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對我來說已經不是新名詞了,因為在一年以前就開始了ASP的學習,那時候雖然效果很不好,但是對ASP還是有了一些最基礎的瞭解。ASP.NET是在ASP基礎上增加了一些.NET的一些特性,基礎的東西還是沒有修改。
Active Server Page這是ASP的全稱,我們可以把它直譯為動態伺服器頁面,這種動態網頁面並不是我們通常網頁上所見的GIF圖片或者Flash短片,想要被冠名為動態網頁需要具備“互動性”、“自動更新”、“因時因人而變”的性質(出自百度百科),也就是說動態網頁能夠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更改頁面的顯示內容。ASP只是動態網頁面技術中的一種,在早起動態網頁技術主要採用CGI(CommonGateway Interface,公用網關介面)技術,後來被ASP所取代。在如今技術泛濫的年代,動態網頁技術已不單單僅限於ASP,還有較出名的如PHP、JSP等。
一、再看ASP
第一次學習ASP時對ASP有很大的理解偏差,那時候好像沒有怎麼理解ASP,只是知道ASP的一些基本概念,它主要是由七大對象組成,每個對象有各自的屬性、方法、集合或事件,如下表為七個對象的名稱及功能解釋。
Response |
這個對象可用來輸出由伺服器端至到用戶端瀏覽器資訊 |
Request |
這個對象可用來擷取用戶端瀏覽器資訊至伺服器端 |
ASPError |
IIS5.0 以上版本才支援,用於程式員修改程式錯誤 |
Server |
這個對象提供了伺服器端最基本的屬性及方法 |
Application |
記錄不同瀏覽器端共同的變數 |
Session |
記錄所有瀏覽器端共同的變數 |
ObjectContext |
用來連結 ASP 和 Microsoft Transaction Server |
如今再一次學習ASP時,發現ASP可以不用這麼繁瑣的去進行解釋,通俗的說ASP是一種伺服器端的指令環境,它可以被看做是一個中介軟體,這個中介軟體將Web上的請求轉入到一個解譯器中,在這個解譯器中將所有的ASP的Script進行分析,再進行執行,而這時可以在這個中介軟體中去建立一個新的COM對象,對這個對象中的屬性和方法進行操作和調用,同時再通過這些COM組件再完成更多的工作。
ASP程式包含“指令碼語言程式(Scripting Language)”、“嵌入 HTML(Embedded HTML)”、“COM 組件調用”等 3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可以通過下面兩幅圖進行理解。
二、簡單的ASP指令碼
ASP程式需要使用<%和%>符號括起來,這也是ASP最基礎的文法,編寫的代碼以.asp的副檔名儲存(如果是.NET需要儲存為.aspx)
<%Language=VBScript%><html><head></head><body>現在時刻為<%=time()%></body></html>
運行後會得到系統的時間。
簡單的說ASP只是一種編程環境,它提供了一種機制編譯和運行應用程式代碼,這其中的HTML代碼、DIV+CSS是其中的一些組合技術,它們互相結合使用實現網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