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https://www.oschina.net/question/5189_4306
Web.py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webpy/webpy https://pypi.python.org/pypi/web.py
Web.py Cookbook 簡體中文版:http://webpy.org/cookbook/index.zh-cn
web.py 0.3 新手指南:http://webpy.org/docs/0.3/tutorial.zh-cn
webpy 官網文檔:http://webpy.org/
web.py 十分鐘建立簡易部落格:http://blog.csdn.net/freeking101/article/details/53020728
一個簡單的web.py論壇:http://www.cnblogs.com/russellluo/p/3240564.html
web.py 是一個Python 的web 架構,它簡單而且功能強大。web.py 是公開的,無論用於什麼用途都是沒有限制的。而且相當的小巧,應當歸屬於輕量級的web 架構。但這並不影響web.py 的強大,而且使用起來很簡單、很直接。在實際應用上,web.py 更多的是學術上的價值,因為你可以看到更多web 應用的底層,這在當今“抽象得很好”的web 架構上是學不到的 :) 如果想瞭解更多web.py,可以訪問web.py 的官方文檔。
先感受一下web.py 的簡單而強大:
import weburls = ( '/(.*)', 'hello')app = web.application(urls, globals())class hello: def GET(self, name): i = web.input(times=1) if not name: name = 'world' for c in xrange(int(i.times)): print 'Hello,', name+'!' return 'Hello, ' + name +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上面就是一個基於web.py 的完整的Web 應用程式。將上面的代碼儲存為檔案code.py,在命令列下執行python code.py。然後開啟你的瀏覽器,開啟地址:http://localhost:8080 或者 http://localhost:8080/test 沒有意外的話(當然要先安裝web.py,下面會有介紹),瀏覽器會顯示“Hello, world”或者 “Hello, test”。
Linux 下運行
這是一個最簡單的Hello world Web 應用程式。是不是很簡單。。下面將較為詳細地介紹下web.py 。
1. 安裝
下載 web.py 的安裝檔案,將下載得到的檔案 web.py 解壓,進入解壓後的檔案夾,在命令列下執行:python setup.py install,在Linux 等系統下,需要root 的許可權,可以執行:sudo python setup.py install。
2. URL 處理
對於一個網站來說,URL 的組織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因為這是使用者看得到的部分,而且直接影響到網站是如何工作的,例如:www.baidu.com ,其URLs 甚至是網頁介面的一部分。而web.py 以簡單的方式就能夠構造出一個強大的URLs。
在每個web.py 應用,必須先import web 模組:
import web
現在,我們須要告訴web.py URL 如何組織,讓我們以一個簡單例子開始:
urls = ( '/', 'index' )
在上面的例子中,第一部分是匹配URL的Regex,像/、/help/faq、/item/(\d+)等(\d+將匹配數字)。圓括弧表示捕捉對應的資料以便後面使用。第二部分是接受請求的類名稱,像index、view、welcomes.hello(welcomes模組的hello類),或者get_\1。\1 會被Regex捕捉到的內容替換,剩下來捕捉的的內容將被傳遞到你的函數中去。(‘index’)是一個類名,匹配的請求將會被發送過去。這行表示我們要URL/(首頁)被一個叫index的類處理。
現在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列舉這些 url 的 application。
app = web.application(urls, globals())
GET 和 POST : 區別
現在,我們需要編寫index 類。當大部人瀏覽網頁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注意到,瀏覽器是通過HTTP 跟World Wide Web 通訊的。通訊的細節不太重要,但要明白一點,使用者是通過URLs(例如 / 或者 /foo?f=1)來請求網頁伺服器完成一定請求的(例如 GET 或者POST)。
GET 是最普遍的方法,用來請求一個頁面。當我們在瀏覽器裡輸入“harvard.edu” 的時候,實際上它是向Web 服務器請求GET ”/“。另一個常見的方法是POST,常用於提交特定類型的表單,比如請求買什麼東西。每當提交一個去做什麼事情(像使用信用卡處理一筆交易)的請求時,你可以使用POST。這是關鍵,因為GET的URL可以明文傳輸提交的參數。如果提交的是一些重要的敏感資訊,例如使用者名稱,密碼,則可能被別人抓包擷取到。而 POST 則不會在 URL 上傳輸 提交的資訊,POST 是通過表單提交資訊。
在我們的web.py 代碼中。我們清晰區分這兩種方法:
class index: def GET(self): print "Hello, world!"
