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消息,中國測繪學會2011學術年會在福州舉行。 在下午進行的大會特邀報告中,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耳順做了題為《地理資訊技術走向及雲計算》的報告。
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耳順
以下為文字實錄: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謝測繪學會邀請我來做報告,我覺得現在聽了上面幾位的報告,我覺得都講得非常實際,我想從一些概念性的還有我們自己做的一些工作,跟大家彙報一下地理資訊技術的走向,一些是我的個人體會,有一些是學習的總結。
我想談三個事情,第一個是地理資訊系統,我在這裡先聲明一下,或者是地理資訊技術,第一點我想講講社會功能的拓展,第二個是技術發展的走向,第三個想談談雲計算環境下的GIS。 也談談我們做的一些工作。
GIS的社會功能隨著技術的發展它也在變化,可以講實際上我們經常談到實際的需求還是技術的創新,是誰在推動地理資訊技術的發展,很大的程度是技術創新,好的東西可能我們市場上還沒有體會到,因為好的東西就會引領市場。 同時市場有一定的基礎再推動這個技術,這是很有意思的。 我看了GIS很多方面的東西,實際上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地理分析技術,另外一個是視覺化技術。 你海量資料庫也好都是為了快速達到視覺化,基本上是這兩個方面,我們做的工作,一個是視覺化,一個是地理分析技術。 可以講一個是IT,一個是地理。 地理和GIS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就像物理和工程一樣,物理是基礎,工程是實際。 地理是基礎的東西,GIS就是技術。 有一個美國人提出了GIS的發展種模式,叫螺旋式前進的模式。 我最近看到GIS的功能,我想它也在擴展,這點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一個大家知道地理資訊技術包括GIS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和製圖,還有一個是工程應用,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管理與輔助決策。 我們經常說的GIS就是所謂的地理資訊服務。 地理資訊服務下一步是什麼樣的?下一步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這一點也是我提出來的,就是走向控制與管理,大家可能不知道GIS可以控制,控制什麼呢?比如說現在大家都是開車,現在所謂的自動駕駛的車是Google公司, 去年進行了一千多公里的試驗,我們中央電視臺基本上都是標識,Google是用導航技術,所以這個技術以後可以講,我想在我們在座的這一代人能夠看到自動導航的車的系統,就是我們的GIS走向汽車,這就是GIS走向控制。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家裡有人玩航模,其實我們可以在Google上下載一個小小的軟體。 這是一個航模的飛機,今天給大家講的概念第一點就是我們GIS不但是資訊發佈,資訊的管理,很重要的就是將會走向控制,這將會給我們的世界和社會帶來一個很大的改變。
第二個我想談談GIS技術發展走向,國際上有多家專門從事IT諮詢與分析的公司,會引導很多公司,引導社會,包括像所謂的SOA,包括我們常常知道的從技術到社會,到商業都知道的東西都是一些諮詢公司搞的, 我們國家缺少這樣的諮詢公司,這樣的諮詢公司需要很豐富的知識,需要他們給社會引導,美國有一家很著名的公司叫Gartner公司,它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就是光環曲線的概念,從開始然後再下坡,不斷地炒作,不斷地提升,這樣的曲線, 它每年發佈這個曲線。 今年6月份也發佈了這個曲線,西方人很有意思,就是把明年的東西都放在上半年做完。 這個曲線發佈,一個叫做雲計算,有很多技術。 這些技術已經慢慢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東西,今天我給大家一個概念,感興趣可以瞭解的你們可以上網去瞭解。 這些東西對我們瞭解技術的趨勢,瞭解未來是非常有説明的。 可是我們國家沒有專業的這樣公司。 下面我通過分析和自己的一些實踐,我總結了GIS或者說是地理資訊技術的四大趨勢,應該說還有第五、第六,這裡我主要提四個大的方面。
第一個就是移動技術,以後很多東西都會走向我們手拿的設備,以前很複雜的設備現在都變成我們手持的設備,包括GIS已經走向了我們移動的設備,所以Mobile可以講是IT最主要潮流,也是目前矽谷最熱門的三大詞彙之一。 可以說一切都技術,都是以移動為目標。 另外一個Mobile有很多變化,可以講這是一個重要的趨勢。 第二個是雲計算,放在最後一個講。 第三個是物聯網,是什麼呢?我們現在講Internet of Things,又稱之為傳感網,是指將各種資訊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裝置等等。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來的。 我覺得我們搞地理資訊的應該關注這個領域,而且這個發展起來,硬體的東西可能比地理測繪產業要大得多,我們溫總理提出叫感知江蘇,後來提出要感知中國。 英國一個很有名的經濟學的雜誌說以後物聯網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手持設備,醫生可以自動地知道你的血壓,這都是靠物聯網,跟感應器,你拿到設備以後醫生就可以知道你的血壓是多少,當然其他的身體要素也可以感知得到。 所以這個發展是未來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 第四點這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有一些專家也提出來,就是所謂的集成。 剛才陳局長和陝西局的局長也講到了,所謂的地理國情監測,國情監測其實也是集成。 集成這個詞本身很難說是什麼東西,不單是要技術集成,同時也要內容集成,技術集成就是說要解決某一個問題,需要很多技術。 現在需要和其他的資訊技術集成,另外一個我們內容更要集成,今天我們講到很重要的地理資訊一個就是圖形,實際上圖形有很多屬性資訊,要把圖形和很多屬性資訊結合起來,我們社會關注的是地理座標,其實我們搞測繪的老祖宗,比如托勒密, 地理就是goeography,我們大家知道有一個詞叫做大地,以前是叫電影院,要把地球弄成電影院一樣可以隨時流覽。 所以不僅僅是我們講的這幾個傳統的要素,所以要集成很多的,包括地表地貌,人口、水文,包括社會經濟的要素。
