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
i黑馬:大家都知道「今日頭條」,作為一個純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5614.html">技術驅動的內容app,它基本沒有編輯做審核。 其背後靠的就是大資料做推送。 而這一點,也被馬東看上了,這個新武器,被馬東命名為了一個很炫的名字——綠鏡。
另外一方面,愛奇藝也利用自己強大的資料庫,對一部作品的流量做到了近80%精准度的預測。 而近日,愛奇藝在馬東的主導下新推出了一部自製劇:改編自經典日劇《世界奇妙物語》的《不可思議的夏天》,這也是中國第一部在中日美同步播出的劇集。 而這背後,則是橫跨新舊媒體的馬東,在市場空隙中尋找到的結構性優勢。
1.綠鏡:裁剪亮點做短視頻,反哺長視頻
愛奇藝上有《爸爸去哪兒》30分鐘和45分鐘兩個精編版本播放,它們出自大資料產品「綠鏡」。 綠鏡誕生於愛奇藝兩個IT宅男的惡搞。 2013年初,龔宇錄製《天天向上》,他們知道老闆不適應娛樂節目,想知道哪些使用者能忍受龔宇的無趣,從大資料系統裡抽取出幾個模組製作了一個工具,剪出「龔宇冷場王版本」當成笑料在公司裡傳。 後面我們就把這個工具加以改進,做成了綠鏡。
綠鏡可以根據使用者對視頻的觀看行為資料,將長視頻中的亮點裁剪下來,自動生成短視頻版本。 受流量限制,長視頻在手機上不受歡迎。 編輯製作那些兩三分鐘利於傳播的短視頻,用的也是綠鏡。 比如說,你看電視劇有一個固定時常:45分鐘一集。 我們的後臺資料會把大家對這部劇的共同感受分析出來。 我們把大部分網友覺得哪裡更精彩這個資料反映給使用者,通過「綠鏡」你自己可以點擊去看精華版,節約時間。 其實從資料上來看,看了精華版的人不一定就不會反過頭來再看一遍完整版。 它是一個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就想先知道結果,然後再看過程。 每個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用各種技術手段去滿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這是技術進步的意義。
2,流量預測
我進入新媒體,培養的就是一個對資料的敏感和發現資料間的邏輯關係的能力。 百度的大資料和愛奇藝的大資料每天都在積累海量的使用者資訊,這些資訊包含使用者的描述性資料和他們的行為痕跡。 這些資料我們用專業的資料模型對它進行分析和提煉,它對於我們在互聯網上或者愛奇藝平臺上的內容預測有非常好的效果。 愛奇藝目前對於一部劇大概會在互聯網上產生的流量預測準確度接近80%。
3.中日美合作同步推劇
你知道這部劇的原版《奇妙物語》在日本很火,所以日本方面才把這個專案拿出來在中國尋找合作夥伴,然後就找到了愛奇藝,我們也非常感興趣,大家一拍即合。
這個劇在我們這邊上線的時候也在日本富士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這也是中國第一個網劇在日本播出,同時還在美國網站也播出。 它說明了中國網路視頻的市場結構和國外電視臺之間的對接要比中國電視臺和國外電視臺的對接要更容易。 這是一個市場的結構性優勢,這個優勢應該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