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雲存儲 企業邁入雲端的抉擇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雲存儲的應用則脫胎于Amazon的S3服務(SimpleStorageService),而且很快就被其他服務運營商所效仿。 然而,較差的性能以及出於對安全問題的擔憂始終籠罩著雲存儲,讓它的眾多優點黯然失色,同時也阻礙了這項技術進入主流的企業級市場。 雲存儲最早的一批使用者主要是創業型公司、開發團隊以及消費類使用者。 不過,「雲存儲」自身也在不斷發展,並且有望成為資料中心應用的一個有效補充。
天性保守的企業IT管理者認為使用公有雲存儲風險太大。 但是,這種傳統的認識正在悄然改變,並非是因為人們改變了對公有雲存儲安全問題的看法,而是因為內部私有雲存儲的出現。 私有雲提供了將企業關鍵資料應用安全地擴展到外部公有雲存儲服務的解決方案。 隨著雲計算及相關技術熱潮的來臨,客戶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各種分析預測和新聞報導也大量湧現,這一切都顯示出雲計算市場已經步入重要的轉折階段,不久之後我們就能見到,企業客戶採納雲存儲的步伐會越來越快。
雲存儲的定義
對於廠商來說,把他們的技術與熱門的雲計算應用捆綁在一起,提高關注度,無疑是巨大的誘惑。 而將原有產品簡單的重新命名為「雲XX」則是常見的手段。 但通常情況下,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傳統的SAN和NAS設備看做雲存儲,因為它們提供的是共用模式的存儲資源。 「SAN實際上並不具備雲存儲的特點--動態性、彈性與靈活性。 雲存儲可以隨時、隨地的隨需訪問,而SAN系統則通過Zoning分區,使用WWN(worldwidenames)位址。 本質上SAN的應用是靜態的。 」ESG高級分析師TerriMcClure說。 傳統的垂直擴展模式的SAN和NAS產品更是如此。 而有些採用Scale-out橫向擴展架構的block協定存放裝置,如3PAR公司的InServStorageServer,可以實現自動優化和負載均衡,在SAN層面實現負載的動態分配;橫向擴展的NAS產品也大同小異。 不過,即使能夠橫向擴展,SAN和NAS也並不適合做大規模公有雲存儲應用。
真正的雲存儲產品應該具備如下特點:
-通過網路訪問
-可共用
-以服務的形式銷售,並且按需付費
-具有非常大的彈性,容量可以動態縮減或者按需增長
-系統規模可以按需擴展或者縮減
目前,雲存儲主要用於保存非結構化資料。 非結構化資料是增長速度最快、最多也是最難管理的資料類型.雲存儲技術並不適合結構化資料應用,比如資料庫。 因此,結構化資料應用的主要平臺還是傳統的企業級存放裝置。
雲存儲的好處
對於非結構化資料應用來說,使用雲存儲的好處顯而易見--存儲的總體成本更低。 雲存儲屬於一種服務,因此不需要採購、管理和維護存儲硬體設備。 根據服務類型的不同,雲存儲即使不能完全消除成本,也能夠大幅降低資料中心的成本和存儲管理員的負擔。 使用雲存儲服務還可以避免昂貴的技術升級開銷,這種技術升級一般3至5年就要進行一次,有的是為了獲得最新的技術,有的只是為了給舊存放裝置購買代價不菲的維保服務。
為了滿足預期的資料增長量以及處理應用峰值的要求,傳統存儲系統往往需要預留大量的空間資源。 雲存儲應用通過削減這部分閒置的空間資源,通常能夠達到接近100%的存儲資源利用率。 除了降低存儲的總成本之外,雲存儲的可擴充性,以及從基本應用到峰值負載的線性處理能力,都是其引人注目的特點。
公有雲存儲
目前,公共雲存儲服務商的數量在快速增長,包括AT&T、Amazon、IronMountain、Microsoft、Nirvanix、RackspaceHosting等許多公司。 他們使用的存儲架構通常由低成本的存儲節點附加直連的消費級硬碟組成,通過基於物件的存儲堆疊管理進行跨節點的資料內容分發。 對雲存儲的資料訪問一般使用Internet協定,常見的協定是REST(RepresentationalStateTransfer),少數情況下會使用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 在雲存儲上,每個資料物件至少同時在兩個節點上保存,以獲得最佳的可恢復性和冗余度。 雲存儲服務的基本收費模式一般以「X美元/GB/月」為單位進行計算,各服務商的收費模式略有差異,也許會有一些附加費用,包括按資料傳輸量計費以及網路接入費用。
海量的多租戶安全應用是公有雲存儲設計的基礎。 在雲存儲平臺中,每個客戶的資料以及所進行的訪問都是相互隔離的。 公有雲存儲上可存放的資料類型非常廣泛,從靜態的非核心應用資料、需要線上保存的歸檔資料、到備份資料和容災資料等等。 而對那些隨時會發生改變的活動資料,雲存儲並不適合。 企業使用者對雲存儲應用最主要的擔心是安全問題,其次是性能問題。
私有雲存儲
私有雲存儲系統通常運行在企業資料中心內部的專用硬體設施上,它不但具有同公有雲存儲一樣的優點,還能夠解決安全性以及性能這兩個最關鍵的問題。 私有雲存儲的使用者(租戶)通常只有一個,即使是大型企業,也僅僅是利用多租戶的特性,將不同部門或分支機搆的訪問進行隔離。 與公有雲存儲相比,私有雲存儲系統對擴充性的要求不高,因此私有雲儲存引擎的後端連接的很可能是傳統的存儲硬體設備。 有個恰當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HP的CloudStart平臺就是由HPBladeSystemMatrix刀片伺服器、 HPStorageWorksEVA系列磁碟陣列以及CloudServiceAutomation(CSA)軟體整合而成的私有雲存儲架構。 HP的CloudStart本身不是私有雲存儲,因為它缺乏一個關鍵的元素,即「以服務為基礎」;不過,HP自己或他的合作夥伴都可以使用這套基礎設施,這些企業甚至可以把CloudStart當做一個具備完善管理功能, 隨用即付費的雲存儲產品提供給客戶。
另一個私有雲存儲的例子是HDS的CloudServiceforPrivateFileTiering(面向私有檔層的雲服務), 一個源自HCP(HitachiContentPlatform日立內容平臺)產品的私有雲存儲系統。 HDS的私有雲存儲設施放在客戶的資料中心裡,但它歸Hitachi所有,並由Hitachi負責管理。 除了初始安裝費用之外,使用者只需按照使用的空間支付費用。 類似的產品還有Nirvanix公司的hNode,同樣在企業資料中心提供私有雲服務。 hNode也能提供完善的管理功能並採用隨用即付費的銷售模式。 Nirvanix的技術架構叫做SDN(StorageDeliveryNetwork),跟HDS的很相似。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