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資料的選擇題:BAT,還是老牌廠商?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當前最性感的IT技術無疑是大資料。 時至今日,大資料甚至已成白髮垂髫的談資,至少小編遇到的一些計程車司機都能侃上半天,所以也可以順理成章地認為,一切不用大資料思維考慮業務發展的企業都是耍流氓,你可以還沒有大資料項目目,但你應該在準備做大資料的路上。

但是且慢,即便企業不想耍流氓,大資料也不是說想上就上的——它往往意味著新的IT支出,因為傳統的系統搞不定它。 只是企業豐滿的理想,就是利潤的最大化,投資的永恆追求就是回報,如果沒有足夠的把握實現遠大於投入的產出,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我為什麼要冒險投資大資料?

兩種選擇

我們的BAT出場了,親切地呼喚:「大家快到碗裡來。 我們開放有成熟的經過驗證的大資料能力,便宜好用。 」百度重拳出擊,在不同場合宣佈開放其由開放雲、資料工廠、百度大腦組成的大資料引擎,阿裡雲不甘示弱開放了ODPS開放資料處理服務和基於ODPS的簡易BI解決方案采雲間,騰訊亦在其開放雲平臺上開放騰訊Open Data、 騰訊雲分析、騰訊雲推送等三項大資料處理能力,免費提供給企業和開發者。

我們這裡說BAT,但其實可以延伸至其他依賴資料處理能力生存的互聯網企業,譬如京東,也有類似的打算。 其餘的,如博雅立方、易傳媒、締元信等原本靠資料吃飯的網路行銷公司,更是不會放過這個市場機會了。 甚至湘鄂情這種非互聯網企業來橫插一腳,鐵了心剝離餐飲做互聯網和大資料,甚至不惜定增失敗就變賣資產補充現金流加強轉型。 (不過,若您執意在現階段對這樣的供應商青眼有加,親,您的勇氣實在可嘉,小編只有祝福,在漲姿勢之前,沒有什麼可以建議了。 )

當然,在BAT之前,我們的老牌IT廠商,不管做基礎晶片的,硬體設備的,基礎軟體的,應用軟體的,也都已經在談大資料了,IBM、微軟、Oracle、 SAP、Teradata、Intel、EMC、浪潮、曙光、華為...... 基本上是個IT企業都有大資料方案,甚至都有大資料一體機,只是老廠商畢竟不像互聯網企業那麼婦孺皆知,也沒有互聯網廠商那麼會玩行銷——這不是貶義,畢竟現在市場競爭這麼激烈,當然非要像小米那樣造假資料搞饑餓行銷,那就另作別論了。

BAT 往往基於開源技術和自己的雲平臺提供大資料處理能力,可以做到很廉價。 但傳統廠商也在不斷吸收開源技術的優點與自身既有方案結合,並且為使用者解除了開源維護難的後顧之憂,而且一些企業已經採用了他們的一些系統,部署可能更加平滑。 這就給企業出了一道:選擇BAT出品的廉價解決方案,還是老牌廠商的高大上產品?

雄心勃勃的BAT

每一個IT巨頭都有一顆膨脹的心。 看看IBM、HP、EMC、Oracle、SAP、思科等,每個巨頭的成長史都是一部並購擴展史。 同樣,高處不勝寒的 BAT也不斷地給自己找新鮮事,甚至已經不局限于互聯網領域,阿裡巴巴瘋狂地投資物流、文化、娛樂、體育、互聯網金融領域,百度也勾搭萬科、做外賣,不跨界都不正常了,何況大有前途的企業市場。 百度CEO李彥宏對企業軟體和大資料展望,讓我們依稀看到百度征戰企業領域的雄心,騰訊的優質資產微信也摩拳擦掌要做企業號,而在這之前,阿裡雲早已在政企領域公關多時,並在雲計算和大資料領域斬獲頗多。

其實BAT搞物流也好,做O2O也罷,資料都是核心。 馬雲表示,阿裡未來要做的是資料公司。 這基礎當然就是IT。

與傳統巨頭不同的是,互聯網巨頭在技術方面的擴張往往是借助開源社區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他們的業務規模和系統訴求,包括基礎設施和應用,傳統IT廠商通常沒有見過,因而無法滿足他們。 國內某電商公司的一位大資料採礦經理回憶說,當初尋求提升銷量的方法,向其推銷CRM的顧問不僅沒有方案,反而對電商平臺已經實現的一些客戶挖掘功能感到驚奇,以至於他認為是顧問過來和企業學東西的,而不是來給建議的。 所以,該平臺的個人化推薦系統也只能自己摸索,做到有模有樣。

所以說,BAT同時也是使用者,相對於傳統廠商,他們的大資料解決方案更懂使用者的心。

使用者出身的另一個好處是有高品質的資料。 如果阿裡沒有資料基礎,讓銀行坐立不安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就不會做起來,汽車金融產品也難以威脅汽車金融公司。 這些資料以不同的方式在其雲平臺上開放,客戶將受益匪淺。

