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對我們的普通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最近一兩年,「大資料時代」、「互聯網思維」在微博和微信上非常火爆,有一股「分享不談大資料,讀盡詩書也枉然」的勢頭。 對於企業公關,廣告行業來說,大資料和互聯網思維確實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對於普通人而言,大資料時代究竟意味著什麼呢?筆記就從身邊的案例著手,用逆向思維的來分析下大資料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改變和意義。
第一,廣告主用媒體資源價值制定廣告投放策略,普通人可以通過廣告投放來判斷媒體資源價值。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情況,某某電視臺新出了一檔火爆的電視欄目,朋友推薦了一本自己不怎麼清楚的專業雜誌,我們到底怎麼樣判斷這個欄目或者雜誌的專業度呢?很多朋友告訴策劃人高承遠,他們是通過百度,通過百科、 相關宣傳介紹瞭解該欄目或者雜誌的專業度、人群。
這有沒有錯?沒有錯。 畢竟很多基本資訊都可以通過百度、官網瞭解,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這種情況,比如重慶的三家報紙,《重慶晨報》、《重慶晚報》、《重慶時報》、《重慶商報》,每一家都宣傳自己是重慶最好的報紙,無論是發行還是廣告收入都是第一,這種情況下 ,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呢?
作為常年為國內一線品牌服務的4A廣告公司策劃人,高承遠有一個觀點:媒體自己宣傳可能會誇大,但是在媒體上的廣告投放都是真金白銀。 企業選擇在一個電視欄目投放廣告,一定是認真瞭解了受眾學歷、年齡、收入、愛好、收視率的基礎上,所以,你通過一個電視節目中植入廣告的水準,就可以判斷該節目的水準,以此類推。
筆者非常喜歡楊瀾訪談錄,它的冠名單位基本上都是奧迪、招商銀行、華晨汽車等,中國好聲音的冠名商加多寶就是看中了該節目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影響,香飄飄、步步高、韓束冠名非誠勿擾,說明該節目的收視人群偏年輕、偏女性化,等等。
第二,企業通過大資料分析瞭解消費者行為進行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推薦,普通人可以通過推送和推薦資訊來判斷自身行為。 現代生活中,社交活動越來越多,認識的朋友也越來越多,但是對於自己的認識卻越來越覺得不夠,很多人反映,經常莫名的鬱悶和苦惱,不知道自己最近學習和工作思路對不對,那麼,大資料時代的逆向思維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說到逆向思維,我們先來考慮正常思維。 每個人通過網路(pc或者移動端)上的使用都有產生資料和痕跡,背後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收入、階層、消費理念、興趣愛好、文化程度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 企業通過收集這些資料,進行一系列分析和匹配,最終推送給你「他們覺得你應該需要的商品或者服務」。
所以,你可以通過商家的推送來逆向思考你自己關注的東西,如果你經常收到一些亂七八糟的資訊,或者各種遊戲、無聊低級趣味的推薦,這說明你最近一段時間的關注點是在這些方面的,如果你經常收到一些專業書籍、會議邀請、 知識推薦之類的資訊,這反映的是另外一種資訊。
我們不一定每個人都是企業主,都是品牌代理公司,不一定都會使用這些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理論去從事運營和推廣,但我們每個人一定都是消費者,我們可以通過逆向使用大資料和互聯網思維去更好的理解、判斷、輔助分析事物。 畢竟,理論的價值不在於廟堂之高的閃閃發光,而在於江湖之遠的點滴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