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對IBM新興技術副總裁羅德·史密斯的採訪。 在採訪中,史密斯指出了那些接受大資料項目目的IT部門所具備的優勢,以及拒絕大資料項目目的IT部門所面臨的風險。
大資料的發展勢頭在許多IT部門中受到了嚴重挫折。 許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現在已經足夠了。 我們擁有了充足的SQL資料存儲,擁有了業務需求所需要的全部商業智慧工具。 所以你在說什麼呢?」
是的,迄今為止,每個人都聽說過Hadoop以及通過挖掘半結構資料所獲得的洞察力。 但是在許多案例中,這種價值定位對普通的IT員工並不起作用。 我相信,這種不妥協正是導致IT開支份額從首席資訊官那裡逐步偏向首席行銷官和營業單位經理的部分原因。
我在上周採訪了IBM新興技術副總裁羅德·史密斯。 到目前為止,史密斯在IBM從事大資料實踐和產品研發已經有四年時間了。 我問史密斯,為什麼大資料在一些案例中會受到強烈的抵制。
史密斯引述了一個大資料推特專案。 在推特,一家在金融領域內擁有15萬業務夥伴的大客戶希望對推特進行監測,以獲取關於新的潛在合作夥伴的資訊。 例如,如果一家新的餐館發推文稱他們獲得了一個獎項,那麼該公司會向這家餐館發送祝賀資訊,同時他們會以此為契機與這家餐館建立起涵蓋貸款或信用卡等業務的客戶關係。
據史密斯稱,IT部門的反應並不熱情。 史密斯已經注意IT部門並不願意將將這一推特應用視為一個具有真正價值的應用:
很難相信,IT員工會做點什麼,讓你能夠獲取推特資料或臉譜資料。 即便做了,這些大資料應用的存在時間也非常短暫。 它們可能會對你所從事的一些特定活動有用,或是對推出新產品有所説明,但是在用完後這些應用可能就會被拋棄。 因此,這導致IT員工並不樂意說,好吧,我們將與你們合作,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創建的大資料應用與你們的使用將會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 他們不會再用相同的方式來接觸或探索這些大資料應用。
如此一來,IBM的許多大資料項目目都源自營業單位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營業單位或是首席行銷官並不希望等待18個月時間以讓他們的應用研發工作進入待辦事項清單。 而與此同時,IT員工也在努力評估營業單位提出的應用是否具有真正的商業價值。 」
在上個月,我參加了關於大資料的O'Reilly Strata會議,並看到了一個相似的情況。 許多客戶正在使用大資料工具分析Web使用者的行為,以優化Web應用的可用性、縮短線上交易的路徑、或是在適當的時間投送適當的Web廣告。 但是這些客戶常常會將分析和產生點選流資料的Web應用外包出去,而不是求助於內部的IT部門。
無論IT部門是否願意接受,大資料項目目的部署都是一個快速變化的目標。 我問史密斯,在他的客戶中有多少客戶已經渡過了探索階段,將大資料分析視為他們必須要部署的東西。 史密斯的回答讓我感到吃驚,他估計這部分客戶的比例占70%。 史密斯稱,在過去的四至五個月裡,當他給客戶打電話時,「他們會把我介紹他們的大資料架構師」。
毫無疑問,這一結果來自史密斯所接觸的圈子。 然而,英國Interxion公司在近期所做的研究得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結果:目前僅有7%的公司將大資料視為優先發展專案。 在750名受訪者中,62%的人認為大資料項目目在未來三年將成為優先發展專案。
史密斯告訴我,電子商務和實體零售商都在將大資料視為一種分析客戶,並最終創建推薦引擎的方式。 有了這種推薦引擎,商家可以即時向店內客戶推薦他們感興趣的產品。 最讓史密斯感到興奮地是大資料有望應用到保健領域。 在Seton心臟研究所近期啟動的一個研究專案中,大資料分析將對那些經罹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的電子病歷資料進行分析,説明醫生預測哪些病人有可能會再次入院治療。
迄今為止,我已經有經歷了諸如互聯網泡沫等多個泡沫的破滅。 不過,我並不認為大資料會是它們中的一個。 是的,在大資料分析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並將會出現一些拙劣的嘗試,並且這些嘗試可能不會創造什麼價值。 但是隨著專業知識和軟體的提升,大資料分析顯然將會在行銷領域,以及保健、製造業、金融、傳媒等任何你能想到的垂直領域帶來越來越多的回報。
許多IT部門將會接受大資料分析的開拓性和反覆運算性,但是還有一些IT部門將會將大資料分析視為短暫的流行時尚而對它們避而遠之。 我敢打賭,後者會因為在公司中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而被裁撤。 (網界網 范范編譯)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