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伺服器生存啟示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伺服器
作者:侯大銀 地球上每天產生的資料量有多大? 形象地說,每18個月就可以達到堪比地球往返冥王星距離的資料堆積。 資料已經也成為企業競爭力最核心的內容。 作為資料集中處理的「工廠」——伺服器,其競爭的激烈程度並不亞于互聯網。 中國伺服器產業起步較晚,技術也相對落後,在90年代,這個領域幾乎被國外廠商完全壟斷。 尤其在承載關鍵業務的四路及以上的高端市場,國際品牌曾一度具有統治性的優勢。 從最初的亦步亦趨,到做OEM(貼牌),再到現在擁有自主品牌,「站穩國內,出征海外」,國產伺服器的發展在默默耕耘之中也在思索並踐行著生存之道。 比較優勢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的智慧在國內伺服器市場同樣有效。 有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中國伺服器市場(包括x86伺服器以及非x86伺服器)規模達到了26.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2.4%。 其中前三季度x86架構伺服器市場規模為13.2億美元,同比去年前三季度增長-1.3%。 非x86伺服器在2009年前三季度市場規模達到了 13.0億美元,同比去年前三季度增長6.4%。 伺服器市場主要分為非X86和X86兩大類。 前者主要由IBM、惠普和被甲骨文收購的Sun三大巨頭主導。 根據IDC 2009上半年資料顯示來看,無論是出貨量或市場價值,這三家的市場份額總和均超過了97%。 電信的投資拉動説明Unix伺服器鞏固在高端應用市場的地位。 「因為電信運營商一方面要建立基站,要採購大量的網路設備和伺服器;而3G建成後,無線應用也需要更多的投資。 」 互聯網時代,視頻分享、網路遊戲、動漫渲染、搜尋引擎等豐富的互聯網應用給X86伺服器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而事實上,電信和互聯網也是伺服器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 「網游對於伺服器商場的需求幾乎佔據互聯網行業的一半。 網游線上人數量很大,對於資料處理能力要求更高。 」IDC中國企業級系統與軟體研究部研究經理周震剛對《互聯網週刊》說。 而視頻行業由於對存儲空間的需求增長很快,一方面要求對視頻網站做一些諸如讀寫IO的優化等等。 此外,國產伺服器廠商具備外來者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首先是價格優勢。 與國外廠商相比,國內伺服器的價格相對較低。 「互聯網企業裡的技術人員技術比較強,有很多企業甚至在開源的Linux上自己開發作業系統。 不需要供應商提供多好的服務,那就追求價格最低和可靠性更高。 」周震剛表示,不過,互聯網領域獲利率比平均水準要低,要擴展足夠的市場份額才能具有比較優勢,只有出貨量高,生產成本才能比較低。 其次,國內廠商更貼近市場,反應迅速。 他們可以快速調整方案提供可定制化的產品,同時,國內廠商更多關注政府和教育領域,正是因為政府的分支機搆很多,國外廠商滲透不到的縣級市,國內的浪潮、曙光、聯想等都可以滲透。 國內伺服器廠商的市場觸角可以探到小型企業,而國外廠商主要集中在電信運營商和如中石油之類的大型企業。 伺服器市場向來沒有「天花板」,不甘下游的國內廠商開始挺進高端。 浪潮在高端產品層面形成了8路、16路、32路、64路四個系列產品的規劃。 其中8路產品將在2010年上半年研製完成併發布。 32路產品將在2010年的年底研製完成併發布;並同時在一些重大的、重點的客戶中間進行試用;64路的產品將從2010年開始進入研發階段。 軟硬兼施 甲骨文74億美元大手筆收購Sun,惠普37億美元收購3Com,傳統的企業級廠商都在嘗試把自己打造成一艘航空母艦。 IBM和惠普已經成功地把漫長產品線中的硬體軟體和服務整合起來,戴爾強調了向整體解決方案轉型的決心,其新成立的服務部在收購畢博中國諮詢業務後作用進一步增強,正式打響了進軍中國的服務大戰。 「最終使用者其實並不關心伺服器的技術細節,而是關心如何實現業務和成本節約。 」IDC分析師對本刊記者表示,「伺服器廠商從硬體提供者到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角色轉換並不是近一兩年的事,之所以出現這個趨勢,與伺服器的獲利率相關,特別是x86伺服器的淨獲利率相關。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通過增值補足利潤。 於是,很多大廠商已經把過去獨立的伺服器、存儲、軟體部門完全打亂,變成了一個行業解決方案的模式。 」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已經把「成為中國最大的軟硬體一體化的IT服務供應商」 定為公司未來的目標。 