以醫療行業為例,一位傳統資料採礦大廠的高管認為,與國外相比,國內很多醫院的資料積累、資料整合基礎薄弱,還很難做大資料採礦。 這個時候,BAT的優勢就出來了。 百度的智慧硬體(如手環)將個人健康資料收集至百度雲,通過百度大資料引擎輸出,可以直接讓醫療行業受益。 上述老牌廠商高管也表示,未來有可能考慮收集一些公共資料,作為客戶分析內部資料的輔助。 而前面說過,BAT的盤子越來越大,這意味著他們收集的資料將越來越豐富,能夠覆蓋的行業和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

目前盛行的互聯網思維,被認為是顛覆傳統行業的動力,而大資料思維,只是互聯網思維的一部分,由此看來,選擇BAT,似乎更能説明企業去顛覆別人或者避免被別人顛覆。

不過我們需要瞭解,也因為BAT是使用者,需求的個性較為鮮明,因而他們開放的是支援自身業務的能力,其大資料解決方案的應用往往有一些局限。 譬如阿裡巴巴由電商起家,ODPS就非常擅長結構化資料,比較擅長半結構化資料(開放的SQL功能主要用於資料倉儲和日誌分析),而不擅長非結構化資料——這些資料雖然價值密度低,但畢竟是大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阿裡雲說,他們會在後續的版本中加入更多的功能,支援更多的資料類型、技術和應用場景(將開放UDF和Map Reduce,支援互動式BI分析,即時計算等),但他們也承認在文本分析方面不太可能超越百度,因為那是百度的看家本領, 如同百度在交易資料很難超越他們一樣。 而騰訊在社交和遊戲領域的實力,同樣是其他兩家同行難以企及的。

與時俱進的老牌廠商

今天的老牌廠商也非昔日的吳下阿蒙。 在震撼于Hadoop、NoSQL的巨大能量的同時,他們也積極把來源技術納入自己的解決方案中。 說Intel、 EMC、Teradata玩Hadoop似乎沒什麼可驚訝的,但Oracle支援Hadoop和R語言,微軟把Hadoop搬入Azure公有雲平臺中,IBM讓大型機更好地支援Hadoop分析, 讓我們清晰看到老牌廠商的決心和反應能力。

這些老牌廠商服務過多個行業,其解決方案的通用性更強。 此外,為了讓客戶相信他們説明客戶保護現有投資,他們往往傾向于將開源技術與現有技術更好地融合,並彌補開源技術的一些缺憾。 以Teradata為例,該公司近期推出了Teradata Aster R,允許通過Aster MPP架構並存執行R語言分析,並放寬記憶體和處理能力限制條件,擴展了開源R語言的分析能力,能夠支援大規模併發。

老牌廠商希望老產品在大資料時代煥發新春,BAT則往往強調通過公有雲提供產品,這也是一個很大的不同點,並且他們對雲的觀點也有所區別。

我們知道,很長一段日子,阿裡雲計算總裁王文彬反復強調,私有雲的概念只是在迎合使用者杞人憂天的安全顧慮,阿裡認為雲計算應當是水電一樣的公共服務。 在微軟、VMware、IBM、EMC等一眾大佬言必稱混合雲的世界裡,阿裡儼然在為真理與不徹底的革命者孤軍奮戰。

其實,公有雲的規模效應,這原是亞馬遜阿裡雲們的拿手好戲,在私有雲領域,他們是沒有老牌廠商那樣的。 小編也承認,公有雲更符合雲計算的初衷,因而其未來的發展勢不可擋。 但如同浪潮副總裁張海濤說的,美國的信用卡體系那麼發達,現金交易也沒有消失。 VMware說它的軟體定義存儲產品VSAN很先進,但也不認為傳統存儲立馬會因此消失。

小編認為,阿裡雲是不外乎想增強企業對公有雲的信心,進而增加其公有雲的規模優勢,其實他們內心裡也未必認為自己能夠徹底消滅私有雲。 就算不是為了安全,企業也不可能把已有的內部IT平臺(很可能與雲服務商的技術架構大不相同)扔掉,立馬遷移到雲上。 而且法律也還沒允許所有行業的所有資料都能上到雲端呢。

所以,未來很長的一段日子,比VMware預計VSAN在2027年埋葬外部存儲陣列的時間還要長,企業還是離不開內部IT。 所以,VMware們會把混合雲作為當前的一個重心工作,他們能夠在雲端提供大資料處理的能力,但他們也在支援企業內部部署,同時往往也會提供一個統一管理平臺。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BAT大資料的技術實力及其業務價值。 不論如何,人家的看家本領,連金融行業都改變了,不是鬧著玩的。

小結

  綜上所述,互聯網廠商和傳統廠商,都有技術有應用價值有不同的優勢。 那麼究竟選擇誰?「 看企業業務和應用場景需求」這樣的廢話就不說了。 小編以為,如果您想走公有雲路線,只需考慮您資料價值密度最高的資料類型是否是供應商所擅長的(當然還有服務價格),如果具有強烈的保持內部IT平臺的願望,還是在現有的內部IT基礎上加以考慮吧。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