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提到田溯甯,人們會自然地聯想到亞信、網通。 現如今,田溯甯三個字卻與雲基地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雲基地坐落于北京亦莊,由田溯甯率領的寬頻資本投資創建,于2010年8月誕生,投資5億元,占地7000平方米,入駐企業十余家。 這裡是北京「祥雲工程」中第一個雲計算示範基地。
雲基地中的各企業業務都圍繞雲計算展開,從雲伺服器到雲箱再到雲計算軟體系統平臺,分佈在雲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 為了打造雲基地這條雲產業鏈,田溯甯沒少花心思。 因為這樣的事情之前沒有人做過,也沒有經驗可循,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但是正是看中了這種產業鏈整合帶來的聚合效應,田溯甯決定潛心織雲,全情投入他的第三次創業。
田溯甯織雲
田溯甯的職業生涯一直在不同的角色中轉變著,從亞信總裁到「寬頻」先生,再到如今的雲基地開創者。 不同身份的切換,讓田溯甯對ICT領域有著全面的觀察角度與獨到的見解。 這一次,他把寶壓在了雲計算上。
事情的起源還要從田溯甯美國矽谷觸雲說起。
在美國,田溯甯第一次接觸到雲計算,這讓年過四旬的他再次迸發出創業的激情,因為他認為雲計算是一種能把IT、通訊、互聯網這三個行業融合在一起的技術性革命,他迫不及待地和老友們溝通關於雲計算的各種問題, 因為他急切地想把這一變革帶到中國,使得中國企業能成為這一場革命的弄潮兒。
此後,他開始不遺餘力地向人們宣講雲計算,並在各大媒體、論壇發表了多篇有關雲計算的文章。 在人們還不清楚雲計算為何物的時候,田溯甯用簡單的話語解釋了雲的真諦:「雲計算就是讓每個人都能以書本一樣的價格,享受超級電腦一樣的能力。 」他認為,電腦始于主機,終於雲計算。
2010年初,田溯甯旗下的寬頻資本和北京市經信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道投資建設雲基地。 田溯甯看准雲計算,開發區也看好雲計算,寬頻資本與開發區的合作可謂是一拍即合。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趙昕昕告訴記者,開發區管委會的主要職責是做好整個產業的搭建、佈局工作,而雲計算是國家到企業共同認知的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開發區的定位就是要發展高端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所以就要做好這方面的招商和宣傳,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宣傳,企業才會被吸引而進駐。 這也就不難理解與寬頻資本的合作了。
開發區對雲基地這樣的企業最主要的支援是打造一個高端人才在這裡安心研發、工作、生活的便利環境。 例如周邊建立的公租房、醫院、學校等設施,這都是為吸引人才而做的,因為人才是產業發展很關鍵的因素之一。 「開發區每年拿出1億多元支援科技創新,獎勵自主創新、科學帶頭人、增長快的企業,引導、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不斷做強做大。 」趙昕昕解釋道。
「寬頻資本計畫到2012年,會持續投入70億人民幣在雲伺服器、雲存儲、雲應用、集裝箱資料中心、雲作業系統等領域。 」田溯甯在去年北京「祥雲工程」中金雲後臺啟動儀式上說,「我們認為這是比較好的方向,不僅給投資者很好的回報,而且能夠積極推動這個產業的發展」。
集群入駐
天雲科技副總裁張福波介紹,為了加快創新驅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北京創造」品牌的主力軍,開發區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減免房租、推動成立雲計算產業聯盟等。 2010年8月,雲基地在北京市經濟資訊化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寬頻資本共同投資下成立後,很快就形成了一個雲產業生態系統的集群,雲基地入駐的企業涵蓋了雲計算產業鏈的各個關鍵環節,包括分散式資料中心、雲伺服器、瘦終端、 雲存儲等硬體產品;雲作業系統、桌面虛擬應用系統等基礎軟體;智慧知識庫、資料採礦系統等應用軟體;以及雲系統集成、雲應用等。
