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伺服器的末路似乎已經指日可待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我們 已經 豪言

線上零售業巨頭Amazon在公用計算業務方面的勃勃雄心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如今他們更進一步,力爭打造一套遠超各類私有資料中心的基礎設施,希望成為Web應用程式的理想化運行載體。 ...

私有伺服器的末路似乎已經指日可待

線上零售業巨頭Amazon在公用計算業務方面的勃勃雄心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如今他們更進一步,力爭打造一套遠超各類私有資料中心的基礎設施,希望成為Web應用程式的理想化運行載體。

儘管口氣不小,但大多數人顯然並沒把Amazon的豪言壯語太當回事。 不過如今不同了,隨著其線上商店的投付使用,使用者已經可以將買到的應用程式部署到Amazon網路服務(簡稱AWS)雲當中。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似乎必須對Amazon及其雲平臺另眼相看了。

Amazon公司CTO Werner Vogels指出,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有數以十萬計的企業在通過AWS運行自己的全部或者部分日常業務。 這些企業使用者遍佈190多個國家,幾乎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都有Amazon使用者的身影。

「我們的使用者群體主要由熱門互聯網企業組成,」Vogels在紐約AWS峰會的主題演講中表示,並通過資料圖表展示了眾多選擇Amazon雲作為自身應用程式平臺的國際一線企業。 「在過去的一年半中,我們看到了AWS企業客戶群體的迅猛發展,而且他們的實際業務也涵蓋了幾乎全部產業。 」


Amazon CTO Werner Vogels

為了說明AWS服務專案的受歡迎程度,Vogels展示了簡單存儲服務(即S3)雲的服務物件數量及峰值,El Reg網站此前也曾經公佈過這一內容。 S3雲的存儲物件突破萬億大關已經只是時間問題,而且性能表現相當良好。 在第一季度運營結束時,S3雲已經擁有九千多億跨地域存儲物件,同時AWS的物件執行請求也達到65萬的峰值數量。

「我非常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還將出現更加激動人心的業務增長點,」Vogels明確表示,而且他的預言很可能成為現實。

儘管Amazon已經在去年為S3服務推出了自動到期及物件刪除功能,但整體業務曲線仍然相當強勁。 El Reg網站對整體存儲資料進行了統計,下圖曲線表示的正是這一個季度以來存儲物件的浮動情況。 其中每一個菱形點代表的是該時間點上實際存儲物件的數量:


S3雲:在上揚的道路上勇猛精進

Amazon公司還沒有公佈關於其EC2計算雲的詳細資料,彈性區塊存儲服務方面的資訊也仍然未知,不過我相信這二者在企業級工作負載領域的作用更重要、也更有吸引力。 Amazon同樣沒有談論AWS的具體客戶數量以及公司從雲單位中獲得的營收與利潤。 但隨著EMC-VMware的臨近,總有一天這對冤家會展開一場遭遇戰,到時候AWS的消息必將為我們所知(當然情況也可能相反,因為Amazon公司的股東們從技術角度說已經成為AWS的持有者)。

「我們正試圖打破企業軟體發展工作的傳統模式,」Vogels指出,他還再次向不了解AWS的出席者重申了其核心理念。 「上一代業務模式的核心在於合約,而合約也正是長期束縛企業使用者的主要弊端——因為就當時來說,修改合同內容是大家降低成本的惟一方式。 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證租賃合同的順暢執行,我們不得不時刻保持與供應商的聯絡。 」

「但現在不同了,如果我們無法提供與承諾相符的高品質服務內容,客戶可以隨時選擇抽身而出。 大家作為這些服務專案的消費者,能夠對每項細節始終保持關注及控制。 這正是我們企業經營理念的核心。 而且在這一前提之下,只要客戶與我們保持合作,那麼規模經濟所帶來的收益以及平臺運營經驗所提供的工作效率進展都將切實反映到每位客戶的實際業務當中。 」

Vogels還補充道,這就是AWS之所以能夠在各類服務中19次下調使用收費的原因——目前它所提供的服務已經超過三十種,其內容涵蓋了從計算及存儲雲到各類資料庫、負載平衡以及應用程式框架工作服務等諸多領域。 Amazon組織的最新一次價格下調出現在今年三月初,這使得某些S3客戶的使用成本直接下降了40%;而某些EC2使用者也得到32%的費率優惠。

「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呢?」 Vogels賣了個關子。 「因為我們相信,要想成為一家在市場上長盛不衰的強者,必須積極説明自己的客戶取得成功。 客戶成功的同時,我們也將從長期角度獲得各種收益。 這對於我們合作雙方來說,是種非常健康良性的雙贏發展模式。 」

在主題演講的最後,AWS市場行銷、產品管理以及技術支援部門副總裁Adam Selipsky代表Amazon公司,對雲計算的前景做出了意味頗為深長的總結陳詞。

「我們認為到時機成熟的時候——當然時機在短時間內還不會成熟——雲計算將徹底取代私有以及經營型資料中心,」Selipsky放出狠話。 「我不知道整體形勢的轉變需要五年、十年還是二十年;由於轉型的過程涉及多方面問題及技術協調工作,因此可以肯定這要花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

而在Selipsky和他的雲業務團隊看來,這也正是Amazon的雲在開發週期上快于其它IT供應商傳統開發週期的原因之一——對於AWS而言,18、24乃至36個月的開發週期根本不能接受。 只有始終對產品進行新功能實驗,並對現有服務專案進行增強及鞏固,才能真正滿足客戶的使用需求。 這是Amazon的運營之道,相信也是每個成功企業所必不可少的核心經營理念。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