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編者按】在這個生產技術大爆炸的時代,正襟危坐只有等待崩塌的局面。 即使在學院派看來,也不得不承認,互聯網經濟、 電子商務 讓這個時代發生前所未有的裂變。 市場不認知識
【編者按】在這個生產技術大爆炸的時代,正襟危坐只有等待崩塌的局面。 即使在學院派看來,也不得不承認,互聯網經濟、 電子商務 讓這個時代發生前所未有的裂變。
「市場不認知識,認創業能力。 」大學教授會豔羨京東賣數碼產品的小妹子,這是改革開放大潮中才會湧動而出的思想震盪。 而今,互聯網革命襲來,一場龍捲風過後,繁華的商業中心可能變為片甲不留的原始社會,這是不是危言聳聽? 且聽6位齊聚一堂的教授,對互聯網經濟有哪些吐槽。
附:以下資訊來1月7日在京舉行的自2014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論壇暨《互聯網經濟: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形態》發佈會。
柴躍廷:產品一誕生就是互聯網化的
(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專家委責任專家、清華大學教授)
1.今年應該是一個轉捩點,因為新型人類已經登上歷史舞臺,成為社會的生產力的主體。 整個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形態,這種社會形態叫做原始社會形態,或許不恰當,但至少釋放的特徵比較明顯。 當我們的網速達到10G以後,你就會從北京回到各個遠離中心地帶的地方去做同樣的學術和同樣的生產。
2.電子商務向哪個方向走,兩大方向:一個是橫向拓展,由現在的消費品向大宗商品,公共資源,社會服務領域拓展,另一個是縱向滲透,從流通環節向消費和使用過程滲透,買了服務以後在整個東西使用服務過程中, 通過互聯網連續不斷的獲得服務。
3.產品網路化,從誕生那天起就能夠聯網,所謂的互聯網汽車、互聯網衣服,都是能夠上網的。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可接入網路經過大資料處理實現使用過程當中的指引狀態故障診斷,全程再現管理服務,尤其是像汽車,日用電子消費品,甚至小孩穿的智慧鞋都可以全程監控。
4.產品智慧化,在衣服、冰箱、汽車上面按一點晶片和感應器就可以實現智慧,真的有可能實現人機對話。
5.整個消費流通生產未來的形態是什麼,網路經濟。 目前的互聯網還僅僅是一個初級狀況,未來在手機上、電腦上說句話,用不著關心是天貓還是京東,甚至就是要二斤肉,要今天早上殺出來的,通過大資料處理,送貨到家,這個可能是今後的一個場景。
趙昌文:互聯網金融將「去專業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研究員,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1.我去了德國西門子的一個工廠,它是2010年歐洲最佳工廠,標準就是三個:數位化、智慧化、自動化,背後其是新一輪資訊技術互聯網革命。 這個工廠工人很少,而且西門子在成都專門建了一個「姊妹工廠」。 它的管理模式和首鋼、燕山石化、寶鋼這些大企業的管理方式是完全不一樣,你很難分清楚他是哪個環節在做服務,哪個環節在做製造。 而過去我們的產品設計、製造、售後服務都認為是一個可以分開的環節。
2.互聯網金融在金融改革裡面,絕對可以發揮增量改革作用。 包括利率市場化、放寬市場准入、資產替代限制方面可以發揮很積極的作用,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有利於實現金融體系到「共融」的轉變。
3.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有客觀基礎的,不要簡單的去貼上泡沫的標籤,因為有了互聯網進自然會有泡沫。 所以,2015年怎麼防範泡沫是經濟中的大事,不光是互聯網領域,金融領域的泡沫,還有實體經濟的產能過剩的泡沫等,其實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
4.金融過去是門檻很高的事,監管也很嚴,將來「去專業化」以後,會不會人人都是創業家? 大家都是金融家? 如果是這樣的話,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解決了,不會像想像的那麼難,這個還是比較超前的想法,看看會不會實現。
李鳴濤:電商國際化中國遠遜美國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家電子商務研究院副院長)
1.去年初步算了一下,2014年電子商務額超過了12.6萬億,有70%左右的業務量來自于網路購物。 那麼從2013年整個服務業的一個營收規模上大概超過了5千億,同比增長超過了50%,對於就業的帶動也是達到了將近1千萬的總體規模。
2.電子商務三個要素,交易主體已經概念化和社會化,交易課題範圍擴展到服務的交易,交易載體從最早的單純的互聯網網站,到現在的微信,社交平臺都成為電子商務新型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