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NDK 開發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Java Native Interface (JNI)標準是java平台的一部分,它允許Java代碼和其他語言寫的代碼進行互動。JNI 是本地編程介面,它使得在 JAVA 虛擬機器 (VM) 內部啟動並執行 Java 代碼能夠與用其它程式設計語言(如 C、C++ 和組合語言)編寫的應用程式和庫進行互動操作。

1.從如何載入.so檔案談起

    由於Android的應用程式層的類都是以Java寫的,這些Java類編譯為Dex型式的Bytecode之後,必須靠Dalvik虛擬機器(VM: Virtual Machine)來執行。VM在Android平台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此外,在執行Java類的過程中,如果Java類需要與C組件溝通時,VM就會去載入C組件,然後讓Java的函數順利地調用到C組件的函數。此時,VM扮演著橋樑的角色,讓Java與C組件能通過標準的JNI介面而相互溝通。

    應用程式層的Java類是在虛擬機器(VM: Vitual Machine)上執行的,而C件不是在VM上執行,那麼Java程式又如何要求VM去載入(Load)所指定的C組件呢? 可使用下述指令:

     System.loadLibrary(*.so的檔案名);

    例如,Android架構裡所提供的MediaPlayer.java類,含指令:

      這要求VM去載入Android的/system/lib/libmedia_jni.so檔案。載入*.so之後,Java類與*.so檔案就匯合起來,一起執行了。

2.如何撰寫*.so的入口函數

    ---- JNI_OnLoad()與JNI_OnUnload()函數的用途

 當Android的VM(Virtual Machine)執行到System.loadLibrary()函數時,首先會去執行C組件裡的JNI_OnLoad()函數。它的用途有二:

(1)告訴VM此C組件使用那一個JNI版本。如果你的*.so檔沒有提供JNI_OnLoad()函數,VM會預設該*.so檔是使用最老的 JNI 1.1版本。由於新版的JNI做了許多擴充,如果需要使用JNI的新版功能,例如JNI 1.4的java.nio.ByteBuffer,就必須藉由JNI_OnLoad()函數來告知VM。

(2)由於VM執行到System.loadLibrary()函數時,就會立即先呼叫JNI_OnLoad(),所以C組件的開發人員可以藉由JNI_OnLoad()來進行C組件內的初期值之設定(Initialization) 。

例如,在Android的/system/lib/libmedia_jni.so檔案裡,就提供了JNI_OnLoad()函數,其程式碼片段為:

 

此函數回傳JNI_VERSION_1_4值給VM,於是VM知道了其所使用的JNI版本了。此外,它也做了一些初期的動作(可呼叫任何本地函數),例如指令:

  

就將此組件提供的各個本地函數(Native Function)登記到VM裡,以便能加快後續呼叫本地函數的效率。

JNI_OnUnload()函數與JNI_OnLoad()相對應的。在載入C組件時會立即呼叫JNI_OnLoad()來進行組件內的初期動作;而當VM釋放該C組件時,則會呼叫JNI_OnUnload()函數來進行善後清除動作。當VM呼叫JNI_OnLoad()或 JNI_Unload()函數時,都會將VM的指標(Pointer)傳遞給它們,其參數如下:

jint JNI_OnLoad(JavaVM* vm, void* reserved) {     }

jint JNI_OnUnload(JavaVM* vm, void* reserved){     }

在JNI_OnLoad()函數裡,就透過VM之指標而取得JNIEnv之指標值,並存入env指標變數裡,如下述指令:

由於VM通常是多執行緒(Multi-threading)的執行環境。每一個執行緒在呼叫JNI_OnLoad()時,所傳遞進來的JNIEnv 指標值都是不同的。為了配合這種多執行緒的環境,C組件開發人員在撰寫本地函數時,可藉由JNIEnv指標值之不同而避免執行緒的資料衝突問題,才能確保所寫的本地函數能安全地在Android的多執行緒VM裡安全地執行。基於這個理由,當在呼叫C組件的函數時,都會將JNIEnv指標值傳遞給它,如下:

這JNI_OnLoad()呼叫register_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env)函數時,就將env指標值傳遞過去。如此,在register_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函數就能藉由該指標值而區別不同的執行緒,以便化解資料衝突的問題。

 例如,在register_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函數裡,可撰寫下述指令:

       if ((*env)->MonitorEnter(env, obj) != JNI_OK) {

       }

查看是否已經有其他執行緒進入此物件,如果沒有,此執行緒就進入該物件裡執行了。還有,也可撰寫下述指令:

       if ((*env)->MonitorExit(env, obj) != JNI_OK) {

        }

查看是否此執行緒正在此物件內執行,如果是,此執行緒就會立即離開。

3.registerNativeMethods()函數的用途

應用程式層級的Java類別透過VM而呼叫到本地函數。一般是仰賴VM去尋找*.so裡的本地函數。如果需要連續呼叫很多次,每次都需要尋找一遍,會多花許多時間。此時,組件開發人員可以自行將本地函數向VM進行登記。例如,在Android的/system/lib/libmedia_jni.so檔案裡的程式碼片段如下:

當VM載入libmedia_jni.so檔案時,就呼叫JNI_OnLoad()函數。接著,JNI_OnLoad()呼叫 register_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函數。此時,就呼叫到 AndroidRuntime::registerNativeMethods()函數,向VM(即AndroidRuntime)登記 gMethods[]表格所含的本地函數了。簡而言之,registerNativeMethods()函數的用途有二:

