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軟盧朝霞:雲計算不單是技術而是商業模式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東軟 商業模式 而是

日前,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盧朝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目前我國雲計算市場「存在泡沫」的說法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盧朝霞認為,雲計算絕對不是一個技術的事情,而是種商業模式。 她指出,現在一談到雲計算,就是買大的電腦,建大場地、機房,弄網路,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雲計算不是一個技術的事情,雲計算是種商業模式」。

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盧朝霞

雲計算不單是技術而是商業模式

2011年以來中國雲計算產業獲得迅速發展,投資日趨活躍,各地的雲計算產業園、雲計算資料中心等如雨後春筍般揭牌成立。 然而有業界人士指出,一些雲計算中心只是被當作形象工程,甚至於部分企業更是「以雲計算為名行圈地之實」。 如何構建一個良性的雲計算產業鏈成為媒體和業界關注的話題。

對此,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盧朝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首先,雲基地、雲計算不是資料中心,不是要買大的電腦、建大的場地、機房,弄網路,這是個誤區。

第二,雲計算絕對不是個技術事情,雲計算是種商業模式。 以前是自己建立網路和伺服器,而且雲計算是交服務費享受服務,省去了建設和人力成本。

第三,不要力求什麼都做雲。 並不是所有業務都可以建立雲計算,只有大批量的、面向大眾的服務更能體現雲計算優勢。

盧朝霞強調「真正的雲計算、雲產業是以應用來拉動,通過應用帶動後臺的基地建設和整個社會服務的產業的建設。 」

歐債危機對東軟的影響

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已經成為影響國際金融穩定和9374.html">世界經濟復蘇的一個重要因素。 談及歐債危機對東軟的影響,盧朝霞坦言:「整個中國的經濟形勢面臨很大的挑戰和壓力,東軟也面臨幾個地方的壓力。 」首先是內在的挑戰,表現在成本的上升。 盧朝霞介紹,東軟是人力資源為核心的高技術公司,員工工資的上漲對公司的挑戰很大。 其次是外在的挑戰。 整個國際市場對IT的需求增長變緩。

但盧朝霞也表示,即便如此,東軟的國際業務仍呈現兩位數的增長。 一是擴大或保持對老客戶的精細化服務;二是擴大新業務和新客戶,以此保證東軟整個業務的增長。

創新,一直在路上

至今東軟已經成立20年,談及東軟的成功因素,盧認為,首先一定是創新。 東軟並不迷戀于過去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而是在任何時候都想著一定要居安思危,要創新,包括產品的創新和管理機制的創新。 其次是「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從「東大阿爾派」上市到整個東軟集團的上市,都是立足于員工經濟利益的考慮,追求個人和企業的共發展。 再者,商業模式。 「我們一直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它能夠真正落實到每一個員工的實際行動上,也是挺不容易,我們就這樣堅持下來。 」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