「IBM、惠普、甲骨文這三家可以代表一個全球性的行業趨勢。 我個人認為,IBM的模式更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覺得做IT服務更有前景,一是因為客戶綁定以後,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和IT服務,對客戶的瞭解會越來越深入,客戶也不願意頻繁更換供應商,企業的可持續性好。 另一方面,IT服務的利潤空間也高。 」 「從更長期的發展角度來看,伺服器行業的日趨成熟,規模效應會更凸顯,所以伺服器廠商向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是一種趨勢。 」方正對於這樣的趨勢更是深信不疑。 「從國內和國際的產業發展角度看,如果在雲計算這種應用模式變革的機會上,中國的企業沒有抓住這樣變革的改朝換代的機遇,那有可能在後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又被人家拖著走。 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 」曆軍表示,在雲計算的科研、應用,包括產業化方面,中國的企業並不占優,因此必須抓住機會以免將來被動。 「在雲計算方面,曙光未來希望在整個的雲計算中心的設計、建設包括運營這些方面,都會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因為曙光現在自身在除了應用程式之外,在應用程式下面,不包括那些特殊的中介軟體,在那一層的下面我們都有很多的自己的技術, 怎麼樣來把雲計算中心的效率提的更高,像伺服器的效能更高,更省電,運營成本更低,在這方面我們也積累了大量經驗,這是我們未來的一個方向。 」曆軍表示,「通過突破若干管理技術之後,使得我們推出整條產品線成為可能,接下來我們會做塔式伺服器,做高新電腦防火牆,我們做4路做到8路,機架到塔式,從防火牆到伺服器,做好技術上的儲備。 」 自主之路 「相比來看,幾個國際大企業,一個是品牌影響力相對較大,第二點是對行業的瞭解和積澱更豐富。 目前國內本地的品牌也做得非常好,他們從局部區域做起,然後慢慢細化,把市場做得更扎實。 從長遠來看,本地品牌在這兩年已經開始關注客戶的需求,然後做出差異化的產品。 」梁岩說。 首先,國外伺服器廠商對流程的控制非常嚴密,針對不同的主流軟體進行不同的認證;而從硬體來講,國際廠商從硬體到生產,很多都是在臺灣做,靠這種研發流程來控制和生產。 「玻璃房子」的經歷曾經是一代代電腦工作者心中永遠的「痛」,儘管中國高性能產業獲得迅速發展,但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PU產品卻使得中國在CPU技術市場上與國外企業巨頭有著一條不可跨越的技術鴻溝。 儘管國產伺服器廠商大部分是以「技工貿」模式起家,但面對外來者對市場的蠶食,還在不斷地追加技術投入,龍芯就是一個縮影。 「首先龍芯刀片伺服器,是國內第一款SMP結構,基於龍芯的伺服器系統,龍芯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在於,它是我們發佈的第一款SMP結構的機器,即有兩個處理器。 過去的龍芯產品,包括龍芯筆記本、防火牆,都是一個處理器。 第二,說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因為我們國家的IT產業過去建立在國外廠商處理器的基礎上,沒有處理器的核心技術。 現在我們有一個選擇,這個是很關鍵的。 」曆軍認為,現在龍芯刀片從性能上還不能夠跟AMD和英特爾相比,「但是我們有自身的特點,我們刀片做出來之後,我們滿足了某些行業的特殊應用需求,自主是金錢換不來的。 第三,龍芯的特點是功耗比較低,在15瓦/核,我們現在看到的x86的CPU,按照80瓦一顆取平均值,是4—6 核,對於節能減排,我們搞綠色計算,這個功耗是非常關鍵的。 」 龍芯3A刀片讓曆軍看到作為上下游產業鏈重要一環的信心,他表示,「在龍芯的研製和推廣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形成一個我們國內自主技術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非常重要,因為現在任何一家企業也不能把整個產業鏈都涵蓋, 所以一定有合作夥伴的支援,我們找了在國內應該在作業系統,在安全,在資料庫這方面企業,當然都是自主的,將大家聚到一起來做這個事。 」 「龍芯做了十年,整個產業鏈建起來非常艱苦,曙光加入進來之後,因為有了曙光龍芯刀片伺服器這個平臺,才有了伺服器的作業系統,才有了人大金倉資料庫,才有網路安全的軟體,這些東西才有可能在我們的程式上,才有可能做雲計算。 」曆軍說。 顯然,龍芯的象徵意義更大。 它標誌著國家伺服器的一個震撼的變化。 有分析認為,若要中國處理器成為主流,就要把龍芯實驗室從科研領域挪到商用領域,接受市場的歷練和檢驗。 對於國產伺服器來說,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