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開始,加拿大「糖尿病團隊」活動日益壯大。
在美國,青少年是防治糖尿病的重點人群。
清淡、低鹽、少油的日本傳統飲食好處很多。
在德國,超重和肥胖者已占人口總數的一半。
編者按: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已經進入第20個年頭。 今年的主題是「應對糖尿病,立即行動」,本期就讓我們看看世界各國防治糖尿病有何高招。
加拿大 組團挑戰自己
加拿大對糖尿病治療有特殊的貢獻,因為胰島素就誕生在這裡,它的發明者弗雷德里克·班廷還因此為祖國拿到了諾貝爾獎。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把「世界糖尿病日」定在了他生日這天。
加拿大總人口約3400萬,其中有900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這樣的局面顯然不是少數人需要面對的。 早在2000年,加拿大糖尿病學會就開始組織了「糖尿病團隊(Team Diabetes)」活動,號召廣大的糖尿病患者「組團挑戰自己」。 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跑步、遠足、騎自行車、有氧操等,將糖尿病患者組織起來,宣傳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識,並為糖尿病醫療、保健活動募集志願者、擴大影響和籌措資金。
和中國不同,加拿大並沒有專門為糖尿病患者準備的「無糖食品專櫃」,不過麵包、飲料等都有無糖品種。 由於加拿大要求所有食物標明配方和成分,「0糖」麵包、飲料很容易辨識而且和普通麵包、飲料一樣隨處可見;除此之外,只有藥房可找到品種有限的無糖糖果、代糖。 加拿大控糖的辦法,是由糖尿病聯合會等機構在「控糖講座」上提供專門的「控糖食譜」,患者照食譜攝入規定品種、數量食物,並輔以適量運動,以達到控糖效果。 ▲(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陶短房)
德國 徵稅敦促減肥
肥胖者占13.7%,超重者占36.4%,這兩項加起來,德國成年人有一半超重和肥胖,他們得糖尿病的風險是體重正常者的6倍。 這是今年3月—9月德國人體重情況的最新調查結果。
其實,早在2007年,德國就已經成為歐盟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 政府每年在肥胖病的治療上要花費約160億歐元,這對經濟低迷的德國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德國薩克森州保守派議員范德維茲曾提出,應該向體重超標的人徵收「肥胖稅」。 因為,肥胖主要因生活方式不健康引起,它給醫保系統帶來了負擔,由納稅人平均分攤是不公平的。 儘管范德維茲的提議遭到了政治對手的激烈反對,但不萊梅雅各大學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德國民眾同意向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徵稅。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劉濤)
美國 主要抓青少年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舉辦「國家糖尿病月」活動,近幾年活動的重點都放在了青少年身上。
筆者上週末剛剛去過華盛頓州的伯林漢城,這裡的社區中心發放了數百份「兒童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冊」,還組織了「每天測血糖」、「自帶午餐」等有針對性的活動,據說還將組織青少年進行「健康降體重比賽」。
美國之所以將青少年作為糖尿病防治的重點,是因為該國青少年肥胖率日漸增高。 資料顯示,1985—2000年,美國7—18歲青少年中超重率增加了28倍之多。 而肥胖正是導致早期糖尿病的重要誘因。
美國糖尿病教育者協會(AADE)曾經表示,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的關鍵,其中包括飲食、運動、監測、藥物、解決問題、健康應對和風險減少7個方面。 青少年缺乏自控能力,在這些方面就更需要有效的引導。 AADE的「國家糖尿病教育計畫」中,50%的資源配置給糖尿病預防,40%是糖尿病控制,而治療保健方面則只占10%的資源,由此可見,預防與控制、尤其青少年糖尿病的預防與控制,對於美國而言是何等重要。 ▲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田勇)
日本 回歸傳統飲食
在人們的印象中,日本是個長壽之國。 然而在百歲老人頻出的同時,前些年,日本的糖尿病發病率也曾一度增高。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歐美「洋速食」對日本人生活的滲透。
在現在的日本,很多人早餐會選擇麵包、牛奶、黃油、炸甜甜圈等。 適量食用對成長髮育中的少年兒童是好事,但是成年人吃了卻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從而誘發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病,這使得日本政府為公共醫療每年要支付巨額資金。 為了阻止這一趨勢的惡化,日本政府除了規定男性職員腰圍以外,還積極宣導人們回歸日本傳統飲食,並且提出「低鹽、低油」主義。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自覺調整飲食結構,飲食以清淡的日式料理為主,多吃魚肉和蔬菜,人均每天食鹽攝入量已經控制在6克以內。 這使得中青年人群中患糖尿病的人數直線下降,高血壓患者也越來越少。 另外,日本人還會刻意多吃些南瓜、菠菜、冬瓜等能預防糖尿病的蔬菜。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