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雲計算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令人尷尬的問題:當我們在旅遊的路上想聽最喜愛的歌曲卻忘記下載隨身帶時;當我們要在家裡練習明天的演示,但演示檔還在辦公室的電腦上的時候 ;當我們用手機拍了圖片卻因為檔超過大小限制不能發送電子郵件時。 根據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534.html">Forrester在英國進行的一項調查,每五個互聯網使用者中就有一人遇到過上述惱人的問題。
而雲計算可以在這樣的時刻消除我們的壞心情。 我們不再需要先將照片、檔、音樂存到自己的電腦上,然後通過U盤、資料線或電子郵件傳出去。 通過雲,它們會存儲在同一個網路中——存儲在網路公司巨大的硬碟上。 這樣,我們可以從接入互聯網的任何一台設備上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一旦進入某個生態系統就很難脫身
網路巨頭們當然對這一現象非常瞭解,所以他們正在大肆吹捧自己的雲計算服務。 他們所遵循的無非是最大化原則: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贏得更多的使用者。 但是對於我們使用者來說卻要看看你是不是願意被永久綁定。 看一下這些網路公司的戰略,你就可能猜測出雲計算服務在未來將如何發展。 尤其是市場研究人員相信會在雲計算方面有所作為的公司,如蘋果、谷歌和微軟。
當史蒂夫約伯斯六月初出現在三藩市的莫斯康展覽中心時,蘋果公司新大樓的內部景象投影在他身後巨大的螢幕上。 這座大樓裡有一排排看不到盡頭的閃閃發光的銀色伺服器。 一如既往地穿著高領毛衣的約伯斯在巨大的螢幕面前顯得非常渺小。 這裡所透露出的資訊是:我們有很多很多的空間來儲存您的資料!
儘管iCloud還是首次提出,但這不是蘋果第一次嘗試雲計算了。 早在2002年,蘋果公司就推出了一個名為MobileMe的線上服務,其中包括虛擬記憶體、電子郵件收件匣和日程管理軟體。 使用費用最終確定為每年79歐元。
在免費的iCloud背後可能也有一個類似的策略:它有一個新的功能——當使用者把文本、音樂等檔上傳到網上時,這些檔會自動被推送到iPod、iPhone、iPad上,也就是說,它們會自動轉移到這些設備上。 所以,你永遠不用擔心忘記帶辦公室裡的演示材料了,也不用擔心無法向朋友展示度假的照片了。 美中不足的是:蘋果並沒有將這一功能與其他廠商的所有設備分享——儘管這一技術目前可以在Windows的電腦上運行,但在其他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卻是不可以的。
未來,蘋果還將繼續優化i應用與蘋果產品的匹配。 如果你有一天想買一台名字不以i開頭的電子設備,可要考慮清楚他與蘋果程式的匹配問題。 你會迅速受到這種關係的考驗。 此外,很多其他公司也有看上去很美的雲計算服務。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