其它戰鬥略高」?
「為什麼那裡繳獲和擊毀的小車與大車的比例比其它戰鬥略高」?
「為什麼在那裡俘虜和擊斃的軍官與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戰鬥略高」?
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思索,等不及的林彪司令員大步走向掛滿軍用地圖的牆壁,指著地圖上的那個點說:「我猜想,不,我斷定!敵人的指揮所就在這裡!」
隨後林彪口授命令,追擊從胡家窩棚逃走的那部分敵人,並堅決把他們打掉。 各部隊要採取分割包圍的辦法,把失去指揮中樞後會變得混亂的幾十萬敵軍切成小塊,逐一殲滅。 司令員的命令隨著無線電波發向了參戰的各部隊....
而此時的廖耀湘,正慶倖自己剛剛從偶然的一場遭遇戰中安全脫身並與自己的另外一支部隊匯合。 他來不及休息就急於指令各部隊儘快調整部署,為下一階段作準備。 可是好景不長,緊追而來的8200.html">解放軍迅速把他的新指揮部團團圍住,拼命攻擊,漫山遍野的解放軍戰士中,不斷有人喊著:「矮胖子,白淨臉;金絲眼鏡湖南腔,不要放走廖耀湘!」
把對方指揮官的細節特徵琢磨到如此細微,並變成如此威力巨大的順口溜,穿著滿身油漬伙夫服裝的廖耀湘只好從俘虜群中站出來,無奈的說「我是廖耀湘」,沮喪的舉手投降。
廖耀湘對自己靜心隱蔽的精悍野戰司令部那麼快就被發現、打掉,覺得實在不可思議,認為那是一個偶然事件,輸得不甘心。 當他得知林彪是如何得出判斷之後,這位出身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7666.html">黃埔軍校並留學法國著名的聖西爾軍校,參加過滇緬戰役, 在那裡把日本鬼子揍得滿地亂爬的新六軍軍長說,「我服了,敗在他手下,不丟人。 」
取得這場重要戰役勝利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居然出於獲勝方的統帥夜半時分,對一份普通遭遇戰之後的戰報的資料分析,來源於他「從紅軍帶兵時起,身上有個小本子,上面記載著每次戰鬥的繳獲、殲敵數量」的優良軍事素養。
資料的積累、資料的挖掘,分析、歸納、整理,是一支優秀團隊所必須俱備的基本素養,沒有它,你永遠是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