當接收到一個GET 請求時,上面的GET 方法將會被web.py 調用。好的。現在,我們只需添加最後一行代碼,讓web.py 啟動網頁應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上面告訴web.py 如何配置URLs,以及找尋的類在檔案中的全域命名空間。然後為我們啟動上面的應用。
整個 code.py 檔案的內容如下:
import weburls = ( '/(.*)', 'hello')app = web.application(urls, globals())class hello: def GET(self, name): i = web.input(times=1) if not name: name = 'world' for c in xrange(int(i.times)): print 'Hello,', name+'!' return 'Hello, ' + name +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實際上web 應用的代碼就只得上面的幾行,而且這是一個完整的web.py 應用。
3.啟動服務
在你的命令列下輸入:
$ python code.py # 使用預設連接埠 8080或者$ python code.py 10000 # 改變連接埠為 10000
你的web.py 應用已經啟動了伺服器。通過瀏覽器訪問:http://localhost:8080/ ,會見到”Hello, world。“。
修改預設連接埠
在啟動伺服器的時候,如果你不想使用預設連接埠,你可以使用這樣的命令來指定連接埠號碼: python code.py 8888。
4. 調試
直接添加一行 web.internalerror = web.debugerror 即可。如下
if __name__=="__main__": web.internalerror = web.debugerror app.run()
5. 模板
更多關於 web.py templates 可以訪問 http://webpy.org/docs/0.3/templetor.zh-cn
在Python 裡面編寫HTML 程式碼是相當累贅的,而在HTML 裡嵌入Python 代碼則有趣得多。幸運地,web.py 使這過程變得相當容易。
注意:舊版本的web.py 是用Cheetah templates 模板的,你可以繼續使用,但官方已不再提供支援。
建立一個 code.py 的 python檔案。內容如下:
import weburls = ( # '/(.*)', 'hello', '/hello_1[/]?.*', 'hello_1', '/hello_2/(.*)', 'hello_2',)app = web.application(urls, globals())render=web.template.render('templates')class hello_1: def GET(self): return render.index_1() class hello_2: def GET(self, name): return render.index_2("Lisa")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建立模板
這裡,我們先在項目 code.py 同一級目錄中建立一個目錄(例如 templates )集中存放並用來組織模板檔案,便於管理。然後在templates下建立HTML 檔案(例如:”index.html“)。這裡建立 兩個 HTML 檔案。 index_1.html 和 index_2.html
index_1.html 檔案內容如下:
<em>Hello</em>, world!
這是一個最簡單的html頁面代碼。
index_2.html 檔案內容如下:
$def with (name)<!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strict.dtd"><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title>Template</title></head><body> Hi, $name</body></html>
注意上面代碼的縮排。
正如你所見的,上面的模板看上去跟這Python 檔案很相似,以def with 語句開始,但在關鍵字前需要添加”$“。
注意:在模板內的變數,如果包含有HTML 標籤,以$ 方式引用變數的話,HTML 標籤只會以純文字的顯示出來。要想HTML 標籤產生效果,可以用$: 引用變數。
使用模板
現在,回到 code.py 檔案,在”import web” 的下一行添加:
render = web.template.render('templates/')
這告訴web.py 在哪裡可以搜尋得到模板目錄。提示:可在render 調用裡添加cache = False 使得每次訪問頁面時都重載模板。
然後再修改使用這個模板的類,在這裡 修改 類 hello_1 和 類 hello_2
class hello_1: def GET(self): return render.index_1() class hello_2: def GET(self, name): # name = "Lisa" return render.index_2("Lisa")
