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雲計算的重要應用,個人雲存儲已經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而無論是網盤類雲存儲還是筆記類雲存儲,其精彩都遠遠超出存儲的邊界。
雲計算仍讓人覺得有些飄渺,但個人雲存儲已經在不經意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網盤類雲存儲公司Dropbox在2011年獲得2.5億美元的巨額融資,國際IT「三巨頭」微軟、蘋果、谷歌相繼推出了雲存儲服務,國內的百度、騰訊、阿裡巴巴、華為、京東商城也加入雲存儲的競爭佇列。 筆記類雲存儲公司Evernote估值已達10億美元並計畫上市,國內的盛大、網易也推出類似產品。
雲存儲是指將企業和個人的檔或資料集中存儲在資料中心而非本地,並按實際使用進行付費的技術。 雲存儲的大發展受到多重力量的推動:首先,移動終端的火熱催生了使用者對於多終端內容同步的需求,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其提供了便利性;其次,互聯網時代的資訊爆炸對資料的存儲、管理、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雲存儲滿足了這種要求; 另外,雲計算的逐步成熟讓雲存儲能夠在技術上得以實現。
艾瑞諮詢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個人雲存儲使用者規模達2300萬,增長率高達804%。 艾瑞預計,個人雲存儲將在近兩年迎來快速發展,到2013年,個人雲存儲使用者規模將達到2.23億,在中國線民中的滲透率將達到36.7%。
Dropbox:網盤類雲存儲典範
Dropbox是網盤類雲存儲的先行者和典範,其2007年成立于美國三藩市,2008年產品上線。 Dropbox的創始人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研究生,他們創辦公司的初衷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簡單」。 Dropbox提供本地檔的網路同步存儲,使用者可以在多個平臺隨時隨地存取檔,可以在離線情況下更改Dropbox中的內容,網路恢復後自動將修改的部分同步至雲端,Dropbox還可以通過發送邀請的方式實現內容的共用。
Dropbox創立不久便獲得了720萬美元的融資,產品上線半年後,使用者達到100萬。 2009年9月,Dropbox註冊使用者數超過200萬,並于同年底拒絕了蘋果公司高達「九位數」的收購提議。 2010年6月,Dropbox註冊使用者數突破600萬。 2011年10月,Dropbox獲得2.5億美元巨額融資,估值達到40億美元。 目前,Dropbox的使用者數量已經超過5000萬。
Dropbox的盈利模式為有限空間免費、升級付費。 Dropbox為個人使用者提供2G的免費空間,且其每邀請一個好友便可獲得500M的額外空間,通過邀請好友而獲得的額外空間最多為16G。 也就是說,使用者可獲得的免費空間最高為18G。 如果想要獲得更大的空間,則需要付費。 2012年7月,為應對競爭,Dropbox將付費使用者的存儲空間提高了一倍,年付費99美元的使用者的存儲空間從50G上升到100G,年付費199美元的使用者的存儲空間從100G上調到200G, 並添加了每年499美元獲得500G空間的新類別。 2011年,Dropbox營收超過2.4億美元,付費使用者比例約為4%。
巨頭攪局:擴展雲存儲邊界
Dropbox憑藉先發優勢在雲存儲領域獲得暫時領先,但作為互聯網的重要新興領域,雲存儲吸引了眾多巨頭前來攪局,它們紛紛將雲存儲與自有優勢進行深度結合,不斷拓展雲存儲的邊界。 雲存儲的精彩,將遠在存儲之外。
微軟從2007年開始低調啟用雲存儲服務SkyDrive,並于2012年4月推出付費版本,使用者可用Windows Live或MSN帳號進行登錄,老使用者可獲得25G免費空間,4月22日之後註冊的新使用者可獲得7G免費空間。 微軟還通過提示好友更新等方式,將SkyDrive與Hotmail、MSN等業務聯繫起來。 2011年6月,蘋果推出雲端服務iCloud,代替之前具有雲存儲功能的Mobileme。 iCloud的免費空間為5G,集成了App Store、iBooks和iTunes音樂的功能。 2012年4月,谷歌推出雲存儲服務Google Drive,免費空間為5G,Google Drive與谷歌文檔Google Docs深度整合,不同使用者可即時共同處理各類文檔。
