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在命令列介面下工作,對使用和管理 Linux作業系統具有重大意義。 本章將介紹在 Red Flag Linux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6493.html">Desktop 6.0系統中進行 shell操作的知識,包括檔與目錄操作、 檔與系統的管理和維護、進程式控制制、裝置管理等基本內容。
8.1.1 shell簡介
使用者在命令列下工作時,並非直接與作業系統內核打交道,而是由命令直譯器接受命令,分析後再傳給相關的程式。 進入 Red Flag Linux Desktop 6.0環境時系統將自動啟動相應的 shell,shell是一種命令列解釋程式,它提供使用者與作業系統之間的介面。 Red Flag Linux Desktop 6.0下預設的 shell是 bash。
bash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命令名 [選項] [參數 1] [參數 2]... 其中,方括弧括起的部分表明該項對命令列而言是可選的。
[選項]:對命令有特別定義,一般以「 -」開始,多個選項可用一個「-」來連接,如 ls -l -a與 ls –la的含義相同。
[參數]:提供命令運行的資訊,或是命令執行過程中所使用的檔案名。 輸入使用者名、口令與檔案名、命令名時,一定要區分大小寫,因為大小寫字母在 Linux系統中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在命令、選項和參數之間要用空格隔開。 連續的空格會被 shell解釋為單個空格。
鍵入命令
在 shell提示符下輸入相應的命令,然後按回車鍵確認,shell會讀取該命令並執行。 如果系統找不到輸入的命令,會顯示:「Command not Found」,這時需要檢查鍵入命令的拼寫及大小寫是否正確。
使用分號(;)、宏符號( &)或兩個連續的宏符號( &&)均可將兩個命令隔開。 其中「;」和「&」 221
在使用時,不論前一個命令是否執行成功,其後的命令都會執行;而「&&」則在某一命令執行失敗後,其後的命令就不再繼續執行。 這樣可以實現在一行中輸入多個命令,命令的執行順序與輸入順序相同。
命令補齊
當要輸入的命令目錄很深或命令中的檔案名很長時,只要按一下 <TAB>鍵,系統會在可能的命令或檔案名中找到相匹配的項自動補齊。 如果有一個以上的檔符合輸入的字串,不能補齊時,可以按兩下<TAB>鍵,系統將把所有符合的檔案名列出來。
歷史記錄
shell會把輸入過的命令記憶下來,只要按上、下方向鍵,就可以選擇曾輸入過的命令了。
在此基礎上,可以運行下面列出的幾個簡單命令來實際使用一下:
clear:刷新螢幕
date:顯示日期和時間
echo:將命令列中的內容回顯到標準輸出上
cal:顯示指定月份或年的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