(1)更有效率去找到函數。

(2)可在執行期間進行抽換。由於gMethods[]是一個<名稱,函數指標>對照表,在程式執行時,可多次呼叫registerNativeMethods()函數來更換本地函數之指標,而達到彈性抽換本地函數之目的。

4.Andoird 中使用了一種不同傳統Java JNI的方式來定義其native的函數。其中很重要的區別是Andorid使用了一種Java 和 C 函數的映射表數組,並在其中描述了函數的參數和傳回值。這個數組的類型是JNINativeMethod,定義如下:

其中比較難以理解的是第二個參數,例如

"()V"

"(II)V"

"(Ljava/lang/String;Ljava/lang/String;)V"

實際上這些字元是與函數的參數類型一一對應的。

"()" 中的字元表示參數,後面的則代表傳回值。例如"()V" 就表示void Func();

"(II)V" 表示 void Func(int, int);

具體的每一個字元的對應關係如下

字元   Java類型     C類型

V      void         void

Z      jboolean     boolean

I       jint         int

J       jlong        long

D      jdouble       double

F      jfloat            float

B      jbyte            byte

C      jchar           char

S      jshort          short

數組則以"["開始,用兩個字元表示

[I     jintArray       int[]

[F     jfloatArray     float[]

[B     jbyteArray     byte[]

[C    jcharArray      char[]

[S    jshortArray      short[]

[D    jdoubleArray    double[]

[J     jlongArray      long[]

[Z    jbooleanArray    boolean[]

上面的都是基本類型。如果Java函數的參數是class,則以"L"開頭,以";"結尾,中間是用"/" 隔開的包及類名。而其對應的C函數名的參數則為jobject. 一個例外是String類,其對應的類為jstring

Ljava/lang/String; String jstring

Ljava/net/Socket; Socket jobject

如果JAVA函數位於一個嵌入類,則用$作為類名間的分隔字元。

例如 "(Ljava/lang/String;Landroid/os/FileUtils$FileStatus;)Z"

Android JNI編程實踐

一、直接使用java本身jni介面(windows/ubuntu)

1.在Eclipsh中建立一個android應用程式。兩個類:一個繼承於Activity,UI顯示用。另一個包含native方法。編譯產生所有類。

以上在windows中完成。

2.使用javah命令產生C/C++的.h檔案。注意類要包含包名,路徑檔案夾下要包含所有包中的類,否則會報找不到類的錯誤。classpath參數指定到包名前一級檔案夾,資料夾階層要符合java類的組織階層。

javah -classpath ../jnitest/bin com.hello.jnitest.Nadd

com_hello_jnitest_Nadd .h檔案:

3.編輯.c檔案實現native方法。

com_hello_jnitest_Nadd.c檔案:

4.編譯.c檔案生存動態庫。

arm-none-linux-gnueabi-gcc -I/home/a/work/android/jdk1.6.0_17/include -I/home/a/work/android/jdk1.6.0_17/include/linux -fpic -c com_hello_jnitest_Nadd.c

arm-none-linux-gnueabi-ld -T/home/a/CodeSourcery/Sourcery_G++_Lite/arm-none-linux-gnueabi/lib/ldscripts/armelf_linux_eabi.xsc -share -o libNadd.so com_hello_jnitest_Nadd.o

得到libNadd.so檔案。

以上在ubuntu中完成。

5.將相應的動態庫檔案push到avd的system/lib中:adb push libNadd.so /system/lib。若提示Read-only file system錯誤,運行adb remount命令,即可。

Adb push libNadd.so /system/lib

6.在eclipsh中運行原應用程式即可。

以上在windows中完成。

對於一中產生的so檔案也可採用二中的方法編譯進apk包中。只需在工程檔案夾中建libs/armeabi檔案夾(其他檔案夾名無效,只建立libs檔案夾也無效),然後將so檔案拷入,編譯工程即可。

二.使用NDK產生本地方法(ubuntu and windows)

1.安裝NDK:解壓,然後進入NDK解壓後的目錄,運行build/host-setup.sh(需要Make 3.81和awk)。若有錯,修改host-setup.sh檔案:將#!/bin/sh修改為#!/bin/bash,再次運行即可。

2.在apps檔案夾下建立自己的工程檔案夾,然後在該檔案夾下建一檔案Application.mk和項project檔案夾。

Application.mk檔案:

APP_PROJECT_PATH := $(call my-dir)/project

APP_MODULES      := myjni

3.在project檔案夾下建一jni檔案夾,然後建立Android.mk和myjni.c。這裡不需要用javah產生相應的.h檔案,但函數名要包含相應的完整的包、類名。

4.編輯相應檔案內容。

Android.mk檔案:

myjni檔案組織:

a@ubuntu:~/work/android/ndk-1.6_r1/apps$ tree myjni

myjni

|-- Application.mk

`-- project

    |-- jni

    |   |-- Android.mk

    |   `-- myjni.c

    `-- libs

        `-- armeabi

            `-- libmyjni.so

4 directories, 4 files

5.編譯:make APP=myjni.

以上內容在ubuntu完成。以下內容在windows中完成。當然也可以在ubuntu中完成。

6.在eclipsh中建立android application。將myjni中自動產生的libs檔案夾拷貝到當前工程檔案夾中,編譯運行即可。

NdkTest.java檔案:

對於二中產生的so檔案也可採用一中的方法push到avd中運行。

本文來自CSDN部落格,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li_guotao/archive/2011/05/03/6386694.aspx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