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由於大學裡學過C++,年前粗略看了java,這會兒針對一些還不是很清楚的問題寫下自己的理解和筆記。
1、資料類型
直接儲存不過多重複,對於引用儲存類型一定要加以理解:
引用儲存類型包括類類型、介面類型、數群組類型等,儲存模型是“間接儲存”,建立引用資料類型時,首先在棧上給其引用(控制代碼)分配一塊記憶體,而對象的具體資訊則儲存在堆記憶體上,然後由棧上面的引用指向堆中的對象。
棧裡面存著各種邏輯,以及像整形,浮點型等資料,根據棧先進先出的原則,代碼會一條條被執行,執行代碼中包含著棧中可以存放的資料。但資料量過大的時候,存入棧中會明顯影響效能。所以,我們將大量的資料存入堆中,之後,棧中放堆的地址。這樣,在進行資料調用的時候,可以通過地址找到對應資料。
2、運算子
注意精準度的問題:當兩個運算元之間的類型不一致時,系統需要將不同的資料類型轉換為精度最高的資料類型,以便儘可能的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對於除法運算,程式中兩個整數相除結果一定是整數
3、動態數組
Java動態數組是一種可以任意伸縮數組長度的對象,在Java中比較常用的是ArrayList,ArrayList是javaAPI中內建的java.util.ArrayList。下面介紹一下ArrayList作為Java動態數組的用法。
Java動態數組是一種可以任意伸縮數組長度的對象,在Java中比較常用的是ArrayList,ArrayList是javaAPI中內建的java.util.ArrayList。下面介紹一下ArrayList作為Java動態數組的用法。
1.文法:add()是添加一個新的元素,
remove()刪除一個元素,
size()獲得ArrayList的長度。
ArrayList的下標是從0開始。
2.範例程式碼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public class JavaArray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
//Java動態數組的初始化
ArrayList al=new ArrayList();
//向Java動態數組中添加資料
al.add("a");
al.add("b");
al.add("c");
//輸出Java動態數組
for(int i=0;i<al.size();i++) {
String alEach=(String)al.get(i);
System.out.println(alEach);
}
//刪除數組中的某個元素,刪除第二個元素
al.remove(1);
//修改Java動態數組,把新的元素放到第二個位置
al.add(1,"2");
//輸出Java動態數組
for(int i=0;i<al.size();i++) {
String alEach=(String)al.get(i);
System.out.println(alEach);
}
}
}
輸出如下:
a
b
c
a
2
c
PS:java的一維動態數組一般是使用集合的:ArrayList,HashMap等
泛型:
ArrayList<T> a = new ArrayList<T>();
2nd-Android編程基礎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