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資料」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資訊科技將從根本上改變現代金融運營模式。 資料海量化、多樣化、傳輸快速化和價值化等特徵,將給商業銀行市場競爭帶來全新的挑戰。 面對這場「資料地震」,銀行業如何因時而變、順勢而為? 如何以高品質的資料和強大穩定的資料分析能力,開發出豐富的資料應用,為客戶提供智慧性和針對性服務? 如何從戰略和實施兩個層面,深化金融大資料應用,使之迅速轉化為產業競爭力? 日前,北京銀行(601169,股吧)董事長閆冰竹就此話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認為,未來的商業銀行要深入資料價值鏈核心,從資料中獲得洞察力,從資料中攫取價值,從資料中贏取未來,引領傳統模式變革, 用創新的理念和行動主動擁抱「大資料」時代。
記者:海量資料的爆炸式增長,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意味著什麼? 您覺得將為銀行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閆冰竹:作為資訊革命的第二個高潮,「大資料」的高速發展,使銀行業的客戶資料、交易資料、管理資料等均呈現爆炸式增長,為商業銀行創造變革性價值提供了條件。
更廣闊的業務發展空間。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存在較大的同質性,但比較競爭優勢要求銀行突破同質性,實施差異化戰略。 社交媒體的興起為銀行創造了全新的客戶接觸管道,來自銀行網點、PC終端、移動終端、感應器網路傳來的結構化、非結構化的海量資料,為銀行創造了深化客戶挖掘、強化交叉銷售、加快產品創新的廣闊空間。 資料的成功應用,將為銀行創造先發競爭優勢,打造不可複製的核心競爭力。
更精准的決策判斷能力。 在資訊時代,人類社會面臨的中心問題將從如何提高生產率轉變為如何更好地利用資訊來輔助決策。 對於銀行而言,「大資料」將使銀行決策從「經驗依賴」向「資料依據」轉化,將在深入瞭解和把握銀行自身乃至市場狀況的基礎上,更加科學地評價經營業績、評估業務風險、配置全行資源,引導銀行業務科學健康發展。
更優秀的經營管理能力。 「大資料」將掀起銀行業的精細化管理革命和競爭。 關於資產、負債、客戶、交易對手及業務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資料資產,在風險控制、成本核算、資本管理、績效審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資料分析技術將是銀行制勝的關鍵。 「資料-資訊-商業智慧」將逐步成為銀行定量化、精細化管理的發展路線,為有效提升服務能力提供強大支撐。
更突出的風險防控能力。 在「大資料」時代,銀行將採用資料分析技術實現風險精細化管理,基於客戶動態行為以及客戶靜態財務資料,量化客戶違約可能性,從而有效做好風險預警。 同時,銀行運用量化技術實現客戶信用評分,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等風險的精細化管理,通過精確計量風險及資本,實現資本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記者:「大資料」浪潮洶湧來襲,傳統銀行業是否能在這個新的時代適者生存? 銀行業服務及管理模式將受到怎樣的衝擊和挑戰?
