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36屆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4724.html">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ACM-ICPC)全球年度決賽在波蘭華沙舉行。 本屆比賽共吸引了來自85個國家2219所院校的超過8000支隊伍參與其中,參賽選手超過25000人。 排名前112位的隊伍進入年度決賽,經過現場激烈競爭,聖彼德堡IT與光機大學憑藉答對9題且總用時更少的成績奪得冠軍。 華沙大學、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分列二、三、四位。 此外,中山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等中國選手同樣表現優異,分別以第六和第八名的成績奪得銀牌。
作為一項在全球享有盛譽的大學賽事,該項競賽吸引了全球最具天賦的電腦專業學子參與其中,是名副其實的「頭腦之戰」。 每屆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都會依據當時的技術流行趨勢,設定相關的技術交流主題,賽事召集人也會在競賽期間組織相關活動,説明參賽的學子瞭解最新的商業趨勢和行業技術。 據大賽贊助商,IBM軟體集團架構及技術部副總裁Salvatore Vella介紹,本次總決賽的主題,定為大資料分析、智慧商務、雲計算和社會化商務,反映了目前業界的主要技術熱點。
「大資料浪潮湧動之下,一個全新的計算時代正在臨近。 」Vella指出,我們會告別傳統以資料為基礎的計算模式,開始迎接以資訊為基礎的計算時代。 在這一過程中,面向大資料的分析技術的價值進一步凸顯,借助更加智慧的計算系統和軟體,電腦將進一步突破傳統局限,獲得感知、學習、思考和預測的能力。 立足技術變革的視角,IBM將這種具備全新能力的計算模式定義為「認知計算」。
「未來二十年的計算系統將從物理世界收集包含其運行機制的海量資訊,從中提取出意義,為人類的各種決策提供可信的參考建議。 計算智慧將無所不在,電腦將預測我們的期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等待人類的指令,它們將使我們更聰明。 」Vella表示。
IBM軟體產品部戰略總監兼ICPC贊助執行官Doug Heintzman認為,「認知計算」以資訊分析為基礎,有望實現資訊分析的日用品化。 「本屆競賽期間,IBM通過多種形式為參賽學生展現大資料及相關分析技術的價值,並且組織了深度的技術討論,希望以此激發他們參與技術創新的熱情。 同時,作為IBM發現和培養電腦頂尖人才的重要管道,IBM也將藉此強化自己的人才儲備,並制定針對性的人才培育計畫。 」Heintzman說。
「用這樣的方式發展和培養電腦科學人才,才是讓這項專業賽事歷久彌新的核心主題。 」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執行總監和貝勒大學教授Bill Poucher說,「IBM自1997年起開始贊助,此項賽事為更多的電腦專業學生打開機會之門,讓他們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自己。 」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