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堵車,計程車打不到...... 每每出門這些煩惱都會困擾著我們,智慧交通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暢想,而是每個人都亟待享受到的。 車駛在路上,人走在街邊,不知不覺中他們都成為智慧交通中的大資料,「解鈴還須系鈴人」,智慧交通需要大資料來給出答案。
本期《數讀》聚焦交通行業,展示大資料在智慧交通上的用武之地。 為此,CNET採訪了高德交通資訊事業部總經理董振甯,他向CNET介紹,高德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交通流量類和交通事件類資料,並將這些資料的分析應用到高德產品中,為使用者推薦便捷的出行路線, 他還呼籲智慧交通的參與企業要致力於消除企業間的資料和技術壁壘,實現標準統一、資料共用。
高德手中的大資料
作為數位地圖、導航和位置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高德掌握了大量的行業運營車輛GPS資料,以及高德使用者資料,並與各城市交管部門合作,掌握了眾多交通資訊資料。
高德交通資訊事業部總經理董振甯介紹,即時交通資料獲取通常採用大量的行業運營車輛(如計程車、物流車)作為浮動車,通過GPS 車載裝置和無線通訊設備,將車輛行駛資訊(如時間、速度、座標、方向等參數)即時的傳送到浮動車資訊中心, 經匯總、處理後生成反映即時道路路況的交通資訊;因此,目前高德交通流資料仍以行業浮動車資料為主。
圖1:交通流量類示意圖
高德的行業交通流資料來源具有管道廣泛、真實權威、數量龐大、即時精准等特點,主要通過與各地多家資料來源廠商緊密合作,當地語系化地獲取行業資料(包括:普通計程車監控資料、長途客運車資料、物流車監控資料等);特別是在大型城市, 高德行業交通流資料的覆蓋情況要遠遠超出行業標準,如:北京全城計程車有近6萬輛,而高德可從其中近5萬輛獲取資料。
另外,高德憑藉其強大的LBS解決方案能力,與各城市的交管部門進行合作,獲取更多交通資訊權威資料。
在移動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的機遇推動下,高德旗下的兩大核心產品——高德導航和高德地圖向公眾提供地圖服務、交通資訊服務、導航服務等綜合出行輔助服務。
依託兩大產品,高德建立了眾包模式的交通資訊上報體系,推動普通公眾使用者積極參與資訊上報,以提高資料覆蓋與服務品質;截止目前,累積公眾使用者量超過6000萬,月覆蓋道路里程達到1億公里。
而這些,在高德眼中還僅僅算作是交通流量類的資料,還有另一類資料是交通事件類資料。
董振甯告訴CNET,在整個行業重點關注即時交通流的採集與獲取領域時,高德亦關注與研究交通事件類資料的獲取。
截止目前,高德交通事件資料覆蓋超過20個城市,主要來源於各地交管權威部門發佈資訊以及經過審核的資訊員上報資訊,資料準確率也有所保證。
圖2:交通事件類示意圖
據介紹,高德事件資料,包括使用者比較關心的以及對交通路況影響較大的類別,如:交通事故、施工、管制、天氣、路面、活動、災害等,並對其中大類進行細化,如:因事故而管制、因施工而管制、因天氣而管制等。
高德從事即時路況發佈與服務工作已近十年,服務覆蓋城市超過30個,訪問使用者超過6000萬,日訪問使用者量超過40萬,日使用時長近20分鐘,在服務內容和使用者量都達到一定規模和社會影響力;與之同時高德也積累了海量的歷史路況資料, 從而為高德的城市交通路況大資料分析奠定了資料基礎。
大資料如何為高德所用
隨著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通過對海量歷史路況資料進行大資料分析與挖掘,是解決此問題重要的有效手段之一。 人們出門時往往關心自己的路線堵不堵? 駕車路線如何規避擁堵路段以減少時間與成本? 在哪兒打車比較方便?
「城市交通路況由道路環境(道路等級、所處區域等)、天氣情況、特徵日(工作日或公休日)等因素影響非常大,特別是路上行駛汽車較多的大城市尤為突出;因此,高德團隊基於大資料分析與挖掘演算法與模型, 研究分析各類因素與交通路況之間的影響關係,得出每條道路在不同環境或不同時間的路況規律(如:北京北四環中路在晴天或雨天時一天內交通路況變化規律),從而為交通預測和路徑規劃提供資料依據。 」董振甯說。
高德基於大資料分析成果現在已經應用於高德路徑規劃服務,為公眾出行節省15%的出行時間和成本,還可為城市交通管理原則制定提供決策依據。
圖3:基於即時交通的路徑規劃示意圖
針對人們出門時關心的「城市內哪些地方比較擁堵? 我家附近或要去目的地附近是否擁堵? 」等,高德基於海量歷史路況資料分析出不同區域在不同時間段內的擁堵指數(1~10級表示擁堵等級,等級越高擁堵越嚴重;既可是當前擁堵指數又可是未來擁堵指數),從而為使用者出行提供參考依據。
圖4:擁堵指數與打車指數應用示意圖
遇到上下班高峰期或雨雪天,大家都有「打車難」的無奈,為此,高德根據歷史計程車行駛軌跡資料,進行位置與空間分析,為使用者推薦當前周邊較為容易打車的地點位置,從而説明使用者較為快捷的打到計程車。
近兩年來,高德基於即時交通資料及歷史路況大資料分析挖掘結果,陸續推出包括前方路況服務、基於即時交通的線上導航服務、路況情報板服務、熱點服務、計程車服務、擁堵指數服務等多款交通出行服務產品和終端應用, 為公眾日常出行輔助提供多種選擇。
圖5:情報板提示示意圖
智慧交通要群策群力
如今,城市智慧交通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特別是城市道路行駛車輛日益增大的背景環境下,高德很清楚的認識到,若僅憑政府主管部門一家獨立建設運營無法取得巨大的應用效果,也不是某一家公司能夠辦成功的事情, 城市智慧交通系統的建設與運營需要社會各界群策群力、共同構建便捷、綠色、環保的交通環境。
一方面,高德希望政府方面發揮職能優勢,為平臺建設和運營提供政策保障,且利用自身公信力推動智慧交通服務平臺發展;也可為相關企業發展提供管理資訊共用、政策支援和資金扶持,培育與推動智慧交通市場快速、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董振甯呼籲智慧交通的參與企業要致力於消除企業間的資料和技術壁壘,實現標準統一、資料共用,從而保證快捷建設智慧交通系統,避免資源浪費與重建。
此外,高德也呼籲公眾積極上報共用周邊路況資訊,為政府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決策提供依據;公眾可通過各種通訊手段及時地將周邊發生的交通狀況和事件上報政府部門或相關企業,還可提出具有更為準確直接的交通緩解措施或方案。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