上面的 ”index_1“ 和 “index_2” 是模板的名字,”Lisa“ 是傳遞過去的參數。
同時修改urls為:
urls = ( # '/(.*)', 'hello', '/hello_1[/]?.*', 'hello_1', '/hello_2/(.*)', 'hello_2',)
上面的“/(.*)” 是一個Regex。括弧裡面是要傳遞的參數。再將GET 方法修改如下:
def GET(self,name): print render.index_2(name)
hello_1 頁面調用 hello_1 類,使用 index_1.html 模板。開啟 http://localhost:8080/hello_1 ,頁面就會列印出 Hello, world 的字樣。
hello_2/ 頁面調用 hello_2 類,使用 index_2.html 模板,開啟 http://localhost:8080/hello_2/,頁面就會列印出 Hello, Lisa 的字樣。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使用模板的方法 使用frender直接指定模板檔案。GET函數最後兩行改為
render=web.template.frender("templates/index.html") return render("Lisa")
直接在代碼裡寫出模板檔案。GET最後兩行改為
template = "$def with (name)\nHello $name" render = web.template.Template(template) return render("Lisa")
模板含義
現在解釋一下這個 index.html 模板的含義:
$def with (name)<!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strict.dtd"><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title>Template</title></head><body> Hi, $name</body></html>
在index.html第一行 $def with (name)表示本模板接受一個名為name的參數,也就是對應index類中return render.index(“Lisa”)中的Lisa。
而render=web.template.render(“templates”)表示建立一個模板對象,模板是存放於templates目錄下,然後就可以用所建立的 render 對象來訪問相應的模板
比如templates目錄下的index.html就是用render.index來表示(實際上是匹配尋找index.*檔案,第一個匹配的就認為是所對應的模板檔案),如果templates下還有個a目錄,a目錄下有個pagea.html,那麼訪問這個pagea模板就要用render.a.pagea的形式了。
頁面參數
頁面接收的參數可以多於一個,也可以沒有,如果不需要參數,則就不需要$def with (name)這樣的代碼,刪除掉這一句,同時修改模板中對name變數的引用,修改index類最後一句為return render.index()就可以了。
如果有參數,那麼模板的第一行代碼就必須是這個 $def with (…),可以多於一個參數,比如是這樣$def with (gname, fname)。
模板下面的那行字改為Hi, $gname $fname。
同時Index類GET返回的時候賦予對應兩個參數return render.index(“Lisa”,”Hayes”)。
這樣,頁面最後顯示的是列印出Hi, Lisa Hayes的字樣。
另外,模板接受的這個參數也可以是一個元組,比如像下面這樣:return render.index((“Lisa”,”Hayes”))
在模板中可以如下以元組方式訪問參數資料:Hi, $name[0] $name[1]
模板文法
模板文法與python文法基本一致,主要差別可以從上面的代碼中看到,要使用到$符號表明這不是文本而是模板代碼。也就是每當用到程式碼、對象的時候就必須用$來與html代碼和頁面顯示文本相區別。
對象賦值
向對象賦值時需要在$與對象名之間留空格,如為一個名為vara的字串對象賦值apple的代碼為$ vara = “apple”。
另外,對象指派陳述式必須獨佔一行,前面或後面有其他代碼則會程式出錯。
對象引用
引用對象的時候直接使用 $+對象名的形式,如$vara。
另外引用對象時還可以用{}或()將對象進行明確的分組,如$(vara)s就會表示apples,如果沒有括弧,程式則會把 $varas作為一個整體,也就變成對varas對象的引用而發生錯誤。另如果像如下定義兩個數字型對象:
$varb = 1$varc = 2
然後希望計算兩個值的和,如果用$varb+$varc的形式,頁面上只會得到1+2而不是3,這時也就需要把兩個對象放在括弧裡,如$(varb+varc)的形式才能得到正確答案3。
注釋
模板中支援單行注釋,以$#符號開始到行末都是注釋內容。
$#This is comment
注釋前面可以有其他內容,但是不可以有賦值代碼。
如下代碼是正確的:Hi $#This is comment
但下面的則會出錯:$ vara = “apple” $#This is comment
列印$符號
由於$符號在模板中有特殊用途,所以在頁面上輸出$時需要進行轉義操作,用連續兩個$表示在頁面上輸出一個$符號。
Can you lend me $50?
