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雲計算,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雲計算為什麼會成功?

雲計算的成功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作用的結果。 這裡的「天時」是指概念推出的時機,「地利」是指概念所擁有的技術基礎,而「人和」是眾多概念的鼓吹者和巨大的市場需求。

天  時

只有技術和市場的基礎有時還無法取得成功,還需要出現恰當的時機。 2008年橫掃全球的金融危機就給了雲計算這樣一個機會。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量公司削減IT成本,原有的大量採購已經無法維持。 很多公司都希望能夠將IT方面的CAPEX轉化為OPEX,以改善財務報表,從而獲取資本市場的支援。 一些處於創業初期的小公司或個人開發者更加無力投入大量資金建設自己的IT系統或系統平臺。 這些金融危機的「後果」給雲計算業務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機。

在近兩年來,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成為全球公眾的一致訴求,也成為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政治任務」。 資源的集中化、利用率的最大化是雲計算的基本理念。 雲計算將計算能力作為一種商業化資源,希望能夠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更多的服務,例如通過虛擬化技術,亞馬遜伺服器的平均CPU利用率可以達到40%左右,而一般網站的伺服器平均CPU利用率只能達到5%~10%;通過先進的節能技術 ,谷歌資料中心的PUE(能源利用效率)值可以達到1.1~1.2,而一般的資料中心PUE值平均在2以上,也就是說在相同的伺服器規模下,谷歌的資料中心比一般的資料中心可以節省一半兒的能源消耗。 雲計算的這些特點正切合了綠色環保的大趨勢,這也使各國政府開始紛紛重視雲計算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

地  利

雲計算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概念,對於谷歌來說,它是面向搜索業務的分散式運算;對於亞馬遜來說,它是伺服器上的虛擬化及管理技術;對於Salesforce來說,它是通過互聯網提供的軟體系統。 但所有這一切都在2006年之前完成了技術上的準備——谷歌公司在2003年至2006年間發表了關於GFS、MapReduce、Bigtable和Chubby的四篇論文,闡述了其搜尋引擎的分散式運算核心技術 ;虛擬化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由IBM率先實現了大型機虛擬化,20世紀90年代,VMware公司將虛擬化技術引入x86平臺,並迅速被業界接受,目前形成了VMwareESX、CitrixXen、 微軟Hyper-V以及KVM四大主流虛擬化平臺,它們構成了IaaS業務的核心;SOA等新型軟體架構的出現和成熟,使網路軟體化成為可能。

雲計算的另一個重要基礎是互聯網。 近年來,全球互聯網使用者數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目前線民數量已經超過18億,全球人口互聯網滲透率達到26.6%。 互聯網的接入速率已經大大提高,互聯網步入了「寬頻」時代。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30個成員國的平均接入頻寬已達9Mbps,日本和韓國甚至超過了50Mbps的水準。 人們對通過互聯網完成包括資訊檢索、網路購物、電子商務等在內的各類應用的接受程度已經大大提高,互聯網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取得了全世界的「信任」。 雲計算的基本思想就是通過網路向使用者提供IT服務,互聯網的發展使這一設想成為現實。

12下一頁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