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已成為所有業內人士談論的熱點話題。 但是,虛擬化仍是制定私有雲策略中重要的一個步驟。 如果你已經對你的IT基礎設施進行了部分的虛擬化,那麼你比你想像中更接近私有雲計算。
近來,由於雲計算所帶來的好處和虛擬化的本質局限的原因,雲計算幾乎吸引了所有的眼球。 虛擬化主要關注其本身和虛擬機器(VM),虛擬機器的性能以及一旦物理伺服器實現虛擬化後所能實現的功能。 與之不同,私有雲計算的範圍更為廣泛,它並不僅僅關注虛擬機器本身,而且還包括託管虛擬機器的整個基礎設施。
私有雲策略制定的原因
回顧之前的廣告宣傳,雲計算所帶來的好處是否值得去實施雲計算?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一個可靠的私有雲計算策略,通常從接受虛擬資料中心概念開始。 這一方法將雲計算的好處引入到你的IT基礎設施中,即:進一步優化資源、提供服務的更高能力以及改進的查看資源使用率的可視性。
但是你如何具體實施呢? 以下四個步驟將有助於你制定一個私有雲策略,並從而享有雲計算所帶來的好處。
步驟1:正確認知何為私有雲計算
「雲計算」這個概念已對IT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大多數人都將其視為管理IT工作負荷的靈丹妙藥。 作為其核心,私有雲計算代表了你已經擁有資產的集合——即創建資源池的集合。 從這個資源池中,你和你的最終使用者可以以供應資源支援的任何配置創建虛擬機器。
自助服務是這個資源池的最重要功能。 你可以設置一個資源雲,為特定的個體、團隊或專案分配少量的資源,並允許他們以任何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使用資源。
越來越多的自助服務工具紛紛問世,部分來自于虛擬平臺供應商,部分來自于協力廠商或公共雲供應商的定制。
如果你使用VMware公司的管理工具套件和上述的自助服務工具來定義私有雲計算,就強于VMware高可用性和分散式資源調度程式的主機集群。 有了這些資產設備及其配套的存儲和網路,你就能夠靈活地根據你物理資源的供給水準創建虛擬機器。 因此,一旦你所擁有了基礎設施,你就能以你自己的方式來制定一個完整的私有雲策略。
步驟2:正確認識你所沒有的私有雲計算元件
即便是在實現虛擬化之後,眾多IT專業人士也並不積極地管理系統性能。 但是,為了得到雲計算所帶來的好處,性能監控應當成為你私有雲計算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私有雲計算代表了整個資料中心的一個抽象體。 這一抽象體整合了硬體和一組衡量功能的數位。 網路、存儲、處理能力和記憶體都被抽象量化成資源供給和需求的數位。
現今,你就能看到這個抽象的證據。 例如,對一個集群選擇VMware vCenter Client的虛擬機器標籤,你就會發現一長串標有處理能力和記憶體需求數值的虛擬機器清單。 諸如VMware vCloud Director和系統中心虛擬機器管理器2012(目前為測試版)的高級工具進一步提高了這些資源數值的視覺化程度。
由於其抽象性,當採用私有雲計算時,按照資料中心水準接受性能和容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你需要擁有比你虛擬化平臺所提供工具更多的工具,但是您還需要一個改進的、可將你的資產設備整體考慮的IT資源管理方法。
步驟3:終止和停止虛擬白盒
現在,各大廠商都提供了一類新的硬體:融合的基礎設施。 這類硬體採用模組化設計,因此很容易就能通過簡單地增加額外容量來新增計算能力、存儲空間或網路頻寬。 而製造廠商將其綁定在管理工具中,以便於管理該硬體並實現虛擬化。
硬體製造廠商和虛擬化平臺廠商的這一合作是實現私有雲計算的真正關鍵。 這一聯繫使管理員能夠在他們的私有雲策略中進一步優化虛擬機器消耗資源的方式。 存儲與伺服器能夠過網路聯繫並協同工作,從而組成一個整體創建虛擬工作負荷的無縫體驗。
如今,這些技術雖然都是可以拿來即用的,但是你不會總是能夠在一夜之間使其成為你雲計算策略的一部分。 根據硬體更新週期的規律,這類新設備進入你的資料中心可能要花費數年時間。 那麼,現在你所能做的就是為了該設備的到來做好規劃和準備。
如下就是原因:你會發現十年前重新構建白盒伺服器可能是十分有趣的,但是隨著基礎設施規模的擴大,這些不同的伺服器和它們的配置都變得越來越難管理。 除非你現在就開始融合基礎設施的規劃,否則你註定要得到一個與你構建整個資料中心類似的教訓,同時你自製的虛擬化硬體也無法擴容以滿足你的需求。
步驟4:與交付平臺規模適當的服務
為了真正地實現雲計算所帶來的好處,你需要克服對安全性和失控的恐懼心理。
私有雲計算是邁向未來IT服務可以隨時隨地靈活託管的第一步。 有時候,在你的本地資料中心中託管這些服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其他時候,委託他人在公共雲中進行服務託管是更為有意義的。
將這兩種方法有機地結合涉及一系列不斷發展的技術:其中包括連接的安全性、資訊保護以及創建混合雲的經驗。 現在,你的雲計算服務供應商和你的虛擬平臺供應商可以與你共用對這些產品目前和未來的憧憬,因為他們最終將成為你能實際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
私有雲計算:可能比你想像中更接近你
不久前,還很難想像那些塑膠薄片會成為我們安全購買商品和服務的重要手段。 只不過是一串數位和磁條組合的信用卡,很難成為人們從事商務工作所信任的載體。 但現如今,當我們購買時,已對其信任有加。 在今天的IT領域,這也成為了說明信任演變的最佳類比案例。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