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HashMap的實現原理解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本篇文章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關於Java中HashMap的實現原理解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協助。

1. HashMap概述:
HashMap是基於雜湊表的Map介面的非同步實現。此實現提供所有可選的映射操作,並允許使用null值和null鍵。此類不保證映射的順序,特別是它不保證該順序恒久不變。
2. HashMap的資料結構:
在java程式設計語言中,最基本的結構就是兩種,一個是數組,另外一個是類比指標(引用),所有的資料結構都可以用這兩個基本結構來構造的,HashMap也不例外。HashMap實際上是一個“鏈表散列”的資料結構,即數組和鏈表的結合體。
從中可以看出,HashMap底層就是一個數組結構,數組中的每一項又是一個鏈表。當建立一個HashMap的時候,就會初始化一個數組。

/**  * The table, resized as necessary. Length MUST Always be a power of two.  */  transient Entry[] table;  static class Entry<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K key;      V value;      Entry<K,V> next;      final int hash;      ……  }

3. HashMap的存取實現:
1) 儲存: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HashMap允許存放null鍵和null值。      // 當key為null時,調用putForNullKey方法,將value放置在數組第一個位置。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 根據key的keyCode重新計算hash值。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 搜尋指定hash值在對應table中的索引。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如果 i 索引處的 Entry 不為 null,通過迴圈不斷遍曆 e 元素的下一個元素。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 如果i索引處的Entry為null,表明此處還沒有Entry。      modCount++;      // 將key、value添加到i索引處。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從上面的原始碼中可以看出:當我們往HashMap中put元素的時候,先根據key的hashCode重新計算hash值,根據hash值得到這個元素在數組中的位置(即下標),如果數組該位置上已經存放有其他元素了,那麼在這個位置上的元素將以鏈表的形式存放,新加入的放在鏈頭,最先加入的放在鏈尾。如果數組該位置上沒有元素,就直接將該元素放到此數組中的該位置上。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方法根據計算出的hash值,將key-value對放在數組table的i索引處。addEntry 是 HashMap 提供的一個包存取權限的方法,代碼如下: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擷取指定 bucketIndex 索引處的 Entry       Entry<K,V> e = table[bucketIndex];      // 將新建立的 Entry 放入 bucketIndex 索引處,並讓新的 Entry 指向原來的 Entry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K,V>(hash, key, value, e);      // 如果 Map 中的 key-value 對的數量超過了極限      if (size++ >= threshold)      // 把 table 對象的長度擴充到原來的2倍。          resize(2 * table.length);  }

當系統決定儲存HashMap中的key-value對時,完全沒有考慮Entry中的value,僅僅只是根據key來計算並決定每個Entry的儲存位置。我們完全可以把 Map 集合中的 value 當成 key 的附屬,當系統決定了 key 的儲存位置之後,value 隨之儲存在那裡即可。

hash(int h)方法根據key的hashCode重新計算一次散列。此演算法加入了高位計算,防止低位不變,高位變化時,造成的hash衝突。

static int hash(int h) {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

我們可以看到在HashMap中要找到某個元素,需要根據key的hash值來求得對應數組中的位置。如何計算這個位置就是hash演算法。前面說過HashMap的資料結構是數組和鏈表的結合,所以我們當然希望這個HashMap裡面的 元素位置盡量的分布均勻些,盡量使得每個位置上的元素數量只有一個,那麼當我們用hash演算法求得這個位置的時候,馬上就可以知道對應位置的元素就是我們要的,而不用再去遍曆鏈表,這樣就大大最佳化了查詢的效率。

對於任意給定的對象,只要它的 hashCode() 傳回值相同,那麼程式調用 hash(int h) 方法所計算得到的 hash 碼值總是相同的。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hash值對數組長度模數運算,這樣一來,元素的分布相對來說是比較均勻的。但是,“模”運算的消耗還是比較大的,在HashMap中是這樣做的:調用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來計算該對象應該儲存在 table 數組的哪個索引處。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的代碼如下: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這個方法非常巧妙,它通過 h & (table.length -1) 來得到該對象的儲存位,而HashMap底層數組的長度總是 2 的 n 次方,這是HashMap在速度上的最佳化。在 HashMap 構造器中有如下代碼:

int capacity = 1;      while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capacity <<= 1;

這段代碼保證初始化時HashMap的容量總是2的n次方,即底層數組的長度總是為2的n次方。
當length總是 2 的n次方時,h& (length-1)運算等價於對length模數,也就是h%length,但是&比%具有更高的效率。
當數組長度為2的n次冪的時候,不同的key算得得index相同的幾率較小,那麼資料在數組上分布就比較均勻,也就是說碰撞的幾率小,相對的,查詢的時候就不用遍曆某個位置上的鏈表,這樣查詢效率也就較高了。

根據上面 put 方法的原始碼可以看出,當程式試圖將一個key-value對放入HashMap中時,程式首先根據該 key 的 hashCode() 傳回值決定該 Entry 的儲存位置:如果兩個 Entry 的 key 的 hashCode() 傳回值相同,那它們的儲存位置相同。如果這兩個 Entry 的 key 通過 equals 比較返回 true,新添加 Entry 的 value 將覆蓋集合中原有 Entry 的 value,但key不會覆蓋。如果這兩個 Entry 的 key 通過 equals 比較返回 false,新添加的 Entry 將與集合中原有 Entry 形成 Entry 鏈,而且新添加的 Entry 位於 Entry 鏈的頭部——具體說明繼續看 addEntry() 方法的說明。
(2)讀取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if (key == null)          return getForNullKey();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for (Entry<K,V>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return e.value;      }      return null;  }

