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課程:Java程式設計 班級: 1353
姓名:武西垚 學號:20135332
成績: 指導教師:婁嘉鵬 實驗日期:2015.04.15
實驗密級: 預習程度: 實驗時間:13:00~15:00
儀器組次: 必修/選修:選修 實驗序號:1
實驗名稱:Java開發環境的熟悉
實驗目的與要求:
在命令列和Eclipse下編輯、編譯、運行、調試簡單的Java程式
實驗儀器:
一、實驗內容:
1、命令列下Java程式開發
2、Eclipse下Java程式開發、調試
二、實驗過程:
(一)命令列下Java程式開發
1.開啟終端
2.輸入cd Code命令進入Code(注意C要大寫)目錄
3.輸入mkdir 20135208 命令建立實驗目錄,注意目錄名是自己的學號,可以使用ls命令或dir命令查看建立的目錄情況
4.輸入cd 20135208命令進入實驗目錄,再輸入類似mkdir exp1建立第一個實驗目錄,然後輸入cd exp1進入實驗一目錄,可以輸入pwd命令查看當前工作路徑
5.輸入gedit Hello.java(注意把代碼儲存到exp1目錄中)
6.輸入javac -d . Hello.java命令編譯代碼,輸入java Linke.Hello命令運行 程式。
另外注意:代碼中有package時,使用javac編譯代碼時一定要加-d參數,運行代碼時一定要加包名首碼。 注意代碼第二行,我們使用到Java類庫中的類時,要用import匯入相關的類。
(二)Eclipse下Java程式開發、調試
1.在終端視窗中輸入eclipse,進入eclipse介面;
2.依次開啟“file--new--java project”,在彈出的對話方塊裡的project name中填寫HelloJDK,點擊“finish”;
3.依次開啟“file--new--class”,在彈出的對話方塊中,packag欄裡輸入包名:wwy,在Name欄裡填寫類名HelloJDK,注意中的勾選.
3.根據題目輸入代碼:
package wxy;
public class HelloJD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5; int j=6; int sum=add(i,j); System.out.println(sum); sum=0; for(i=0;i<100;i++) sum+=i; System.out.println(sum); }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augend, int addend){
int sum = augend + addend;
return sum;
} }
4.單擊運行按鈕(或使用Ctrl+F11快速鍵),就可以在控制台(Console)中看到運行結果。
5.練習偵錯工具,首先我們通過單擊Window->Open Perspective->Debug開啟調試視圖。
6.偵錯工具首先要會設定斷點和單步運行。
7.逐步執行效率比較慢,如果我們感覺到第6行到第10行的代碼沒有問題了,想讓程式直接運行到第11行,怎麼辦?首先我們要在第11行設定斷點,然後單擊Resume表徵圖(快速鍵F8)。
8.逐步執行效率比較慢還導致另外一個問題,比如一個大迴圈中間出了問題怎麼辦?這時可以通過條件斷點解決問題。調試迴圈代碼時,會有一個值我們特別關注,這時在Variable標籤中查看變數的值,比如我們此時比較關注sum,每次逐步執行都可以看到sum的變化情況了,
設定條件斷點,我們在第11行左邊單擊滑鼠右鍵,選擇Breakpoint Properties...
最終結果如下:
(三)實現Fibonacci數列功能,並進行測試。
public class Fibonacci{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um = fibonacci(8); System.out.println(sum); } static int fibonacci(int n){ if(n<=1) 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n-1)+fibonacci(n-2); } }
四、實驗收穫
通過這次實驗,我大致瞭解了如何使用eclipse編寫以及運行java程式。在實驗之前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我基本明白了斷點的用處。但是在具體實際操作中,我對如何設定斷點的操作還是不太熟練。總的來說這次實驗我的收穫還是很多的,明白了eclipse的使用,對以後更好地編寫java代碼還是有很大協助。在實驗三中,由於我對斐波拉切數列的程式有些陌生,所以編寫起來有些吃力。但是在查閱相關資料並和同學的交流後,我還是對其更多了一些瞭解。
20135332 第一次JAVA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