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goodcandle http://www.cnblogs.com/goodcandle/archive/2012/10/16/2672057.html
程式架構
經過10多年的經曆,認識到程式的架構對開發產品真的是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好的產品,如果有個好的程式架構,那真是事半功倍,可能開始所做的工作會比較多,很難看到令人激動的成果,但是相信我,絕對值得。一開始,我也是比較注重程式介面開發,很快就開發出介面來,而且著實比較激動,因為有東西出來了,但是後面的事情,真是令人發狂,想從頭再來,太遲了,離計劃的時間比較近了,時間不允許,只有硬著頭皮往上打補丁,硬著交付第一個版本,第二個版本或者後面的版本,遲早是要重來的。所以在後面帶領團隊開發的時候,在開發前,都是要討論程式架構,留出很大部分時間進行程式架構開發,及在開發中不斷的改進。
剛接觸Android,不知道用什麼程式架構,所以查了很多資料,一開始看到一個程式架構,感覺很不錯,所以一開始就使用了下面這個程式架構。
開始這個架構用的蠻爽,簡單介紹一下,主UI線程如果要做一個比較長時間的任務,建立一個任務,發送到任務隊列中去,背景Service不斷的從任務隊列中去取任務,然後交給線程處理,線程處理完後,通過訊息(Message)發送到Handler裡處理,然後Handler的handleMessage函數裡回調到UI主線程中去。
此架構的缺點是比較麻煩。
1)首先這裡有個Observer模式,每個Activity都要實現一個介面,然後註冊到後台服務中去,這樣後台服務才能把處理的結果回調到主線程中。
2) 每個事件都要組成一個任務,發送到任務隊列。
3)後台線程先要取任務,然後處理,然後通過訊息切換到主線程,然後又回到到相應的Activity中,中間有個3次判斷當前是什麼任務。
4)不能並非,任務只能一個接一個,雖然這個一般不會造成瓶頸。
因為搖搖2選1應用比較簡單,所以後來感覺只要使用線程和Handler,通過訊息就能處理,然後就查資料,發現已經有比較多的文章描述了這種方法,只是沒提出這是一個架構,但是對搖搖2選1,我感覺已經足夠了。下面就是主代碼,分布在每個Activity中:
private void TaskThread() {Thread taskThread = new Thread(){@Override public void run(){//做耗時的任務 Message msg = Message.obtain();msg.what = 1;uiCallback.sendMessage(msg);}};taskThread .start();}private Handler uiCallback = new Handler(){@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if(msg.what == 1){//在主線程中處理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