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的關鍵基礎,但它們在許多方面仍被誤解。
HTML標記語言允許資訊能夠公開發表並通過網頁串連,不過在區塊鏈完整的部署過程中,其革新意義並不比發明HTML標記語言要小。智能合約能運用前沿的區塊鏈來設計我們的世界,並且可能取代許多功能,這些功能目前需要由昂貴或者處理速度緩慢的中介機構來執行。
在曆史上,這一概念首先由Nick Szabo 在1994年提出。智能合約在當時經曆了一段不活躍且無人關心的孕育期,因為直到2009年區塊鏈技術問世之前,都沒有平台可以讓它們運行。現在,智能合 同進入了它們的時代,特別是Ethereum通過智能合約對區塊鏈的基礎準則進行設計,也進一步讓智能合約更加普及。
就像任何新的流行語一樣,越流行則傳播範圍越廣。而越來越多人使用之後也容易造成誤用和濫用。對於不同人這將意味著許多不同的情況。
這裡列出了9個對於智能合約的誤解,我會努力揭露和解釋這些誤解:
1.智能合約跟合約協議相同
並非如此。如果我們堅持Nick Szabo的本意,智能合約能讓違約的代價變得昂貴,因為他們通過“數字方式”控制著現實世界寶貴的財產。
所以,智能合約可以實現特定要求的功能,也可以展示某些條件滿足或沒有滿足的證據。
這些功能都會被嚴格實行。例如,如果一輛車付款不及時,車輛就會自動鎖定,直到收到付款才會解鎖。
2.智能合約就像Ricardian合約
並非如此。Ricardian合約是由Ian Grigg推廣的一種語義表達,可以跟蹤實際協議雙方的責任。
這些也可以在區塊鏈上實現,有沒有智能合約都是如此。而通常情況下,多重簽名是Ricardian合約的執行部分之一。
3.智能合約具有法律效力
智能合約不是法律,但他們也可以代表部分法律協議。圍繞著智能合約的合法性仍是一項進展中的工作。
不過智能合約的結果可以作為稽核線索來證明是否符合法律條款。
4.智能合約包括人工智慧
智能合約對其本身而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
智能合約是運行在區塊鏈上真實的軟體代碼,它們由一些外部資料觸發從而修改一些其他資料。
所以,比起人工智慧,他們更接近於一種事件驅動結構。
5.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應用程式
智能合約通常是區塊鏈分布式應用程式的一部分。一個特定的應用程式中可以有好幾種合約。
例如,如果智能合約滿足一定的條件,就會允許程式對資料庫進行更新。
6.智能合約很容易編寫
某種程度上是這樣。寫簡單的合約是相當容易的事,特別是,如果你使用一種特定的智能合約語言(比如Ethereum的 Solidity),它可以讓你通過幾行代碼就寫出複雜的過程。
但實現更先進的智能合約則需要使用“oracles”。
Oracles是種給智能合約發送可執行資訊的資料來源。
7.聰明的合約只提供給開發人員
目前來說是正確的,但我們將很快看到更多人性化的切入點,可能會允許所有商業使用者通過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進行配置,或者通過文本語言的輸入。
Ethereum的Mist瀏覽器正是朝這方向邁出的一步。
8. 智能合約不安全
這並不屬實。即使是運行Ethereum,智能合約也會像完整的圖靈機程式一樣運行,這意味著在運行結束時,他們並沒有無限迴圈的危險。
9.智能合約的應用有限
並非如此。就像HTML,應用的限制由程式編寫者來決定。智能合約是一種與現實世界資產,智能財產,物聯網以及金融服務工具進行互動的理想選擇。
它們幾乎適用於會隨著時間改變狀態的任何事情,並可能產生附加價值。
這些問題和主題將會在即將到來的consensus 2016專題會議中得到討論。
更多資訊請點擊山寨幣開發網:www.shanzhaibikaif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