據瞭解,目前入駐雲基地的10余家企業,有天雲科技、天地超雲、友友系統、天雲趨勢、網通寬頻、天潤融通、天地雲箱、天維信通、雲基地、雲端時代、天地祥雲、雲像尋人、捷庫、京聯雲以及中雲網等,還有一些企業也在洽談中, 將會不斷有新的企業加入進來。
成立之初,為了撐起整個雲基地的產業鏈,田溯甯見到好的人才和創業專案就想拉到雲基地裡。 現在天地超雲的CEO韋軼群就是其中一個。
韋軼群與田溯甯頗有淵源,田溯甯還在網通時韋就在他手下一起並肩作戰,2009年韋軼群參與進來,擔任天地超雲CEO。 除田溯甯以外,天雲科技背後的股東還包括張明正、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廣達電腦創始人林百里、威盛CEO陳文琦等業內大佬。
田溯甯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很有激情的人,這點從他前兩次成功的創業過程中就可窺出端倪,天地雲箱CEO徐紅忠也正是被田溯甯的這種激情所感染,加入了他的織雲大軍,成為了天地雲箱的頭號員工。 除此之外,天地雲箱的首席運營官符全也是被雲基地自由、積極、有活力的氛圍所打動,在Sun被Oracle收購之後,選擇了離開,投身到雲基地的創業者隊伍中來。
友友系統CEO姚宏宇是田溯甯拉進雲基地的另一名「開荒者」。
在認可田溯甯以資本整合產業鏈的理念後,姚宏宇的公司于2010年上半年接受寬頻資本的注資進駐雲基地,友友系統成為雲基地的又一個雲系成員。
產業鏈協同作戰
在這個產業鏈中,雲基地為雲系企業提供財務、人力、行政、法務等方面的共用服務;中雲網做雲計算領域的入口網站;天維信通是雲網路設施供應商,為跨國企業在中國提供雲計算組網服務;天地雲箱主要是雲資料中心供應商, 開發模組化的資料中心產品;友友系統和天雲趨勢都是致力於雲計算作業系統的開發,提供雲計算基礎技術平臺的公司;天地超雲屬於資源池供應商,主要做雲計算伺服器的研發與製造;天雲科技則是雲總集成商。
據介紹,在雲基地裡,傳統的資料中心被放進一個叫做雲箱的綠色集裝箱內,可容納相當於四個國家圖書館的資料,適用于工業園區、科研院所、智慧城市、IDC擴建新建、災備中心等多個場景。 2011年5月雲箱正式發佈,這是我國首台實現商用的模組化資料中心,「部署這樣一個‘雲箱’,只需6周時間。 」符全告訴記者,「與傳統IDC相比,雲箱單個機櫃負載增加5倍,占地空間節約4倍,總功耗節省50%以上,電費支出也就節省了50%以上」。
在田溯甯的規劃中,天地雲箱的成立是為了解決雲計算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資料中心的問題。 業內專家表示,一次性投資大、建設週期長、難以管理的傳統資料中心早已不符合雲計算的發展趨勢,國外則開始興起模組化的資料中心模式,像英特爾等廠商也早已開始部署這樣的集裝箱資料中心。 這種模式的最大價值在於把工程產品化、客戶設計和部署資料中心的過程將變得輕鬆。
徐紅忠對於雲箱的定位非常清晰,「如果說雲計算資料中心需要用模組化的方式完成,那麼我們就是提供模組的人。 」其實,這樣一個「有形」的產品也是雲計算落地非常典型的體現。
除雲箱外,中國首台雲伺服器「超雲」2009年底也已經在雲基地正式下線。 據瞭解,超雲伺服器從構想到試產階段,僅僅用了8個月時間,而從第一台伺服器下線到系列新品發佈,也只花了短短三個月。
雲基地員工告訴記者,超雲伺服器是機架式且高密度多獨立節點,每千瓦性能不低於375GFLOPS,全冗余模組化設計。 其靈活易用的管理,為雲計算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的部署條件。 目前超雲伺服器已發佈5個系列25款產品,並在中國移動、百度、淘寶、360等公司測試和應用。
