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運營商
可以
非結構化資料
社交網路
重視
在此前舉辦的Teradata大中華區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8302.html">資料倉儲和企業分析峰會上,資料社會化、大資料分析成為各行業討論焦點。 在電信運營業資料也將走入PB級之時,運營業卻深處「被管道化」而于資料價值利用上無力的境地。 對此,本刊記者與Teradata中國區電信與郵政行業總經理李鴻進就目前運營商最為關心的智慧管道、社交媒體等話題,由資料角度如何發揮價值進行探討。
「不智慧因管道並非端到端」
《通信世界週刊》:從資料處理角度來說,運營商應如何避免「被管道化」,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使用者?
李鴻進:幾大運營商都在提智慧管道,管道要變得智慧,我覺得有兩方面的考慮。
首先,現在不智慧是因為管道的資料管理不是端到端的。 目前的管道並不是由使用者接入開始一直到通話、上網等行為結束,對其中產生的資料全部進行採集,它其實只採集中間一段——增值業務或其他業務的平臺。 現在運營商首先要做的,是對管道的各個點的資料進行端到端的採集,才能知道管道有多長,究竟使用率有多大。
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對端到端的資料的分析,得出哪些業務不賺錢但流量非常大,可以分時段地進行頻寬的智慧調節,保證使用者語音和短信或者基本業務的正常使用,讓客戶的感受更好。
《通信世界週刊》:對於運營商而言,進入3G,流量計費等問題突然成為焦點問題,負面事件頻發。 運營商應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更好地進行流量的管理和分析?
李鴻進:下載業務、語音業務和短信業務都面臨這一問題。 使用者數越來越多,系統支撐的性能有限,難免會產生錯計費或者漏計費的情況,同時還有一些錯單無法很好整合的技術屏障。 但是對於運營商來說,有一點是可以改進的,可以通過資料的即時採集,進行即時分析之後,在帳單、流量向客戶進行開放之前自己先做一個自查,保證提交給客戶的時候是正確的。
所謂的收入保障包括兩個層面,一方面要保障使用者不被亂收費,另一方面運營商該收的錢也要能收回來。 因此計費系統的後臺一定要有一個分析系統,保證資料發出之前,先做一次稽核分析,確保資料是對的。 例如,計費系統對某個使用者進行了批價,產生了一套費用,需要一個分析系統對它進行再一次批價,兩次批價結果一致,這條資料才能夠向客戶開放。 一旦不一致,內部就要研究之後再發出去,客戶在即時查詢的時候,系統可以告知他這個費用並不是最終的費用,後期可以再調整,這樣客戶的感受會好一些。 等到出月帳單,要向客戶提交時是絕對不能錯的。
資料社會化真正描繪使用者輪廓
《通信世界週刊》:目前國內運營商也提出對非結構化資料處理的需求,就運營商而言,非結構化資料主要存在於哪些領域? 為什麼會有這種需求?
李鴻進:運營商對於電子管道越來越重視,現在很多的業務直接在網站就可以辦理,使用者可以定制一些電信業務,或者進行查詢。 所有使用者在網站上的這些行為,其實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運行測試行為。 運營商以前做的分析,主要都是關於客戶交費是否及時、信用度是否比較好,但並沒有把網站上的使用者關注度或行為特點記錄下來。 如果將這部分資料跟原有的資料庫進行整合分析,就能將使用者個人的購買行為輪廓真正地描繪出來。
社交網路也是很重要的一塊。 事實上,利用社交網路可以瞭解個人的資料以及影響他的人是誰,從而更有效地提供現有的產品。 運營商現在做的飛信和139社區等領域,其資料都是文本、圖片或視頻等非結構化資料,過去沒法進行分析。 現在通過一些技術手段逐漸可以實現和逐漸完善,比如山西移動目前就可以針對某個飛信使用者的好友進行針對性行銷。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