閆冰竹:隨著「大資料」的深入發展,金融服務也將逐漸虛擬化,銀行業傳統的服務形式、管理方式及運營模式乃至金融版圖均有可能發生根本性改變。
金融競爭版圖面臨重構。 大量的資料來源和強大的資料分析工具催生出很多新的金融業態來切入金融服務鏈條,瓜分銀行信貸市場,不斷地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監管盲區占得一席之地。 與傳統銀行相比,這類金融業態在資訊收集、資訊處理、產品交付以及風險防範等方面都具有優勢,其提供的金融服務已經從簡單支付滲透到了轉帳匯款、小額信貸、現金管理、資產管理、供應鏈金融、基金和保險(放心保)代銷等銀行核心業務領域。 預計到2015年,中國協力廠商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13.9萬億元。 在金融脫媒的背景下,這種滲透意味著金融業和互聯網企業的轉型方向出現了戰略重疊,均朝著「金融服務方案提供者」這條高附加值的路線進軍。
資料駕馭能力面臨挑戰。 「大資料」時代首先對銀行的資料駕馭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在資料收集方面,銀行不僅要收集來自網點、信貸等傳統管道的結構化資料,還要收集來自物聯網、互聯網、機構系統的各類非結構化資料,甚至還要與歷史資料對照,非結構化資料收集模式將徹底顛覆銀行資料收集理念。 在資料存儲方面,要達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標,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分佈化和雲計算技術,但這正是銀行所欠缺的。 在資料處理方面,有的資料涉及上百個參數,難以用傳統的方法描述與度量,處理的複雜度相當大,如客服錄音資料等。 利用「大資料」的能力將成為決定銀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商業運營模式面臨變革。 隨著資料化和網路化的全面深入發展,金融服務虛擬化將是大勢所趨。 一是產品虛擬化,金融IC卡的推廣應用,正在逐步提升銀行的電子化發展進度,銀行資金將越來越多地呈現為各類資料信號的交換,電子錢將與實物貨幣並駕齊驅。 二是服務虛擬化,「善融商務」、「交博匯」以及中信金融商城等銀行電子商務平臺不斷啟動,「滑鼠」銀行、電子銀行成為未來趨勢。 三是管理虛擬化,銀行業務中的各種單據、憑證等將以數位檔的形式出現,網路成為重要的管理通道,電子化、資料化的管理模式更加方便快捷。 傳統的商業銀行運營模式將逐漸消融在資料化的洪流裡,借助「大資料」手段,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未來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
記者:有人說,當前互聯網變得很快,再大的企業,不跟上時代,一夜之間轟然倒塌也是可能的。 您認為,商業銀行應該如何利用「大資料」實現戰略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閆冰竹:資料時代,適者生存。 未來的商業銀行要參與到深入資料價值鏈核心,從資料中獲得洞察力,從資料中攫取價值,從資料中贏取未來,引領傳統模式變革,用創新的理念和行動主動擁抱「大資料」時代。
在理念上,強化「資料治行」。 「大資料」革命必將顛覆銀行傳統觀念和經營模式。 要強化「資料治行」理念,建立分析資料的習慣,重視「大資料」開發利用,提升全行的品質管制、資料管理,真正做到「人人心中有數」。 要營造「資料治行」文化,宣導用資料說話,準確描述事實,反映邏輯理性,將現有資料轉化為資訊資源,為高層管理和決策提供強有力依據,讓決策更加有的放矢,讓發展更加貼近真實市場。
在手段上,建設「資料倉儲」。 著眼于「大資料」挖掘和分析,對海量資料持續即時處理,建設資料倉儲專案,為服務品質改善、經營效率提升、服務模式創新提供支撐,全面提升運營管理水準。 在專案建設中,通過梳理整合經營管理關鍵資料,建立資料管控體系、搭建基礎資料平臺。 通過資料倉儲建設,運用資料採礦和分析,全方位調整管理模式、產品結構、行銷模式、資訊戰略,從根本上提高風險管理、成本績效管理、資產負債管理和客戶關係管理水準,實現多系統資料的業務邏輯整合,形成全行級客戶、產品、 協定等主題資料。
在管道上,建設「大資料平臺」。 積極推動傳統業務管道與移動通信、雲計算等新興業態縱向整合、橫向滲透,促進資訊集中、整合、共用、挖掘。 一方面要「走出去」,與移動網路、電子商務、社交網路等「大資料平臺」完美融合,開展「大資料」分析,為客戶提供開放服務平臺。 另一方面要「請進來」,與資料分析專業廠商合作,對資料存量進行綜合處理與分析。 建立完善內容涵蓋全面、功能豐富齊全,集網上貿易服務、網上保理、電子商業匯票、票據池、應收賬款池融資、線上融資等為一體的綜合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觸手可及的全方位貼身服務。
在目標上,建設「智慧銀行」。 智慧銀行是能夠通過內外兼修,準確應對、快速應變、有機處理繁雜資料,高效配置金融資源,敏銳洞察並引領客戶需求的高度智慧化金融商業形態。 學會運用網路化的專用資本,從傳統有時限的金融服務向全天候服務轉變,這也正是未來銀行轉型的重要抓手。 打破傳統物理網點的地域限制,提供「銀行始終在客戶身邊」的全場景金融服務。 改變傳統的以銀行為中心的服務模式,提供差異化、個人化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 整合櫃員、客戶經理、自助設備、網銀、手機或移動終端等各類管道,徹底打破地域和時間限制,提供一點接入、全程回應的智慧化管道服務,為客戶創造最佳服務體驗。
記者:作為中小銀行領頭羊,北京銀行在「大資料」探索方面走在同業前列,可否簡要介紹一下實踐成果?