控制碼(迴圈、條件判斷)
模板中支援for、while、if、elif、else,用法與在python一致,只是控制碼行要以$開始(包括break和continue命令),$開始的程式碼中對象不需要在前面再加$符號,同時要注意縮排規則,如:
for 迴圈:
$def with (toUser,fromUser,createTime,articleCnt,articles)<xml> <ToUserName><![CDATA[$toUser]]></ToUserName> <FromUserName><![CDATA[$fromUser]]></FromUserName> <CreateTime>$createTime</CreateTime> <MsgType><![CDATA[news]]></MsgType> <ArticleCount>$articleCnt</ArticleCount> <Articles> $for a in articles: <item> <Title><![CDATA[$a['title']]]></Title> <Description><![CDATA[$a['desc']]]></Description> <PicUrl><![CDATA[$a['picUrl']]]></PicUrl> <Url><![CDATA[$a['url']]]></Url> </item> </Articles></xml>
if else判斷:
$if times > max: Stop! In the name of love.$else: Keep on, you can do it.
在for迴圈中,有一組內建的變數可以使用,非常方便,分別如下所示: loop.index: 迴圈次數計數 (1-開始) loop.index0: 迴圈次數計數(0-開始) loop.first: 如果是第一次迴圈則為True loop.last: 如果是最後一次迴圈則為True loop.odd: 如果是第奇數次迴圈則為True loop.even: 如果是第偶數次迴圈則為True loop.parity: 如果迴圈次數為奇數值為“odd” ,反之為 “even” loop.parent: 本迴圈的外層迴圈對象
$for a in ["a", "b", "c", "d"]: $loop.index,$loop.index0,$loop.first,$loop.last,$loop.odd,$loop.even,$loop.parity<br/>
將在頁面上列印出:
1,0,True,False,True,False,odd2,1,False,False,False,True,even3,2,False,False,True,False,odd4,3,False,True,False,True,even
函數-$def
函數定義也是與在python中類似,用def,只是也要在前面加$,代碼也要注意$的使用和縮排:
$def hello(name=""):Hello $name!
函數調用也是用$加函數名的形式:
$hello("Lisa")
當然,定義函數時也可以與html代碼混編:
$def hello(name=""):<strong/>Hello $name!</strong>
但是調用的時候需要在函數名前用$:首碼,否則html代碼將以plain text形式列印到頁面上。
$:hello("Lisa")
輸出程式碼-$code塊
如果想在模板裡輸入寫一段python代碼而又不想被$所煩惱,那麼可以用到$code塊。
頁面上輸出一段代碼而不希望被系統理解為模板程式碼,就需要用到$code命令,比如在模板檔案中寫入下面一段:
$code: x=10 def print_num(num): return "num is %d" % num
然後再加上下面代碼:
$print_num(x)<br/>$x
這裡就用在$code塊中定義的print_num函數以x變數為參數在頁面上輸出一行:num is 10
然後下一行直接引用x變數,直接在頁面上輸出數字10。
$var
$var命令可以在模板中定義變數,在其他地方引用此模板對象的時候可以訪問此定義的變數。
比如我們可以在index.html中添加如下一行:$var vara: this is vara
表示定義了一個名為vara的變數,變數值是字串this is vara。
把index的GET函數改為:
def GET(self): render=web.template.render("templates") return render.index("Lisa", "Hayes").vara
那麼結果顯示在頁面上的就是this is vara這句話。要注意一點的是,這種變數是字串,即便如下定義變數:$var vara: 0
Vara也並不是數字0,如果把GET函數最後改成:return render.index(“Lisa”, “Hayes”).vara+1
會導致程式出錯。如果希望得到期望中的結果1,則需要如下形式代碼:return int(render.index(“Lisa”, “Hayes”).vara)+1
builtins and globals
在模板中,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python的內建函數和變數,寫函數變數包括range, min, max 以及 True 和 False等。 除此之外,如果希望在模板中使用其他的非內建功能,就需要一點特殊操作。要在建立render的時候顯式指定所需要的功能函數。
import webimport markdownglobals = {'markdown': markdown.markdown}render =web.template.render('templates', globals=globals)
這樣,在模板中就可以用$markdown來引用markdown.markdown了。同樣,也可以用這種辦法來禁用builtins
# disable all builtinsrender = web.template.render('templates', builtins={})
模板複用
當多個頁面有著相同的結構架構的時候,為每一個頁面單獨維護一個模板就顯得比較麻煩,web.py提供了一種簡易的解決方案。
這時候就要用到建立render時使用base參數:
render=web.template.render("templates",base="layout")return render.index("Lisa", "Hayes")
這個layout表示要以templates下的layout.html模板為通用模板架構。因此我們還要在templates目錄下建立一個layout.html檔案,寫下如下代碼:
$def with (content)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strict.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title>Layout</title> </head> <body> $:content </body></html>
可以看到,這個模板檔案必須是有一個參數content。然後修改index.html,只保留如下代碼,其他刪掉:
$def with(gname, fname) Hi, $(gname) $(fname)
運行程式,頁面上列印Hi, Lisa Hayes,查看代碼會發現最終代碼就是index.html和layout.html合并在一起的結果,index.html中的內容被嵌入到layout.html中的$:content處。
在layout.html模板中還可以引用index.html中定義的var變數,這為程式帶來了更多的靈活性,比如我們希望在不同的頁面在使用同一個layout模板的時候能有不同的title,可以在使用layout的模板中定義如下一個var變數:$var title:This is index.html
然後在layout.html中的title處修改為:<title>$content.title</title>
這樣,訪問index.html時顯示在瀏覽器上的title就是This is index.html,而不是原來的Layout了。
在模板中使用python代碼模組
在預設狀態下,在模板中是不能直接調用其他python代碼模組檔案中的程式的,必須做一些額外的操作。
首先,我們建立一個模組,叫module1.py,在裡面寫一個函數:
def hello_from_m1(name=""): return "hello %s, this is module1" % name
在main.py裡匯入module1:import module1
並且修改GET函數中建立render的代碼為:
def GET(self): render=web.template.render("templates",base="layout",globals={"m1":module1}) return render.index("Lisa")
globals參數中傳遞的是一個字典,key以字串表示模組在模板中使用時的名稱,value部分就是這個要在模組中使用的模組或對象的真實名稱了。
最後在要使用此模組的模板中就可以用$m1來引用此模組了。比如在index.html中添加下面一行代碼:$m1.hello_from_m1(gname)
就會調用module1中的hello_from_m1函數,在頁面上列印出:hello Lisa, this is module1
在web.py模板中使用jQuery
在jQuery中$也是一個關鍵字,這樣的話如果在模板中使用jQuery就會衝突,這時候只需要用$做一下轉義就可以了,比如: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document).ready(function(){ alert("It works.");});</script>
6. 資料庫
Web.py 更多關於資料庫的操作:http://webpy.org/cookbook/index.zh-cn
注意:在你開始串連資料庫之前,請先安裝正確的資料庫驅動。比如 MySQLdb、psycopg2。如果需要嘗試串連 池(database pool)功能,還得裝下DBUtils。這幾個模組都可以通過easy_install 或者 pip 來安裝。
串連資料庫:
import webdb = web.database(dbn='postgres', db='mydata', user='dbuser', pw='')
操作 資料庫 樣本
select 查詢# 查詢表entries = db.select('mytable') # where 條件myvar = dict(name="Bob")results = db.select('mytable', myvar, where="name = $name")results = db.select('mytable', where="id>100")# 查詢具體列results = db.select('mytable', what="id,name")# order byresults = db.select('mytable', order="post_date DESC")# groupresults = db.select('mytable', group="color")# limitresults = db.select('mytable', limit=10)# offsetresults = db.select('mytable', offset=10)更新db.update('mytable', where="id = 10", value1 = "foo")刪除db.delete('mytable', where="id=10")複雜查詢# countresults = db.query("SELECT COUNT(*) AS total_users FROM users")print results[0].total_users# joinresults = db.query("SELECT * FROM entries JOIN users WHERE entries.author_id = users.id")# 防止SQL注入可以這麼幹results = db.query("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id", vars={'id':10})多資料庫操作 (web.py大於0.3)db1 = web.database(dbn='mysql', db='dbname1', user='foo')db2 = web.database(dbn='mysql', db='dbname2', user='foo')print db1.select('foo', where='id=1')print db2.select('bar', where='id=5')事務t = db.transaction()try: db.insert('person', name='foo') db.insert('person', name='bar')except: t.rollback() raiseelse: t.commit()# Python 2.5+ 可以用withfrom __future__ import with_statementwith db.trans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