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是繼雲計算、物聯網之後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 雲計算主要為數據資產提供了保管、訪問的場所和管道,而資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資產。 大資料時代將引發新一輪資訊化投資和建設熱潮。 大資料將在越來越多的細分行業中得到應用,證券行業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分支,由於其需要處理和分析的資料量異常龐大,因此大資料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且國內已經有一些券商開始試水大資料應用。
民族證券的大資料應用就走在了行業前列。 日前,中國民族證券總工程師馬光悌在採訪中表示,大資料建立在雲計算的基礎之上,不僅可以提高資料的處理能力,而且可以增強資料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他還認為,大資料應用將推動證券公司向客戶服務轉變,為客戶提供高效快捷、智慧化的交易手段。
中國民族證券總工程師 馬光悌
大資料使交易更加高效、便捷
資料巨大的發展給人們帶來很多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弊病,包括對海量資料的分析和存儲。 馬光悌對記者表示,我們需要對大量資料非常快速的進行採集、分析、處理並得出結論。 近年來,我國開始進行程式化交易,大資料技術的優勢逐漸顯現。 在證券交易中,相比傳統交易方法,程式化交易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其中一種就叫做多頻交易。
其次,需要保持資料是鮮活的,在一段時間內不停的更新,一但在特定環境中沒有了相應的資訊,最後資料的結構將會變的非常複雜,由原來的結構化資料變為半結構化資料甚至是非結構化資料,最終會導致工具變得非常複雜, 才能適應現今大資料的結構。
大資料建立在雲計算基礎之上
隨著資料量的不斷增長,證券行業正面臨著挑戰。 馬光悌說,民族證券經過20餘年的資料積累,資料的保存量變得異常龐大。 在並購重組時,資料會面臨整合難題。
在業務發展方面,2012年5月,中國證券業創新大會召開,證券業監管鬆綁,提出了創新為主,市場多元化,開放金融界的發展思路。 因此,由此導致的資料爆炸性增長會讓IT人員不知所措,這也就對技術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通過接近人工智慧化的模型和操作手段,可以對非結構化資料進行更好的處理。
他還表示,面對以高頻交易為代表新型交易對資料處理的要求時,我們面臨著人員培訓、思想認識等方面的難題。 同時,對於隨著大資料結構的出現還伴隨著雲計算、遠端交易、虛擬化等新技術應用等問題。
如今,整個行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促使著證券公司IT建設加快步伐。 馬光悌認為,大資料是建立在雲計算的基礎之上。 大資料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資料的處理能力,而且使得資料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都大大提高。
推動證券公司向客戶服務轉變
在技術架構方面,馬光悌指出,對於大資料應用,證券公司擁有龐大的客戶基數和設備,以往的處理方式則是遠遠不夠的。 現在,通過Hive工具,可以採用資料倉儲的處理方式進行處理。 Hive可以通過資料參考處理複雜計算,效率非常高,處理結構可以放到資料當中。
最後,馬光悌表示,在現今的證券行業中,技術人員正在逐漸從以往與交易的搏鬥中轉向客戶服務,主要通過給客戶提供強有力的交易手段,例如高頻交易。 另外,我們通過自身開發的資料中心,實現智慧化交易,從而為客戶提供智慧化參考。 大資料的挖掘和應用將會給證券行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