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社交化平臺的發展,讓資料呈現幾何化、爆炸式增長。 而隨著資料來源管道的增多,網路的資料也不再是單一的資料類型,大量的非結構化資料湧現改變了資料的組成模式。 如今大資料使得整個互聯網科技都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如何利用大資料將成為決定企業未來命運的關鍵!
那麼大資料究竟有多大呢?可能很多人會問這個問題。 2013年,世界上存儲的資料預計能達到約1.2澤(約12億TB)位元組。 12億TB是個什麼概念?如果把這些資料全存儲于標準的光碟,這些光碟可以堆成五堆,每一堆都可以伸到月球。 而如果把這些資料存儲于1TB容量的硬碟中,那麼將需要12億塊,這些硬碟可以分為五堆,每堆相當於長城的長度(6700公里)。
雲存儲是伴隨雲計算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存儲模式,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 其實雲存儲技術早已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只是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罷了,目前雲存儲技術已經在大資料解決之道方面有了一些案例。 隨著大資料時代的來臨,雲存儲將擔負更多的任務和使命
近日360網盤的推出以及與百度1TB競爭升級的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沒錯,這些網盤其實就是最典型的雲存儲應用。 這些雲存儲服務商為使用者提供定量的存儲空間,讓使用者實現通過PC、手機等終端進行訪問等需求。 網盤、雲盤這些雲存儲技術是最典型也是最初級的雲存儲技術,如今一些企業已經將雲存儲技術有了更深層次的發展和創新,例如迅雷的雲加速功能。
2013年互聯網大會迅雷CEO鄒勝龍將雲存儲加速帶來的改變形容為:「讓大資料像水一樣的自由流淌。 」在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對這句話並不理解,據我所知,迅雷隨身盤這種典型的雲存儲模式並沒取得成功,而且即將在2013年9月1號停止支援,那麼鄒勝龍先生是為何在大會上反反復複強調迅雷雲加速技術呢? 又是如何讓大資料能夠自由流動呢?
迅雷對雲存儲技術有了更深層次的應用
帶著這些不解,筆者翻看了迅雷雲加速的一些業務。 目前迅雷已經擁有高速通道、離線下載、迅雷雲播、迅雷網游加速器、手機迅雷等多個產品,並且覆蓋PC、手機、平板、TV四屏,可以說迅雷如今基本完成了對業務的全面佈局。
根據筆者對這些業務的研究發現,在這些業務中,如離線下載、高速通道等很多服務都是基於雲存儲功能而實現的,可以說這些技術都是雲存儲技術的一種創新和演進。 迅雷對雲存儲技術有了更深層次的應用,並不只是局限于傳統的資料存取和資料保護,更是將雲存儲技術應用到下載、視頻、網友等領域,是雲存儲技術應用到大資料方面的一個全新創新!
迅雷利用雲存儲技術確保使用者能夠獲得流暢、連貫的體驗,而且還推出了根據帳號實現雲端同步的功能,可以說迅雷如今已經利用雲存儲實現了整個產品的佈局,讓大資料之間的傳輸更自由。 那麼迅雷是如何利用雲存儲技術的創新促進大資料之間的流動的呢?
下面我們就通過離線下載業務來看一下講解下迅雷的雲存儲創新之處。
離線下載是迅雷雲加速中的一個重要的功能,當下載的時候遇上冷僻的資源時,由於中國網路資源複雜,如果從原始伺服器下載到本地,可能由於資源少、距離遠等原因使得下載的速度不高,這樣使用普通下載就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電費。 而當資源好,速度高的時候,則會影響使用者正常的網路問題,造成別的任務無法完成。
迅雷離線下載每傳輸完一個檔,就會記錄檔資源的位址,CID值,以及檔其他的特徵資訊。 如此積累,迅雷便保存了大量檔的特徵資訊,當再有使用者下載相同的檔時,迅雷雲加速服務不再需要從資源所在的伺服器下載檔案,而是從迅雷雲加速服務內部的資源中直接複製到使用者的離線傳輸資料夾裡,這樣, 一個幾GB甚至幾十GB的大檔在瞬間就傳輸完成了,因此很多人覺得離線下載極快,叫做‘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