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未來——十談大資料時代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大資料時代 物質 產業 這個

半年前開始討論大資料時代的到來時,大資料還只是個專業小圈子裡探討的話題。 到今天寫到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時,大資料這個概念已經在業界內外和大眾媒體上沸沸揚揚地廣為傳播,並不斷湧現出這個方向上的努力與創新了。 正所謂「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個過去只用在政治話題上的說法借過來描述大資料時代的到來與迅猛發展的形勢真是再恰當不過。

站在不同角度看大資料,它既可能是大機會,大發展,大創新,也可能是大危機,大破壞,大淘汰。

目前,最活躍的領域是網路終端創新和網路基礎設施創新,也就是所謂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565.html">大資料產業鏈的前臺和後臺。 從人們所熟知的桌上型電腦,筆記本到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再到即將問世的網路電視,網路相機,網路眼鏡,還有研討中的網路燈泡,自行汽車和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網路終端和傳感系統,將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越來越全面, 越來越深入地轉化進資料世界的工作正在順利迅速地進行,好像看不到什麼了不起的理論或實踐上的障礙能夠阻止這一進程。

從人們所熟悉的傳統雲計算和資料中心到今天的公有雲,私有雲,開放雲,封閉雲,再到層出不窮的集硬體,軟體,資料存儲和分析工具于一身的基礎設施,大資料的後臺正在從軟體即服務(SaaS), 平臺即服務(PaaS)走向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在這條路上,好像也看不到什麼了不起的理論或實踐上的障礙能夠阻止這一進程。

真正的決戰還是在大資料的中台也就是網路平臺方面,這方面的大創新才是大資料時代真正到來的引爆點(Tipping Point)。 無論前臺如何豐富多彩,無論後臺如何強壯有力,畢竟還需要有一個體系,一個架構,一個服務把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產生的資料按自然邏輯和社會邏輯聯繫起來,對接上去,集成到一起,才能夠釋放潛在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這種聯繫,對接和集成的方式使用者越喜歡,成本越低,效率越高,資料越多,這個平臺的價值就越大,在大資料生態圈裡的地位就越高。 就現有的網路平臺看,還沒有一個有足夠的能力或潛力完成這一任務,整個產業需要一個或幾個大的創新。

就目前產業發展的狀況和大資料時代的內在需要看,未來三五年內會在網路平台層面上有機會產生創新性突破的不外乎以下三大方向:

個人資料集成——這是WEB2.0革命的自然深化和擴展,終極目的是創造真正的「資料人」,也就是以個人為中心,將其在互聯網上的言行舉止和世上一切有關此人的所產生的資料彙集起來精准描述, 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進行智慧化和個人化的服務匹配。 在這方面,FACEBOOK和蘋果的基礎最好,走的最遠。 「我的資料」(My Data),「自我量化」(Quantified Self),「納米定位」(Nanotargeting)等一系列新概念正在業內出現,一批圍繞個人完整動態資料獲取的服務和機制正在嘗試之中。

公共服務資料整合——過去遠遠落後于時代發展的網路公共資料服務近年來異軍突起,從零散,滯後,粗略和被動的狀態開始迅速走向集成,動態,精細和主動的新階段。 以DATA.GOV為代表的政府資料服務網站在立法,預算,輿論監督和民眾督促等力量的推動下,正在成為大資料時代一股嶄新而強大的力量,擴展和充實著互聯網服務的空間和深度。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城市的發展水準和競爭實力將和自身的公共服務資料整合和服務的水準緊密相連。 公共服務資料整合水準的高低很快將成為「軟實力」的主要標誌之一。

物質生產資料整合——物質產品的設計和製造一直遠離互聯網,而現在正以極高的速度和極大的力量與網路業相融合。 以「3D列印」這個不甚準確的名詞所代表的網路化和資料化的物質產品設計和生產革命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對網路世界和資料世界的想像力,極大地拓展了網路業的產業邊界。 過去,網路業只能進行完全資料化的產品和服務,或者通過網路平臺説明物質化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推廣銷售。 而新興的網路化和資料化物質產品生產模式展現出由資料到實物的轉化過程開始進入低成本,大規模,打破時空界限和個人化的全新歷史階段。 這將重新定義眾多產品製造業的產業鏈和商業模式,使物質產品的設計,製造和流通過程所需的資料整合成為產業上游。

這三個方向正好是一個由個人,社會和物質世界三維所組成的空間,這個空間在大資料時代有機地融合起來,為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機會。 在這個空間中任何一維或三維上的任意一點的顯著進步都將是大資料服務產業的福音。 這不是空想的神話,而是看得見的未來。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