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Quaero
資訊大爆炸的結果就是資料開始變得像空氣那樣無處不在:手機、電腦、數碼相機、智慧電錶和GPS設備。 面對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584.html">海量資料,公司們和政府機構們難以消化,無所適從,無無計可施。
但,問題意味著機會。
Splunk是一家位於三藩市的創業公司,他們的軟體可以為機器生成的海量資料建立索引,將其整理成可以搜索的連結。 公司們則像使用Google那樣來搜索這些連結,用來即時分析消費者行為。
2004年矽谷開始討論大資料這個詞,當時Splunk就已經創建,到現在他們約有3200家客戶,遍佈全球75個國家,其中一半以上為《財富》100強公司。 比如社交遊戲公司Zynga通過該公司的軟體監測遊戲功能,用來確定玩家卡在什麼地方,離開遊戲,然後就可以即時調整遊戲,挽留玩家。
Splunk只是從事大資料(big data)分析業務的企業軟體創業公司之一。 有一些長期被甲骨文和IBM等公司控制的領地正在受到這類創業公司的挑戰。
據市場調研公司麥肯錫稱,全球資料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加。 Splunk在銷售機器資料分析軟體方面領先,但大資料創造的機會可為很多創業公司提供契機,其中很多這類公司都採用了開源的Hadoop。
大資料讓風投們也垂涎三尺。 Twitter、LinkedIn等社交網路不斷飆升的估值讓投資者們蠢蠢欲動,但現在投資者們越來越關注那些為其他公司開發軟體的公司。 來自Gartner的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企業軟體收入達到了2440億美元。 有些投資者認為Splunk這樣老謀深算的創業公司也能在這個市場中分一杯羹。
Splunk在創建之初就獲得了4000萬美元投資。 當時人們認為所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因此大公司不可避免地要瞄準企業級產品市場的空白,但Splunk面對企業問題不落窠臼,並創造了一個有價值、有顛覆性的平臺。 這或許就是他們的魅力所在。
「有很多投資都在瞄準這個由非結構化資料構成的新世界,我認為Splunk具有先發優勢,因為這一行我們已經做了好幾年了。 」Splunk CEO Godfrey Sullivan說到。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