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產生死結的原因主要是:
(1) 因為系統資源不足。
(2) 進程運行推進的順序不合適。
(3) 資源分派不當等。
如果系統資源充足,進程的資源請求都能夠得到滿足,死結出現的可能性就很低,否則
就會因爭奪有限的資源而陷入死結。其次,進程運行推進順序與速度不同,也可能產生死結。
產生死結的四個必要條件:
(1) 互斥條件:一個資源每次只能被一個進程使用。
(2) 請求與保持條件:一個進程因請求資源而阻塞時,對已獲得的資源保持不放。
(3) 不剝奪條件:進程已獲得的資源,在末使用完之前,不能強行剝奪。
(4) 迴圈等待條件:若干進程之間形成一種頭尾相接的迴圈等待資源關係。
這四個條件是死結的必要條件,只要系統發生死結,這些條件必然成立,而只要上述條件之
一不滿足,就不會發生死結。
死結的解除與預防:
理解了死結的原因,尤其是產生死結的四個必要條件,就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預防和
解除死結。所以,在系統設計、進程調度等方面注意如何不讓這四個必要條件成立,如何確
定資源的合理分配演算法,避免進程永久佔據系統資源。此外,也要防止進程在處於等待狀態
的情況下佔用資源。因此,對資源的分配要給予合理的規劃。
下面就用Java來故意實現一個死結,這也是常見面試題之一:
package 死結;class A{ synchronized void funA(B b){ String nam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進入A.foo");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name+"調用B類的last方法"); b.last(); } synchronized void last() { System.out.println("A的last方法"); }}class B{ synchronized void funB(A a){ String nam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進入B.foo");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name+"調用A類的last方法"); a.last(); } synchronized void last() { System.out.println("B的last方法"); }}public class DeadLockDemo implements Runnable{ A a=new A(); B b=new B(); public DeadLockDemo() {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new Thread(this).start(); a.funA(b); } public void run(){ b.funB(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DeadLockDemo(); }}
關於死結,並用Java實現一個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