作為整個雲計算產業鏈中的基礎部分,如果說,雲基地在IDC和伺服器上獲得的這兩項重要的技術突破,為雲計算提供了堅實的硬體基礎設施平臺的話,那麼友友系統則為雲計算的各種應用搭建了一個高效的軟體系統平臺。
「3年前,友友系統規模還很小,我們採取的是避開跨國企業,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市場策略」,姚宏宇說,「今天,我們已經在雲計算的主戰場上與跨國企業直面競爭,而且各有勝負」。
目前,友友系統有員工100余人,「目前為止,我們還是全員持股,包括司機在內。 創業公司風險很大,有風險時要大家承擔,那麼,有利益時也應大家分享。 」姚宏宇說。 因業務增長迅速,預計今年友友的人才需求將成倍增長,「找不到足夠數量的技術人才讓我們很頭疼」。
新市場的啟動往往都是由人才爭奪大戰打響第一槍的,友友系統人才招聘上遇到的頭疼問題,也折射出雲計算這一全新市場已經啟動。 「雖然雲計算市場現在還不成熟,但未來5年,雲計算一定會顛覆現有的資訊技術與通信市場格局,並改變現有的產業結構。 」姚宏宇認為。
產業鏈整合給雲基地企業帶來了利益最大化。 天雲科技副總裁張福波告訴記者,雲基地各家企業雖然各自獨立,但當有相關專案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會彼此聯動、協同作戰,這樣使得企業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體現。
試驗田作用顯現
自2010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支援雲計算企業投資建設雲基地成立以來,吸引了涵蓋雲計算產業鏈上中下游等企業,實現了雲計算產業在開發區的率先佈局和小規模產業化。
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姜貴平曾表示,雲基地是全球首個集軟體、硬體和服務于一體的雲計算產業基地,是實現產業集聚化發展的一塊試驗田。
2011年9月27日,北京亦莊「中國雲產業園」正式啟動,包括百度雲計算中心專案、雲計算系統裝置製造基地專案、雲計算研發運營中心專案、KDDI(日本電信運營商)資料中心專案、 北京電信資料中心專案的首批5個專案在啟動儀式上簽約,總投資規模達261億元。
「中國雲產業園」目標定位在建設「兩中心、一基地、一平臺」,即中國最大的雲計算技術研發中心、中國最大的雲計算運營及增值服務中心、中國最大的雲計算系統裝置製造基地、中國最大的雲計算資料平臺。
開發區為推動雲計算產業鏈和市場的健康發展,在市有關部門的支援下,于2011年4月成立了雲計算智慧財產權創新聯盟,目前已集聚27家企業,有效地促進了開發區雲計算產學研機構之間的資源分享機制的形成。
趙昕昕介紹,雖然雲基地對開發區的影響目前來講還很難做定性、定量的評價,因為它還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但是雲產業的發展會很迅速,會成為開發區的支柱產業,開發區很看好雲產業的發展前景。
「中國雲產業園」啟動後,北京亦莊還將通過集群式規劃發展、金融杠杆助推、相關政策配套、加大軟環境建設等創新模式全力保障和助推北京亦莊雲產業鏈的完善發展。 而這一切的發生跟雲基地的先導作用密不可分。
用張福波的話說,雲基地的產業鏈整合體現了聚合效應,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良性競爭,減少了重複投資。
「今年有關雲計算的專案將進入研發生產階段,包括基礎設施,如百度的資料中心等專案要有所啟動,今年是落實的一年。 專案啟動對‘十二五’時期雲產業發展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趙昕昕說。
隨著聚集效應的逐漸顯現,雲基地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下一步,田溯甯將把北京雲基地的模式擴展到其他的城市。 首先非上海莫屬,與北京雲基地不同的是,上海將更偏向于建立雲計算應用領域企業的集群,在模式上也會採用不同的方式。 隨後還有可能在廣州、深圳、南京等地方建立基地。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