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燈要用APP 開電視要連接WIFI......
在日前召開的上海家博會上,最凸顯的概念就是「智慧家居」。 海爾、美的、海信、LG、三星等傳統家電企業大打「智慧牌」,智慧戰略開始成為整個家電行業的集體選擇。 傳統、飽和、落伍等詞彙是業界對於家電業的固有看法,而「智慧化戰略」則使其「搖身一變」,與IT、互聯網、軟體、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感應器等新潮時尚的詞彙攜起手來。
在扛起「智慧」大旗的家電大佬們看來,「互聯互通是未來的方向,功能型的產品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了。 」然而面對智慧家居可能帶來的「簡單」抑或「複雜」,消費者和業內人士卻並非一致地拍手歡呼:智慧家居,究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簡單便捷,還是平添了更多的煩惱?
智慧化使生活更複雜了?
「智慧家居」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幅場景:通過手機上的App,可以查詢空調昨天用了多少電費,為晚上不同時段設置不同的舒睡溫度。 「使用者對著手機發出語音指令,指令會被轉換成資料流程,通過手機網路傳輸到控制中心,然後把語言轉化成為指令,經過諸多複雜演算法,再通過光纖和家庭無線網路發送到空調的智慧晶片中,空調就可以按照指令行動了。 同時,空調也在記錄著開關機、用電量、溫濕度等資料,回傳到控制中心,以隨時向消費者‘彙報’。 」
乍一聽上去,這些個技術關口應該統統與消費者關係不大,但消費者至少需要下載特定的APP、使用微信或微博與特定機型進行綁定,並且一定需要為「控制中心」的使用付出不菲的增量成本。 在實際使用中,這究竟是讓事情變得更「簡單」了,還是更「複雜」了呢? 國內某從事LED照明設備的資深業內人士曾先生認為,「在家電的選擇上,未來將分成兩類人群,一類類似于技術發燒友,希望一切越‘智慧’、‘自動化’越好;另一類則會堅持使用的簡便化。 就好像現代社會中有人喜歡城市生活,有人寧願回歸鄉野一樣,對人類來說,如今的技術並非不發達,反而可能是太發達了。 」
以智慧電視為例,目前智慧電視的銷售占到所有電視銷售量的50%以上,但是由於產品操作人性化等方面的缺憾,真正使用智慧電視的智慧功能的使用者只占到購買比例的25%不到。 客廳牆上掛著大螢幕的智慧型網路電視,64歲的張伯拿著遙控器研究了半天,卻不知道該如何連接WIFI網路;新型微波爐的多種功能讓多數60歲以上的老年人根本不敢下手...... 當互聯網把家中獨處一隅的電冰箱、洗衣機也連接進來,並取名「智慧家居」時,一個根本的問題首先要回答:它們真的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越智慧越不安全?
業內人士阿軍剛從「雲平臺」的「重度」中走出來,聽說「智慧家居」又皺起了眉頭。 「有了雲平臺以後,上傳或下載資料總想著設置哪些是‘可共用’,哪些‘不可共用’,但一旦弄混,帶來的結果就可能是災難性的。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智慧家居:我們手持各種手機、pad、PC終端,哪些終端可以控制哪些電器,各種授權、密碼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負擔,並且一旦弄混了終端,會不會出現‘我都不知道是誰把家裡的爐灶點燃了’的狀況? 如果自己明明在家,突然發現大門被別人控制自動打開了,你的心情又將如何? 」
記者採訪發現,不管是通過微博發送私信,或是在下載的APP上控制空調打開、電飯煲煮飯,還是家庭安防的自動監控、遠端操作,對於消費者來說,「安全」和「隱私」始終是最重要的價值,而似乎無所不能的駭客使得越是對技術熟悉、感興趣的 「發燒友」越不敢輕易嘗試這種被技術深度植入的「智慧家居」。
南京河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楊愷鈞認為,與「時尚化」的目標相比,無論是空調、冰箱、洗衣機甚至照明設備,讓它們智慧化的終極目標核心其實是使用者體驗:智慧設備熟悉你的起居時間、飲食習慣和舒適的溫度、光線, 而不是讓你去熟悉它們的操作方式,將家電接入互聯網,進行簡單的遠端操控。 真正的智慧家居應該具有學習能力,讓機器逐漸理解人類的語言、表達方式。
家居「聰明」了 人就變傻?
家電板塊隸屬傳統制造業,一直有著抗風險較強的特點,但是近幾年家電業普遍呈現業績疲態。 對於傳統家電公司而言,互聯網公司和創業公司所展現的爆發力和創造力已經讓它們手足無措,而智慧家居更像是一個應激行為—我們必須趕快做點什麼。 然而這一切的結果是什麼? 有朝一日,當家中的一切真的全部變「聰明」,又將帶給人類怎樣的改變呢?
近日發佈的某款「智慧冰箱」內置了多個攝像頭,它會隨著冰箱門的每一次開閉對冰箱內的食物進行圖像識別,並將資料上傳到雲端。 然後,冰箱會通過與伺服器端的食品保鮮資料庫比對,把現存食物的種類、放入日期、保鮮日期等資料同步到你的手機應用程式上,並進行不同的標注,以提醒你哪些食物快要過期—看起來多麼智慧! 我們從此又可以少想些事情了,然而這真的好嗎? 英國華威大學的湯瑪斯·希爾斯認為,資訊技術的爆炸造成了原本可以鍛煉人類大腦的工作都由電腦或網路自動化完成,大腦「用進廢退」,不再發展,會造成人類智力水準的下降。
不僅如此,也有人認為智慧家電可能破壞家庭空間中的社交和情感交流。 某使用者說:「下廚房並不只是做菜那樣簡單,更是一家人合作、交流、分享的過程。 一個能將一切搞定,讓家庭成員之間默默無語的智慧家居可能會帶來新的問題。 」
記者觀察:
互通互聯 本身就是難
智慧家居的發展對家電行業的發展推動作用是巨大的,將帶動家電行業從一個傳統制造業向朝陽產業轉變,實現該行業的轉型升級。 然而使用者需求多種多樣,消費者不可能在所有終端選擇上只選擇一個品牌一家企業的產品,難道要想實現對家裡所有智慧終端機的控制,需要購買N個盒子、下載N個手機APP? 這樣的「智慧化」,首先給人的感覺不是方便,反而是煩瑣。
市場上層出不窮的智慧家居終端,商業利益、企業立場不同,採用不同的技術標準,造成「跨企業跨品牌」的協同一體化控制變得很難。 智慧家居互聯互通的標準還需要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協會)來推動。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