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騰訊「大資料連線的未來」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在此次會議上,騰訊公司攜手牛津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來自大資料方向的學術帶頭人,展開了對「大資料:連接的未來」這一主題的探討。 騰訊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NIE社群媒體研究中心將共同建立國內外政、商、學界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平臺。
大資料研究:各方觀點 激情碰撞
在這個互聯網比我們更瞭解自己的時代,大資料正在「注視」著我們,誰又能規範大資料的掘金?個人在政府和大公司面前,真的毫無隱私嗎?站在互聯網風口的人們將如何應對大資料所引起的社會變革?圍繞這些問題, 現場各位嘉賓對大資料與互聯網、大資料與社會管理、大資料與立法等熱點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騰訊創始人張志東(Tony)在演講中主要提到了五個觀點:
1、關於騰訊創業初期目標,張志東表示「活下去」和「少挨點罵和不要讓使用者掉線」是頭三年的主要目標。 這也奠定了騰訊做雲服務的基因,為了不要讓使用者失望,技術能力的提升必須要追趕上使用者增長的速度。
2、關於企業人才結構,他認為紡錘型是比較理想的人才結構模型,上面有比較多資深的人,腰部是主要力量,底部的新人有很好的傳幫帶。 他還認為人才的培養,團隊的成長,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3、關於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做產品,他認為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在PC時代,產品和服務可能做到70、80分還是有機會生存的,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要做到90分才能生存。
4、關於騰訊的轉型,他認為能不能回到小團隊的創業精神,能不能有捨棄既得利益的決心是關鍵。
5、關於騰訊的未來,Tony認為經過轉型之後,騰訊可能會逐步定位為做大資料服務、連接的公司。
人民大學副校長王利明表示,人類已經進入大資料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大資料的產生,翔實地記錄了人們在社會實踐、科學領域中的資料,大資料的誕生,使得傳統的人文社會科學難以滿足現代資料的需要,催生資料的研究的深刻變革, 同時大資料的產生,也為人們的研究提供了更可靠的素材。
騰訊高級副總裁郭凱天表示,發起成立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組建專業團隊主要基於三個原因,一是挑戰,二是國際競爭,三是企業社會競爭。 未來,騰訊還將不斷推進與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智庫開展多元化的合作交流,與業界及行業管理部門加強聯繫,將研究院打造成互聯網領域產、學、研合作交流的前沿基地。
他還稱,互聯網經濟在取得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在互聯網法律、公共政策、產業競爭、個人資訊保護、大資料等多個方面帶來了諸多新的問題。 這些新問題和挑戰不僅在國內找不到現成的答案,有些在全球甚至都難找到成熟的、可借鑒的案例。 作為一家領軍企業,騰訊既要在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起到引領帶頭的作用,更有責任和義務就行業面臨的前沿問題開展前瞻性研究,有針對性的提出應對建議,從而為行業健康發展探尋出一條解決路徑來, 這也是設立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的初衷。
大資料正在改變互聯網的進程,也正在改變人與人交往的社交格局,更推動了社會管理的進程。 構建生態圈,對話大資料時代社會化治理與公共服務,谷歌首席顧問、當代資訊哲學創始人、牛津大學Luciano Floridi在會上發表題為《大資料、小模式、深影響》的主題演講,他認為騰訊擁有國內最豐富的海量資料, 並且在大資料計算和預測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湯道生先生詳細闡述騰訊如何看待大資料和社會(人際)交往的未來、大資料如何改變決策過程、以及騰訊如何利用騰訊雲參與大資料商業化、社會化的佈局。
來自香港科技大學NIE社群媒體研究中心的James She主任做了題為《從移動社交媒體到網路物理社交媒體》的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他表示移動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已經慢慢過渡到網路物理社交媒體,有了對人們社交媒體屬性的研究,就可以為其進行更加有效的推薦。 他還認為,現在互動社交媒體已經變成實體虛擬社交媒體,大資料的影響力可馬上實現它的價值。
據瞭解,此次會議之後,騰訊公司將通過對大資料的社會化研究,集結各方商業合作夥伴,在公共和社會化服務中打破企業壁壘,實現大資料的逐步開放,形成互助共贏的產業生態體系,助力社會治理、產業發展及公共服務。 騰訊的「大資料管家」服務旨在研究各類社會治理問題,協助政府改善解決方案,為制度決策者和參與者提供「點對點」大資料定制服務;「 DOCTOR Q」服務就空氣品質、旅遊、就業等民生問題,向公眾提供科學、準確和有趣味的大資料分析,普及科學知識、推動資訊公開、協助社會管理。
騰訊雲:共用海量資源 連接一切產品
互聯網從移動時代發展到連接時代,未來騰訊將如何連接一切物體?騰訊雲平臺部總經理陳磊著重介紹了騰訊雲如何搭建安全、海量、精准、即時的資料服務,能為大資料產業鏈上下游的服務商提供全面的資料安全保障。
陳磊表示,騰訊面對的海量的挑戰,每天新增的資料量有200TB以上,每天有超過4億使用者使用20萬以上的應用和服務。 可以用來分析使用者使用應用的傾向的緯度有100多萬個,機器學習—每天處理上百億使用者行為回饋。 騰訊雲已經全面開放騰訊累積的億級後臺能力、在雲端將碎片化的資料進行精確挖掘與分析,根據雲端管理和打造供應鏈級別的ERP連接不同的行業,打造增值產品和服務,將大資料能力開放給所有的應用開發者, 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的雲服務解決方案。
在大資料浪潮的助推下,社會層面的全面「互聯網化」已經逐漸清晰,通過與各大研究機構聯合探索,未來我們會發現大資料技術在很多領域都將得到普及,而互聯網的思維也將隨著大資料的發展而遍地開花,結出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