國際IT「三巨頭」紛紛出手,國內公司也不甘落後。 2011年,搶在蘋果正式推出iCloud之前,阿裡巴巴推出「阿裡雲OS」作業系統和搭載了此系統的天語雲智慧手機,為使用者提供100G的免費雲存儲空間;2012年3月,百度推出個人雲存儲服務百度網盤,並可能將其與百度· 易智慧手機平臺進行整合,並計畫通過付費升級的方式探索多樣化盈利;2012年7月,騰訊正式發佈名為「微雲」的個人雲服務平臺,提供微雲網盤、微雲相冊、微雲傳輸三大功能;2012年7月,京東商場上線雲存儲服務JBOX, 目前僅向電子書使用者和金牌以上使用者開放,使用者可將購買的電子書直接上傳到JBOX。 此外,新浪依託新浪微博的優勢推出雲存儲應用微盤,使用者可在微博上對微盤內容進行分享。 華為、金山、中國電信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雲存儲服務,國內市場還出現了酷盤、115網盤等一批專門的雲存儲公司。
顯然,這些公司並非將雲存儲業務單純視為一項存儲和同步的功能,而是希望借助原有使用者數量優勢,把其打造成自己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借此來與其他業務整合,或者把雲存儲服務打造成一個應用平臺。 當使用者把大量的照片、通訊錄、檔等個人資料存儲在雲存儲平臺之後,較高的遷移成本增強了使用者黏性,這或許意味著,儘管目前雲存儲還只是通過付費升級的方式盈利,但未來,當使用者群體形成後,更大的盈利空間便水到渠成。
筆記類雲存儲:個人資訊管家
網盤類雲存儲主要是對檔進行存儲管理,筆記類雲存儲則以説明使用者隨時隨地記錄資訊為核心功能,可編輯性更強,可以在多個終端隨時寫入和讀取,充當著個人資訊管家的功能。
Evernote是目前全球使用者量最大的雲筆記產品,于2008年6月上線。 截至2012年6月,其使用者量達到3400萬,月均增速36%,其中付費使用者140萬。 Evernote通過向高級使用者收費的方式盈利,使用者可選擇每月支付5美元或者每年支付45美元,付費使用者可獲得多項特權,例如可上傳更多類型的檔、每個月的限定流量更大等。 2012年,Evernote成功獲得D輪融資7000萬美元,公司估值達到10億美元,並有上市的計畫;5月,Evernote推出「印象筆記」,正式進軍中國。
Evernote的目標不僅僅是做一個筆記產品,而是希望成為「全人類記憶中樞平臺」。 按其規劃,第一階段是記錄使用者的一切想法,第二階段則是更好地管理和挖掘這些資訊的價值。 2010年7月,Evernote宣佈推出官方應用平臺Evernote Trunk,其中集合了可以與Evernote協同工作的多種應用,例如發送郵件內容到Evernote、將名片等紙質內容掃描到Evernote等。
國內市場也相繼出現了一批模仿Evernote的產品。 2010年9月,盛大創新學院推出永久免費的雲筆記產品麥庫記事,這也是國內首款雲筆記產品,並于2012年二季度向開發者開放API;2011年6月,網易旗下有道搜索推出雲筆記產品有道雲筆記,使用者可使用網易郵箱積分兌換空間, 有道雲筆記也表示會將免費進行到底。
考慮到中國網路使用者的付費習慣,免費仍將是國內雲筆記產品的主流做法。 在Evernote進軍中國之時,其CEO菲爾·利賓(Phil Libin)曾表示Evernote在中國可10年不求盈利,只為做一款偉大的產品。 麥庫記事和有道雲筆記背靠盛大和網易兩家實力雄厚的公司,短期來看盈利壓力並不大。 完善產品、培育使用者,或將是中國雲筆記市場現階段的主要任務。
「安全」是道坎
無論網盤類雲存儲還是筆記類雲存儲,「安全」都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以前,駭客只能攻擊某家公司,如今,鑒於雲存儲是把資訊存儲到資料中心,駭客只需要攻擊資料中心就可以獲得大量的資料。 拋開駭客,作為資訊管家的雲存儲公司是否會監守自盜,或者因為技術問題而「失職」,也是消費者擔心的問題。 實際上,僅從近兩個月發生的雲存儲安全事件來看,使用者的這種擔心不無道理。
2012年7月,荷蘭的一位使用者發現,在上傳了9G的檔後,自己的SkyDrive帳戶被封號了,這也引發了對微軟監控使用者資料的質疑;也是在7月,一位使用者稱其為Dropbox專門設置的郵箱收到帶有欺詐性質的垃圾郵件, 對此Dropbox否認存在安全性漏洞,但這樣的否認難以讓人信服,因為就在2011年Dropbox還曾出現過任何人都可以僅通過郵箱位址登錄Dropbox的漏洞;8月6日,盛大雲發佈聲明,稱因為無錫機房的一台物理機本地磁片損壞 ,導致部分使用者個人資料丟失;同樣是在8月初,一位記者的iCloud帳戶遭到駭客攻擊,駭客刪除了其在iCloud裡的全部資料,並盜取了與之關聯的Twitter帳號。
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敢宣稱自己的資料中心是絕對安全的,「安全」這道坎或許永遠繞不過去,但因噎廢食顯然有違潮流。 雲存儲公司應儘量提高防範意識、增強防控技術,使用者也可以對重要資訊進行備份、定期更換密碼等,共同努力下,雲存儲仍可以為我所用。
(責任編輯:杜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