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間,打算出遊的朋友們最關心的自然是哪個景點最熱鬧,哪裡的路更好走。 這時候,打開百度熱力地圖,它能幫你實現適時的人流回饋,還能每十分鐘更新一次,指導市民判斷出行。
「熱力君」告訴你哪兒最熱鬧
昨日,記者嘗試著在手機上更新了百度地圖的APP,在點擊百度地圖首頁的塗層按鈕後果真找到了「熱力地圖」。 在開啟「熱力地圖」狀態後,原先的南京的區域地圖被紅、橙、黃、綠、藍、紫五種色塊「塗滿」。
其中,唯一的紅色「圓餅」就位於新街口區域。 換句話說,這時候的南京城裡,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新街口。 相反的,建鄴區、雨花臺區和江甯區等地都被淡紫色包圍著,由此可知,這些地域人氣相對較低,較為冷清。
與手機版不同的是,網頁版的圖主要針對南京的知名景區,且每十分鐘就會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8862.html">自動更新一次。 根據圖中所提供的資料可以看出,在南京72個大小景區中,夫子廟以熱力指數42高居南京人氣景區榜首,莫愁湖、玄武湖、紫金山等地緊隨其後。
熱力圖奧秘就在手機裡
如此龐大的人流軌跡在短時間內被挖掘出來,百度是怎麼做到的? 南京郵電大學電腦學院副教授黃海平解釋稱,一方面,百度與運營商有相關合作,依靠手機GPS的定位功能,來獲取資訊區域內使用者的地理位置並及時統計該區域內的人流密度;另外, 百度地圖的LBS(位置資訊服務)開放平臺聚集了超過40萬開發者,為數十萬款APP提供定位服務,覆蓋了數億部手機,每天產生35億次的定位請求,每秒就有4萬次的定位請求發過來。
專家:能優化公共設施配置
不過,手機使用者的主要群體還是年輕人,這樣的資料靠譜嗎? 對此,黃教授也指出,雖然「百度熱力圖」是不完全的統計資料,但是目前我國手機上網人數已經達到了5億,這個龐大的使用者群也能夠有力地驗證了「百度熱力圖」的可信度。
「手機定位請求就像一個人的足跡,從這個足跡裡,可以看出哪些區域商鋪是熱門的,分析結果可以用來優化一些線上和線下的交易。 」南京大學傳媒學院教授胡翼青認為認為,它對城市建設也有一定的意義。 比如通過定位密度反映出人流量,發現某車站的出口基本上沒人走,這種關乎民生的公共設施資料,就可以分享給相關部門做參考,優化配置。
根據百度熱力圖可以發現,人流最密集的地方集中在新街口一帶。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