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使用者資料
使用者資料
掘金
使用者資料
掘金
大資料
使用者資料
掘金
大資料
障礙
使用者資料
掘金
大資料
障礙
隱私問題
隨著社交網路的發展進入瓶頸期,其生成的使用者資料的價值已遠遠大於平臺本身。 如何將這些資料和內容流量變現,成為Facebook、Twitter及其他社交網站不斷考慮的話題。
社交資料是一座大金礦,這一點社交平臺深信不疑。 伴隨越來越多的廣告商、產品生產商、品牌行銷商對連接社交網路世界的迫切渴望,使用者資料所蘊藏的價值能量正日漸浮出水面。 接下來,就看社交平臺自己及其他資料行銷公司如何對這一寶藏探索了。
社交資料掘金之路
社交巨頭Facebook和Twitter很早時就開始他們在社交資料領域的掘金之路。
衡量一個事物的真正價值不僅要看它已經做了什麼,更要看它還能做些什麼。 如今的Facebook就像是一個剛剛打好地基的龐大數位城堡,在歷經了股市浩劫之後,如何儘快將使用者資料變為實現增收的利器對Facebook來說已刻不容緩。 至於它是如何利用這些資料的,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它的一系列動作中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2011年5月,Facebook加深了與微軟Bing間的合作,開始利用Bing深度整合Facebook的社交資料庫。 比如,在你給出一個搜索請求後,Bing不再僅是用一個單獨的懸浮面板展示你朋友在Facebook上「喜歡」的內容了,而是將直接根據「喜歡」對搜尋結果進行重新排序。
到了2012年8月,Facebook在挖掘使用者資料價值的道路上又向前跨一大步,它收購了曾開發社交分析工具Swaylo的社交資料分析公司Threadsy。 而這意味著Facebook開始將對挖掘使用者資料價值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不僅如此,其CEO紮克伯格在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上曾公開表示:「在回答使用者問題方面,Facebook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從而引發了媒體和業界對其做搜尋引擎的瘋狂猜測,而最終他也如大家所願地確認了這一點。 推出搜索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建立在擁有足夠大的資料基礎以及對這些資料有一個全面的結構梳理的基礎上。
「Facebook的價值在於他們掌握了龐大的使用者資料。 這家公司將會通過頁面的連接、內容還有自家的社交內容來提高搜尋引擎的效果。 」法國網路技術公司X-Prime Group的社交媒體經理Christophe Henner清晰地指出了Facebook涉足搜素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 紮克伯格也表示,目前Facebook上每天有超過10億個查詢,他們有一個專門的團隊,將為具體使用者打造量身定做的搜尋引擎。
不同于Facebook使用者所形成的強關係鏈,Twitter使用者之間的聯繫是一種弱關係鏈,它也更強調自己是一個注重新聞傳播以及話題性內容討論的社交媒體。 在這個平臺上產生的使用者資料樣本或許不具備Facebook那種帶有明顯的個體行為因素特徵,但也極具公共資訊分析價值。
儘管使用者數量方面不及Facebook,但在很多人看來,Twitter的興趣圖譜優於Facebook的社交圖譜。 Twitter的使用者資料所能產生的潛在價值同樣令人驚歎。 這從人們正在發明的利用Twitter社交資料各種讓人吃驚的應用就可看得出,從社交監測到醫療應用,甚至可以去追蹤疫情爆發。 對於這些細分領域的應用所產生的實際價值,Twitter使用者資料的貢獻功不可沒。
在這些使用者資料的挖掘上,Twitter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不久前Twitter與Salesforce.com簽署了資料管道授權協定, Salesforce因此能訪問所有的Twitter公共資料,這也是Twitter的社交大資料與企業應用直接對接的一個信號。
在如何梳理海量資料的問題上,Twitter更是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該公司資料科學家Edwin Chen透露,Twitter內部希望嘗試一種全新的大資料系統——Spark。 Spark是一個基於記憶體計算的開源的集群計算系統,目的是讓資料分析更加快速。 這一方法將大大提升Twitter進行資料分析服務的速度。
通過過濾使用者歸屬地、發推位置和相關關鍵字,Twitter建立了一系列定制化的客戶資料流程。 比如,通過過濾電影片名、位置和情緒標籤,你可以知道洛杉磯、紐約和倫敦等城市最受歡迎的電影是哪些。 而根據使用者發佈的個人行為描述,你甚至能搜索到那些在加拿大化學的日本遊客。 如果將社交資料與其他金融資料結合,你甚至能把Twitter變成一個股票交易工具。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