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中國發展「大資料」具有戰略緊迫性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大資料是一種高級資訊生產力。 不同時代,人相對於勞動對象的作用方式不同,生產的社會目的也不同,形成農業生產方式、工業生產方式與資訊生產方式。 大資料推動著資訊生產方式的形成,並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和社會轉型。 大資料的發展,對於當前中國推進「新四化」建設,提高國家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

「數位紅利」的緊迫戰略性

我們需要從社會生產力引起生產方式變革的高度,充分認識大資料對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戰略價值。 實物的積累、貨幣的積累,曾經成為過去時代國力的標誌。 在資訊時代,對資料的積累、加工和利用能力將成為國力的新標誌。

美國政府2012年3月29日發佈了《大資料研究和發展計畫》。 這不僅是一個推動美國繼續在高技術領域領先的戰略計畫,更是一個推動美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計畫。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國家頂層推動下,正在通過大資料向更高的現代化水準的綜合國力邁進。

對於處在第二次浪潮與第三次浪潮之間的中國來說,大資料發展具有戰略緊迫性。

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已進入資訊時代,大資料的發展意味著社會生產力水準的質的提升。 按照資訊時代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在社會生產力上存在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拉大距離,陷入資料鴻溝的現實危險。

從國內看,中國正處在從「工業化不斷加快」到「工業化基本實現」的轉變中,同時要完成全面提高資訊化水準的歷史任務。 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面臨著同時發展工業時代的生產力與資訊時代生產力的雙重任務。

中國的和平發展不可能建立在低水準社會生產力體系之上,要認清發展以大資料為代表的資訊生產力的緊迫形勢,從頂層建立大資料的國家戰略,使我國社會生產力狀況適應國際競爭所要求的新的現代化水準, 在此基礎上對社會生產關係及其相聯繫的經濟運行機制進行改革。 堅持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資訊化,實現高水準現代化,才能充分保證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大資料給中國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抓住生產方式轉變這一關鍵,才能解決發展方式轉變的深層次矛盾。 面向未來,大資料將激發巨大的內需增量,建設智慧城鄉,密切政府和民眾的聯繫,促進民主與社會進步。 大資料產業將形成新的增長點,資料業務主營化帶來各行各業轉型升級。 我們相信,借大資料的東風,用資訊生產力與先進生產方式帶動發展方式和經濟運行機制的轉變,可以為中國帶來「數位紅利」,提高「新四化」建設的現代化水準。

全方位激發市場需求

抓住以大資料為代表的新機遇,將給中國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用先進生產力與先進生產方式帶動發展方式和運行機制的轉變,可以在全面提高資訊化水準過程中,走出中國特色的「新四化」道路。

大資料將激發巨大的內需增量。 電子商務,用互聯網的方式能聚合消費力,引導和激發消費力,從而激發巨大的內需增量,將引發產業的巨大變革。 2012年阿裡巴巴電子商務交易額全年預計達到1.25萬億元,其中1/3是新啟動的內需。 預計到2018年,這一數位會達到7萬億元。 由此可見,電子商務在啟動內需方面的潛力。

大資料利於建設智慧城市。 大資料將使城鎮建設走上以資料流程動方式配置資源的新型發展道路。 城鎮建設將從片面強調向大城市集中,轉向城鄉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大資料有利於改進政府管理方式。 官員博客與民眾建立起7天乘24小時的密切聯繫,比週期性的選舉更有利於回應民意,為民辦實事,走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之路。

大資料通過物聯網、智慧地圖、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新的方式,使資源可以在農村那樣分散的條件下高效配置,像矽谷、班加羅爾那樣跨越式地實現更高水準現代化。

大資料將帶動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大資料產業發展。 一是資料技術產業,包括硬體方面的智慧管道、物聯網、伺服器、存儲、傳輸、智慧行動裝置等,軟體方面的語言、資料平臺、工具、結構與非結構資料庫、應用軟體等,服務方面的雲計算等;二是資料獲取業,包括定位、支付、郵件等行業 ;三是資料加工業,包括資料採礦、資料分析、資料諮詢等產業;四是資料應用業。 根據存儲行業社區 Wikibon最近發佈的報告,大資料超市正處在井噴式增長的前夕,未來5年全球大資料超市價值將達500億美元。

未來以政府、電信、教育、醫療、金融、石油石化和電力等行業為重點的大資料應用將直接拉動整個社會的應用規模。 大資料將帶來的一個始料未及的變革性影響,將使資料業務成為各行各業的主營業務,圍繞大資料,企業將向分析即服務升級轉型,從而改變各行各業的業態。 廣義的分析即服務,包含一切以大資料為基礎的高附加值的創造性服務,例如面向製造的創客服務、基於諮詢資料平臺的生活方式設計師服務、基於統計資料採礦的商業分析服務、基於設計平臺的創意服務,還有基於大資料的設計服務、管理服務、 教育服務、翻譯服務以及基於行業或價值模組細分的服務,等等。

抓住大資料的機遇,中國將在現代化的制高點上,而不僅是國內生產總值的量的積累上,提高資訊時代的國際競爭力。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資訊化研究中心秘書長)

(責任編輯:蒙遺善)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