我們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提出了所謂的地理國情監測,我本來是地理人,作為一個地理工作者我對這個提法非常高興,我覺得這是很有重大意義的,因為地理其實很多變化,我們今天很多人是從概念上發表看法,我們包括領空,還有我們的地下 ,還有包括海洋,是不是到此為止呢?也沒有,我們現在包括網路空間也有主權,把這個空間也作為了領土,所以這個方面我覺得我們地理的變化,而且特別是全球變化的文化,特別是一些大災的出現給我們提出了特殊的需要, 所以我覺得地理國情是非常必要的。 我不知道我們資訊局的同志英文怎麼叫地理國情?地理國情監測這個東西,我剛才認真聽了陳局長的報告,包括要認識很多東西,包括水利、環保等等,需要集成。 要集成的話肯定非常多,但是從我搞地理出身的人來說,地理離不開人文的東西,如果離開人文的東西就不是地理,比如我們國家最大的地理國情是什麼東西,可能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叫璦琿—騰沖線,現在這條線的變化非常微弱, 我們搞地理國情我建議我們最好要把自然要素,要把人文要素結合起來,就是我今天講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我講談談雲計算,因為我原來是做地理、遙感、GIS發展的軟體。 今天還有一點時間我想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概念,剛才我講雲計算是IT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但雲計算最初提出來amazon,是06年3月提出來的,現在很多大型公司包括IBM等等都在搞雲計算。 我們很多大的公司,聯通、移動都在做這方面的東西,同時現在包括我們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廣州都有自己的雲計算,都有走向雲。 我這裡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雲計算到底是什麼東西?其實雲計算實際上就是一個電腦的群。 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端資料中心裡,成千上萬台電腦個伺服器連接成一片電腦雲。 像這樣的電腦把它做成一個集群來進行管理和發佈資訊機制,這是非常強大的。 但是雲非常虛擬化,實際上我不知道這電腦在哪裡,伺服器在哪裡,很虛擬化,這是它的核心。 雲的演進也很多,可能很多同志尤其是搞技術的都聽說過網格計算,雲和網格計算有什麼區別,實際上有一定的區別,從某種程度來講雲是商業的模式,雲可以放很多東西進去。 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我這樣講大家可能知道,就是一個大的集群,就是一種商業模式,是一種虛擬的,它有很多特點,比如它的資料是安全可靠的,同時它的服務是非常方便快捷的,因為它的工作能力很強大,還有社會效益很高, 所以很多城市都在做自己的雲計算中心。 那麼雲的方式很多,比如有設施提供服務,還有提供平臺,還有提供資料,根據雲的構架提供這些服務。 還有提供一些應用,我不需要自己開發,就是這樣一步步提升。 以後有很多種終端,手機、電視機,普通的桌上型電腦。
在這樣的環境下,GIS就在變化,GIS為什麼呢?因為它的資料非常大,類型也比較多,這樣對GIS是最好的,因為我們的資料非常多,不像一些經濟資料就是表格,再怎麼樣也比不上我們一個遙感圖像,一個提土,所以我們真正叫海量 ,而且類型比較多比較複雜,所以用雲這種方式是最好的,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政府做什麼?我們行業能做什麼,我們企業做什麼?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所以我們從企業的角度講可以做很多,用我們的平臺建公有雲,同時可以提供一些平臺。 我們超圖這幾年也在做一些工作,我們也做了一些東西,這裡我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講,一個是從支援虛擬化的ServiceGIS技術,我不知道你的伺服器在哪裡,另外是跨平臺GIS技術,一個是64位GIS技術, 還有一個是二三維一體化GIS技術。 我們在這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稍微介紹一下,GIS虛擬化這是基於雲計算前提,這是一個軟體,讓人放在虛擬的環境下運行,它可以自動地分配CPU的能力,記憶體和管理,是這樣的一個工具。 包括很多廠商都有自己的虛擬機器,可以裝在他自己的虛擬機器裡,你可以基於它這樣的系統進行一些調試,它內部是怎麼樣虛擬的。 這是我們做的第一件工作,第二件是跨平臺。 跨平臺有什麼好處呢?大家知道我們現在一套是微軟的這套雲的東西,還有一個是Linux的雲計算,跨平臺我們基本上有幾套方案,一個是Windows方案,另外一個是JAVA方案,我們做GIS,基本是考慮標準C++方案, 可以在Windows上用也可以在JAVA上用,這是一方面的工作。 第三點我稍微講一下是64位GIS。 大家知道我們現在的電腦記憶體只有4個G,大型機可以裝TB級的,你再怎麼裝也好,但是軟體32位,只能夠管理4GB,你儘管是64位的記憶體裝再多也管理不了,所以它的效率還是在4GB,所以64位就可以提供180個億GB。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發佈了64位Windows板。 第四是二三維一體化GIS,三維是二維三維要一體化管理,這方面我們也在努力。 比如你從二維變成三維,本身就是三維的,完全就是一體的。 你要做三維的服務,做三維的分析都可以在上面做。 這樣的話我們基本可以提供一個基於雲的GIS服務,我們叫做iServer,這是我們近幾年做的工作,我們這個工作也跟IBM進行了聯合的驗證,跟微軟進行驗證,微軟在它的一些系統上也用我們的系統進行一些發佈,所以我們系統做的工作。
我總結一下我今天講的,我介紹了GIS社會功能的拓展,已經逐步走向控制。 還有一個介紹了我們GIS技術發展的四個趨勢,同時也介紹了雲計算和GIS方面所做的努力,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