有了上面儲存時的hash演算法作為基礎,理解起來這段代碼就很容易了。從上面的原始碼中可以看出:從HashMap中get元素時,首先計算key的hashCode,找到數組中對應位置的某一元素,然後通過key的equals方法在對應位置的鏈表中找到需要的元素。

3) 歸納起來簡單地說,HashMap 在底層將 key-value 當成一個整體進行處理,這個整體就是一個 Entry 對象。HashMap 底層採用一個 Entry[] 數組來儲存所有的 key-value 對,當需要儲存一個 Entry 對象時,會根據hash演算法來決定其在數組中的儲存位置,在根據equals方法決定其在該數組位置上的鏈表中的儲存位置;當需要取出一個Entry時,也會根據hash演算法找到其在數組中的儲存位置,再根據equals方法從該位置上的鏈表中取出該Entry。
4. HashMap的resize(rehash):
當HashMap中的元素越來越多的時候,hash衝突的幾率也就越來越高,因為數組的長度是固定的。所以為了提高查詢的效率,就要對HashMap的數組進行擴容,數組擴容這個操作也會出現在ArrayList中,這是一個常用的操作,而在HashMap數組擴容之後,最消耗效能的點就出現了:原數組中的資料必須重新計算其在新數組中的位置,並放進去,這就是resize。

那麼HashMap什麼時候進行擴容呢?當HashMap中的元素個數超過數組大小*loadFactor時,就會進行數組擴容,loadFactor的預設值為0.75,這是一個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說,預設情況下,數組大小為16,那麼當HashMap中元素個數超過16*0.75=12的時候,就把數組的大小擴充為 2*16=32,即擴大一倍,然後重新計算每個元素在數組中的位置,而這是一個非常消耗效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們已經預知HashMap中元素的個數,那麼預設元素的個數能夠有效提高HashMap的效能。
5. HashMap的績效參數:
HashMap 包含如下幾個構造器:
HashMap():構建一個初始容量為 16,負載因子為 0.75 的 HashMap。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構建一個初始容量為 initialCapacity,負載因子為 0.75 的 HashMap。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以指定初始容量、指定的負載因子建立一個 HashMap。
HashMap的基礎構造器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帶有兩個參數,它們是初始容量initialCapacity和載入因子loadFactor。
initialCapacity:HashMap的最大容量,即為底層數組的長度。
loadFactor:負載因子loadFactor定義為:散列表的實際元素數目(n)/ 散列表的容量(m)。
負載因子衡量的是一個散列表的空間的使用程度,負載因子越大表示散列表的裝填程度越高,反之愈小。對於使用鏈表法的散列表來說,尋找一個元素的平均時間是O(1+a),因此如果負載因子越大,對空間的利用更充分,然而後果是尋找效率的降低;如果負載因子太小,那麼散列表的資料將過於稀疏,對空間造成嚴重浪費。
HashMap的實現中,通過threshold欄位來判斷HashMap的最大容量:

threshold = (int)(capacity * loadFactor);

結合負載因子的定義公式可知,threshold就是在此loadFactor和capacity對應下允許的最大元素數目,超過這個數目就重新resize,以降低實際的負載因子。預設的的負載因子0.75是對空間和時間效率的一個平衡選擇。當容量超出此最大容量時, resize後的HashMap容量是容量的兩倍: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2 * table.length);

6. Fail-Fast機制:
我們知道java.util.HashMap不是安全執行緒的,因此如果在使用迭代器的過程中有其他線程修改了map,那麼將拋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這就是所謂fail-fast策略。

這一策略在源碼中的實現是通過modCount域,modCount顧名思義就是修改次數,對HashMap內容的修改都將增加這個值,那麼在迭代器初始化過程中會將這個值賦給迭代器的expectedModCount。

HashIterator() {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if (size > 0) { // advance to first entry      Entry[] t = table;      while (index < t.length && (next = t[index++]) == null)          ;      }  }

在迭代過程中,判斷modCount跟expectedModCount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就表示已經有其他線程修改了Map:
注意到modCount聲明為volatile,保證線程之間修改的可見度。

final Entry<K,V> nextEntry()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在HashMap的API中指出:

由所有HashMap類的“collection 視圖方法”所返回的迭代器都是快速失敗的:在迭代器建立之後,如果從結構上對映射進行修改,除非通過迭代器本身的 remove 方法,其他任何時間任何方式的修改,迭代器都將拋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因此,面對並發的修改,迭代器很快就會完全失敗,而不冒在將來不確定的時間發生任意不確定行為的風險。

注意,迭代器的快速失敗行為不能得到保證,一般來說,存在非同步的並發修改時,不可能作出任何堅決的保證。快速失敗迭代器盡最大努力拋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因此,編寫依賴於此異常的程式的做法是錯誤的,正確做法是:迭代器的快速失敗行為應該僅用於檢測程式錯誤。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