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IT術語如大資料這般在瞬間被大家口口相傳、每個人能說出所以然;也沒有一個技術如大資料這般誰都能說卻誰也不能說全;沒有一個IT方案如大資料一樣給予企業最美好的業務設想。 大資料從國家層面到各行各業再到各個企業,都有其用武之地,甚至是未來發展的根基和法寶。
但是在被不斷地認可之後,卻總是有些隱憂存在。 正如一個人處在巔峰時,受到的肯定愈多的時候,一定有很難被發現的弱點。 大資料就是這樣,被業界一片看好,從廠商到企業,大資料就這樣用了很短的時間變得看上去很繁華。 而繁華之後,其進入的應該一個是沉澱期。 我們應該看到儘管大資料一再被肯定,但是其作為的成果並不多。 儘管所有企業都知道大資料的好,但是去做的也不多。
只有小部分CXO擁護用大資料來加速轉變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對於大資料的理解和應用都是相對簡單的。 而對於企業的高層來說,可能都知道資料的重要性,但是真正地借助大資料進行一些變革的並不多。
在去年,IBM在關於大資料的調研報告《分析:價值藍圖》中就指出,只有一小部分的高管(CXO)是大力使用者用大資料和分析來加速決策制定和轉變。 其中的一個資料是,四分之一的CEO和COO率先提倡流量分析洞察。 這是針對2013年的市場調研情況,這個比例比2012年增加了10%,但是卻遠沒有達到一個繁華的狀態。
所以其實從企業內部來說,可以認知到資料的重要性,但是並沒有真的用起來。
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次,有整個產業發展成熟度的問題,也有廠商技術產品的原因。 但是我們這裡主要是具體到企業應用層面,這裡主要是存在三方面的原因。
企業原始積累的資料並不能夠足夠支撐做相應的分析。 大多數中國企業的資訊化發展也是經歷了相對粗放的過程,尤其在資料的積累上並沒有做的很好。 很多企業目前還是在整個相應的業務系統,以解決資訊孤島的問題。 所以在這種資料基礎上,企業還很難做相應的分析,更談不上從資料分析中去創新了。
第二個方面原因是新獲得資料的成本相對較高。 很多說企業可以更加去瞭解自己的客戶,知道他們所想、分析出潛在需求等等。 但是對於多數企業來說,要去獲得這些資料,人力成本和經濟成本相對都比較高,所以更多的還是在觀望狀態。 更多的企業是能把BI做清楚就已經很好了。
最後對於大資料的理解程度在企業內部也是層次不齊的。 前面提到CEO和COO的主動性更強,因為這兩個角色主要是站在業務角度。 而大資料畢竟也會涉及到技術維度,這個主要是CIO層面。 所以其實一個大資料項目目要真正的在企業裡進行,必然會觸及很多部門,而每個部門的出發點和理解程度不一樣,就相應地加大了大資料項目目的開展。
所以,看到這些原因,我們會發現儘管大資料在聲音上一片繁華,而真正在企業裡的認知和應用才剛剛開始。 而這種開始,我們更應該看到和挖掘的是一些典型的應用和最可能、最容易實現的領域,以大資料循序漸進地度過應用的磨合期。
大資料更加貼近個人服務層面
大資料和分析無疑依然會是2014年企業應用中最為熱門的環節之一。 調研機構Forrester剛剛發佈的一個報告中就認為,企業客戶將會更加主動地參與中國BI、大資料和分析領域的投資,尤其是銀行/金融和零售組織機構。 CIO們也必然會迎來關於大資料的眾多討論,其中包括大資料架構、預測性分析使用案例以及大資料相關技能和培訓事宜。
而事實除了這種技術架構和技能層面的,對於企業而言,最核心的問題應該是找到大資料可發揮作用的領域。
Forrester提到的幾個領域其實有個很大的共同點都會是與企業的終端個人客戶體驗有很大關系。 而除了提到的金融、零售之外,事實像醫療、互聯網這些領域,也會是大資料的爆發應用的行業,而應用的突破點應該就是在提高客戶體驗上。
在2013年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這樣的案例。 比如IBM大資料方案在中網賽事中的應用,其一個很大的作用是提高個人線民對賽事的關注和參與度。 另外更多的像我們之前提到的幾個行業,一個很大的需求就是如果利用大資料提升客戶體驗。
比如金融行業,更多的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流程都相對比較複雜,這也是為什麼互聯網金融會給這個領域帶來很大的衝擊。 因為現在的消費者更期待的是更加人性化、個人化的服務。
所以我們由此可以看到,之後大資料應用的大面積普及的突破點依然還是在這種直接對終端消費者的服務層面上。 當然這種應用方向,對於企業原有的商業模式、工作流程都會是挑戰。 比如,原來企業的新產品設計的方向等可能更多取決於內部產品部的想法,而之後更需要做的是用大資料得來消費者的期待,然後再以此為根據去做相應的設計;而我們前文提到的,CXO的不同看法也必然是個挑戰, CXO之間因為客戶的導向而需要彼此磨合工作方式。
但是大資料全面進入企業應用,必然需要經歷這樣的磨合和沉澱,才能帶來沉澱之後的又一次繁榮。
另外,對於一些相對傳統的領域,大資料更大的作用是促進企業開始重視、整合資料,並對現有的資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説明企業更加瞭解自己、梳理業務流程。
因此總的來說,我們更認為大資料除了各種美好的設想之外,對於企業來說更應該是一步步建設過程。 當經歷了各種繁華的討論之後,大資料在2014年應該走向的是企業應用的磨合期,磨合之後才會有更多的驚喜。
(作者:ZDNet丁慧茹責任編輯:李祥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