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資料被各種媒體熱炒的同時,真相被蒙蔽了:App才是大資料的未來。 過去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748.html">基礎架構和平臺一直是被捧吹的物件,但它們只提供了承載大資料的環境,無法利用大資料創造長期價值, 所以它們並不是大資料的未來核心。
在市場上它需要公司提供大資料App,能夠洞察特定市場版塊或業務流程、及時回饋資料、到達盡可能多的調差物件。 因為很少有熟練的大資料從業者可以為每個組織(公司)提供非常專業的資料分析服務。
而且,近期不僅僅是媒體,連風投和投資活動也頻繁轉向那些管理大資料、分析大資料的各種工具和平臺。 但是大資料的價值創造的大浪潮還在路上,它應該是專注于利用基礎架構來創建新的App,進而達到優化業務流程的目的。
所以新型大資料投資家的參考標準是同時具備以下3項能力的軟體或資訊服務公司:能夠控制並接觸商業模式;擁有大資料架構和技術;擁有使用相關資料的權力。 用術語來說就是Applied Analytics,而根據經驗,能夠成功利用大資料的公司往往是上面3項指標做的最好的,而具體攤開來說就是:
第一 它們從顧客需要的資料(能夠創造商業價值)開始,而不是聚焦在它們已有的資料以及這些已有資料能告訴他們什麼。 主要工作是在幕後找出什麼是顧客需要的(通過資料、工具、資訊),然後得到答案。
第二 不是把你的見解分享給一小撮商業領袖,而是直接把它融入、應用到商業應用或者工作流程,讓最多的人來利用這些大資料的結論。
第三 擁有絕對的資料使用權。 在這個基於雲的大資料世界,協力廠商資料的獲取、管理、使用都必須是合法的。
一家成功的企業會確保自己適當使用資訊的權利,然後積極地最大化資料價值,又確保公司不會惹上官司。
大資料的領銜公司Google以及Amazon開闢了一個應用分析跟蹤的先河,並用來為廣告和電子商務貨幣化,這些早期的創新已經獲得了使用者、廣告商、投資商對它們大資料架構的大量投資,同時構建了大資料的所需的更龐大的資料來源。 所以下一波大資料價值創造期就是大批軟體公司、互聯網公司利用新型基礎架構並創造大資料App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