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刀片伺服器(準確的說應叫做刀片式伺服器)是指在標準高度的機架式主機殼內可插裝多個卡式的伺服器單元,實現高可用和高密度。 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主機板。 它們可以通過"板載"硬碟啟動自己的作業系統,如Windows NT/2000、Linux等,類似于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塊主機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于指定的不同使用者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 不過,管理員可以使用系統軟體將這些主機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 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機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並同時共用資源,為相同的使用者群服務。 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體性能。 而由於每塊"刀片"都是熱插拔的,所以,系統可以輕鬆地進行替換,並且將維護時間減少到最小。
這些刀片伺服器在設計之初都具有低功耗、空間小、單機售價低等特點,同時它還繼承發揚了傳統伺服器的一些技術指標,比如把熱插拔和冗余運用到刀片伺服器之中,這些設計滿足了密集計算環境對伺服器性能的需求 ;有的還通過內置的負載均衡技術,有效地提高了伺服器的穩定性和核心網路性能。 而從外表看,與傳統的機架/塔式伺服器相比,刀片伺服器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伺服器的使用空間和費用,並為使用者提供靈活、便捷的擴展升級手段。
刀片式伺服器已經成為高性能計算集群的主流,在全球超級500 強和國內100 強超級電腦中,許多新增的集群系統都採用了刀片架構。 由於採用刀片伺服器可以極大減少所需外部線纜的數量,可以大大降低由於線纜連接故障帶來的隱患,提高系統可靠性。
虛擬伺服器是:通過 Web 服務器(一台高性能的機器),在一塊網卡上綁定多個 IP 位址,而不同的 IP 位址綁定于同一台 WWW 服務器上的不同的主頁目錄,當使用者訪問不同的 IP 位址時,其對應的主頁就會被分發出去,一台 WWW 服務器就好像 許多 WWW 服務器一樣。 這樣可以節約硬體資源,降低 WWW 服務器維護的成本,便於網頁的集中管理,缺點是對 WWW 服務器的硬體要求較高,在網路訪問高峰期系統性能下降較大,還有安全隱患。 在 WindowsNT 和 Linux 上都可以建立虛擬伺服器。
刀片伺服器技術
說到刀片伺服器,IBM、Sun、HP和DELL等公司在2006年分別對自己的刀片技術和產品進行了改進,但是刀片伺服器市場的增長還是沒有先前預期得理想。 2003年IDC就曾樂觀地預測到2007年,刀片的出貨量將占到整個伺服器市場的25%。 但目前,據調查機構的報告發現刀片伺服器在伺服器市場上只占到5-7%的份額。 離當時的預計差距非常大,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今年刀片伺服器市場應用不溫不火的情況呢?
首先,刀片伺服器的定位就是針對中高端使用者的,中小企業使用者享用不起。 所以大家所說的刀片伺服器銷售「井噴」就很難看到了。 我們來分析一下刀片伺服器就可以知道,一個刀片主機殼中可以放10個以上的刀片。 然而在國內一下子採購10台以上刀片產品的使用者肯定不是小客戶,從數量上來說這個人群要比單個採購兩三台機架伺服器的人少得多。 道理很簡單,比如你日常買牙膏,一次你給一家人也就是買兩三盒。 現在我推出一個牙膏產品,可以讓10個人用上一年,你會買嗎?顯然你不會買,買的應該是賓館或者學校的集體採購者,這是刀片伺服器的產品定位所決定的。
其次,新產品對於使用者的應用困惑。 這樣我們就只能對那些有十台以上採購伺服器需求的使用者進行分析。 如果他是一個用慣了機架伺服器又覺得沒有任何問題的行業使用者,他會對刀片伺服器有疑惑,比如穩定性、可靠性、擴充性以及散熱方面的問題。 如果他是一個新使用者,並且對空間的要求很苛刻,他有可能會去嘗試刀片伺服器,因為刀片在空間利用上可以說是機架伺服器的殺手。
還有一些技術層面的因素。 由於現在的刀片伺服器廠商還都是在產品上各自為戰,互相的產品不能很好得協同相容,這就讓使用者在採購時有很多顧忌。 也有朋友跟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要讓惠普的刀片插入Sun或者Dell的刀片主機殼,有這個必要嗎?我也想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的刀片伺服器壞了,只能找原廠家而不能在市場上輕易買到,那這不是技術壟斷又是什麼? 買了一家的產品就被它套死,不開放,那這個市場肯定是不健康的。 這也是IT印表機產品中耗材之爭的焦點。 這技術上帶來一堆的事情,協定的統一,對存儲產品的選擇以及機房電源的要求,同時,雙核技術,虛擬化技術的普及也使得使用者要考慮的問題更加複雜,行業使用者中的CIO不可能不仔細衡量。 所以,他們也不敢貿然採購刀片伺服器。
最後一點,說說當前的市場狀況。 從產品價格上來說,刀片的採購成本還是不能降下來滿足廣大使用者的現實心理價格。 儘管很多人都明白採購了刀片伺服器以後的管理成本和運維成本會低一些,但還是不敢先吃這個螃蟹。 而說到刀片伺服器的廠商,目前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梯隊:第一是以IBM和HP為代表的市場領導者,第二是Sun和Dell這樣的跟隨者,還有就是剩下的市場參與者。 使用者顯然不太敢採購第三梯隊的產品,因為他們5年之後還生產不生產刀片伺服器都很難預料,所以刀片伺服器價格是問題,但不是最關鍵的問題。 而第一梯隊的價格有很難接受,多數的廠商是憑藉老的客戶關係在中國這個市場上爭奪客戶,這個現實目前很難改變。
這也就是刀片伺服器市場水溫不夠,使用者難吞的原因所在,而在另一個今年轟轟烈烈的虛擬化市場中,又有另一番景象。
伺服器虛擬技術
06年,關於虛擬化的話題已經淹沒了所有伺服器使用者的耳朵了。 成為伺服器技術發展的新熱點。 隨著晶片、作業系統、伺服器、工具軟體等廠商的加入,伺服器虛擬化的產業生態圈逐漸形成。 而雙核、四核處理器的出現和64位平臺的支援功能的日趨完善,為虛擬化技術提供了更加穩定可靠的根本保障,並且使得虛擬化技術在今年向著多元化、更深層次發展。 虛擬化技術可以擴大硬體的容量,簡化軟體的重新配置過程。
虛擬化,可以說是提高伺服器利用率的一個不錯的技術,這也得到了使用者和廠商的一致認同,但是為什麼市場的反應也不盡人意呢?
這主要是因為該技術還處於宣傳啟動階段,未來的虛擬化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現在還很難確定。 而廠商現在擺在使用者面前的解決方案,則猶如盲人摸象,IBM有IBM的虛擬化,VMware有自己的虛擬化,其它公司也一樣,各說各的道,讓人們覺得很混亂。
現在看來,虛擬化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覆蓋了整個伺服器領域,從處理器到最終的應用系統,我們看到的都是每個廠商他們自己理解的虛擬化技術和手段,至於誰的技術最後會讓使用者得到更大的實惠,還是要看技術的發展。 這也就決定了目前廠商對虛擬化的宣傳也就是市場宣傳,使用者對虛擬化的反應還遠沒有到普及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