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資料會將未來的大城市交通引向何方?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大資料 交通部 可以

在百度大資料戰略會議上,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趙沖久講解了中國未來的大資料交通戰略。 眾所周知北京的交通一向很糟糕,那麼大資料會讓這樣的大城市交通帶向何方?我希望能夠從交通大資料的獲得,以及對資料的處理上來對其解讀,希望國民們都能從一個更宏觀層面知道科技與政策的交融的結果,大資料並非玄虛,其實已在我們身邊。

一,交通大資料如何獲得?

正像趙沖久司長所說的,今後的政策都不再會是拍腦袋決定,而是要根據實實在在的資料來說話,那麼交通上的大資料將從以下途徑獲得。

第一:使用者出行的一卡通,以北京為例,交通局有一個終端系統,可以詳細的統計出每天進出地鐵的人數,每個人在地鐵上的行蹤都能一清二楚的獲得,並且使用者使用一卡通做公車的也是能夠統計出來的, 但是公車有個缺點就是有使用者可能是不用公交卡出行的,但交通部依然可以根據使用一卡通的人數按一定比例計算出大概的人數。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沒有爆發的點NFC的近場支付,如果中國未來可以像日本那樣達成全民的NFC支付,那麼未來交通部獲得的市民出行的資料將更加完善。

第二:運輸車輛進行全面監控,目前《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將於今年7月1日起執行,其中最大亮點就是運輸車輛的車聯網系統,將所有運輸車輛都與GPS衛星連接,國家可以即時監控這些運輸車輛的路線, 這對交通規劃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三:車聯網,由於車聯網的逐漸普及,交通部也能更好的掌握車輛出行的資料,再根據比列進行類比出大概資料。

第四:路網監控,國家在道路監控上的投入可謂不菲,重慶高速公路視頻監控資料每天就達到50T,我們獲得了船舶位置資料,航速資料每天就達5500萬條,在廣州,綜合處理服務平臺,每日新增城市交通運營資料記錄超過12億, 每天資料量達到150到300GB。 通過視頻監控,交通部能夠彌補上其他資訊的不足。

第五:與百度的戰略合作,這也是百度請交通部來做演講的原因,百度將自己的地圖生態開放給交通部,為其增加資料的管道來源。 百度地圖的日請求次數有70億次(包括手機APP地圖,導航等等),擁有大量的使用者出行資料,進而誕生了百度遷徙圖,而交通部可以根據百度提供的資料來提高資料的可靠性,成為可靠的參考樣本,進而做好決策。

此外,還有諸如物流公司的物流資訊平臺,以及船聯網等等可以獲取的方式,但不在本次討論範圍。

二,交通大資料的應用是如何?

其實交通部在使用大資料上已經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由於資料量的不斷增大,自身的分析技術的不足,所以這次與百度共同合作,利用百度對資料的深度分析技術,為政策制定提供更可靠的參考。

當然還有能夠説明交通決策的情況有很多,這裡留出最重要的四個部分。

第一:智慧公交,這是交通部早已實現的事情,也是交通部最早利用大資料決策的成功案例之一。 交通部根據GPS定位技術、3G通信技術、GIS地理資訊系統技術等等結合對車輛的監控,實施的公車智慧調度策略,提高了公車的利用率,同時也在不斷減輕城市道路的擁堵負擔。

目前智慧公交的調度技術已經在絕大多數城市鋪展開來,目前中國各個城市都在陸續展開該專案。

第二:用大資料輔助交通規劃輔助決策,就公交網路而言,傳統的方式需要在投入大量人力進行OD調查和資料收集。 而目前的一卡通,則讓資料更為全面的展現在決策人員面前,流量資料全部可以精確掌握,同時再利用上車輛擁堵時間,擁堵路段的大資料分析後,公車的線路調整,增加與減少換乘站的決策就會更加有依據。

第三:對駕駛員評估,交通部與百度技術結合後將通過駕駛員的出行習慣,從路線到行為,為該駕駛員提供一套評估,而此人的評估會被送往交通管理部門以及運輸企業等地方,讓用人的參考資料更多。 並且這些評估也可以為個人提供安全參考意見。

第四:預測群體出行行為,目前百度地圖已經做到了可以提前兩周預測某個城市的人數大概規模,而將這一成熟的預測演算法用於交通後,結合交通部的其他大資料,便可以預測出群體出行的態勢,對其可能出行的時間,出行路線, 出行方式等等進行預測,從而為城市車輛調度提供決策説明。

並且再反過來看,這些預測的群體出行行為資料也將為個人出行提供更加精確的服務,説明個人決策,讓個人出行儘量以最短的時間最短的路線抵達目的地。

結語: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中,中國已經迅速步入大資料決策的時代,而政府也在利用科技利用大資料對國家進行更科學的建設,而這次政府與百度的合作,可以說是互聯網公司有史以來以來與政府政策制定結合的最為緊密的一次。 這讓我們看到了本屆政府在資訊時代的與時俱進,也讓我們看清楚一點,互聯網的力量正在一點點真正的改變著這個國家,從微博問政,到雅安地震,再到本次的交通大資料戰略規劃,互聯網讓資訊變得越來越透明起來, 而政府也時代的前進中在不斷重新定義自己的職能。

說句矯情的話,感謝科技,真的在讓這個國家越來越好。

關注人工智慧:「機器之心」,個人公眾號:"首席發言者"。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