閆冰竹:面對「大資料」蓬勃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北京銀行明確提出實施科技引領戰略,以更加積極和開放的心態擁抱「大資料」,努力升級傳統商業模式,打造「全能智慧銀行」。
一是率先推出直銷銀行模式。 北京銀行通過與境外戰略合作夥伴荷蘭ING集團深度合作、精心研發,正式開通直銷銀行服務模式,此舉標誌著國內第一家直銷銀行破土萌芽。 二是積極加強跨領域合作。 近期北京銀行與小米公司簽署移動互聯網金融全面合作協定。 雙方將在移動支付、便捷信貸、產品定制、管道拓展等多個方面探討合作,未來將基於小米公司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探索綜合金融服務,為客戶帶來方便快捷的支付體驗、及時安全的購買體驗和簡單精准的個人金融服務體驗,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三是著力打造網路鏈品牌。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等特點,北京銀行推出網路供應鏈品牌「網路鏈」,並與協力廠商支付快錢清算資訊有限公司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定,著力打造互聯網供應鏈金融。 四是不斷擴展多元服務管道。 面對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新技術,北京銀行緊跟時代步伐,為客戶多管道、立體化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自助銀行、微信銀行等。
記者:北京銀行從設立直銷銀行、攜手小米公司等方面進軍互聯網金融。 面向未來,北京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方面有什麼樣的戰略佈局和規劃?
閆冰竹:大資料開放、互動的特性,將根本改變金融業生存模式,差異化、流程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將成主流。 作為北京銀行,將放眼未來,主動作為,用敏銳的戰略眼光審時度勢,以互聯網思維、金融思維、全球化思維為引領,打造互聯網金融亮麗品牌。
以差異化定位貼近客戶服務需求。 北京銀行將積極打造「服務領先型的直銷銀行」,加強與小米公司等科技型企業在移動支付、便捷信貸、產品定制、管道拓展等方面的合作,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實施「客戶下沉」發展戰略,將主要服務物件定位於數量最廣大的大眾零售客戶和小微企業客戶。 針對不同客戶定位,建立專屬化產品體系,開發實惠、簡捷、透明、安全的專屬金融產品,提供多樣化、差異化金融服務,打造鮮明的競爭特色。
以流程再造提升金融服務效能。 北京銀行將進一步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持續推進組織架構變革和業務流程再造,實現經營集約化、管理專業化、行銷系統化和服務標準化。 通過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流程創新,以較低的營運成本、高效率的行銷和跨市場的服務,創造出更多價值。 深入挖掘傳統銀行業務產品與互聯網的結合,構建綜合化的客戶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全面搭建「平臺+資料+科技」的新型金融生態鏈。
以戰略合作拓寬全新服務視野。 進一步加強與境外戰略合作夥伴ING集團的深度合作,尋求更深層次、更廣範圍的技術援助,不斷拓展銀行的經營邊界,為廣大客戶提供全自助、全流程、全方位的現代化服務。 將國際先進的服務理念和管理理念嫁接到實際經營管理中,深入思考「為誰提供服務」、「提供什麼服務」、「如何提供服務」這三個問題,以超前的戰略思維把握「大資料」發展先機,引領發展潮流。
以專業制勝打造特色服務品牌。 北京銀行將緊跟時代步伐,拓展行銷模式,強化服務功能,延伸服務手段,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從服務體驗、服務方式等多個維度加強建設,通過提供線上和線下融合、互通的管道服務,為客戶提供更有效率、更有內涵的金融服務。 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構建一種完全脫離物理網點的24小時全天候服務模式,讓我們的服務貼近客戶、貼近市場,真正打造能夠準確應對、有機處理繁雜資料,高效配置金融資源,敏銳洞察並引領客戶需求的「智慧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