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運營商流量貶值的節奏在不斷加快,流量增量不增收現象日益明顯。 如何提升流量價值,驅動運營商收入增長,成為當前面臨的最緊要問題。 筆者認為,運營商可以嘗試通過「大資料+輕行銷」的模式,降低行銷成本,提升行銷效果。
為什麼行銷要做得足夠的「輕」,在這裡「輕」可以理解為「簡單」,輕關注、輕互動、輕交易,一切化繁為簡。 讓潛在客戶成為你的粉絲要足夠的簡單,讓粉絲參與你的互動活動要足夠的簡單,讓粉絲進行交易的時候足夠的簡單,只要真正理解到少即是多,才能真正服務好更多的粉絲。
市場行銷是要跟著消費者走,如今消費者的社會和商務工作都來到網上,這個時候,企業的行銷活動也需要隨之平移至網上。 企業可以實現數位化溝通、數位化交易、線上市場調研、新品開發等,利用資訊技術的「輕」實現行銷的「重」。 很多企業早已開始了網路行銷之旅。 在互聯網上絕不僅僅是投放一條旗幟廣告或發起一次病毒傳播如此簡單,而是將互聯網作為行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這一平臺精准地找到目標消費群,與消費者互動,獲得消費者洞察,引爆傳播,全面衡量效果, 與線下體驗無縫結合進而促進銷量。 目前,有的企業已建立起龐大的專業化數位行銷團隊,系統地分為技術部、策劃部、效果測量部、互動行銷部和電子商務部,各司其職。
由此可見,輕行銷的關鍵在於互聯網管道與互聯網技術的使用。 運營商這一方面的能力實際上並不弱,但是苦於要平衡線下管道的利益,一直以來並沒有真正將互聯網作為流量經營的主管道去開發和拓展,由此導致的問題就是運營商換湯不換藥,從以前吆喝話音變為吆喝流量, 本質上行銷體系和行銷模式並沒有根本的變化。 相反,由於用戶端的大量流行,運營商在4G時代與客戶的距離相比2G/3G時代更遠了。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運營商必須將「流量」作為一種「資源性商品」來經營,遵循商品的規律,尊重供求關係來確定合理的定價,同時要順應消費趨勢的變化(去中心化,消費選擇權向個人傾斜),將流量套餐包的內容、流量檔次、 流量資費方式的選擇權交給客戶,這就是輕行銷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