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ttpContext代表當前請求的一個上下文環境
一.Http請求剛剛到達伺服器的時候 (一句話來說,當伺服器接收到一個http請求的時候,會通過iis中的isapi去尋找相應尾碼名的檔案的處理常式,如:當請求檔案的尾碼名為aspx 時,isapi會將該檔案對應到aspnet_isapi.dll 這個程式來處理)Asp.Net 只是伺服器(IIS)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它是一個 ISAPI擴充
當伺服器接收到一個 Http請求的時候,IIS會根據檔案的尾碼名,尋找可以處理這類尾碼名的應用程式,即ISAPI 應用程式程式(NOTE:Internet Server Application Programe Interface,互連網伺服器應用程式介面)。雖然這 ISAPI 聽上去還挺氣派,也算是“應用程式”呢,但仔細看看它的全稱就明白了:它實際上只是一個介面,起到一個代理的作用,它的主要工作是映射所請求的頁面(檔案) 和與此尾碼名相對應的實際的處理常式,如果IIS找不到可以處理此類檔案的應用程式,並且這個檔案也沒有受到伺服器端的保護(NOTE:一個受保護的例子就是 App_Code中的檔案,一個不受保護的例子就是你的js指令碼),那麼IIS將直接把這個檔案返還給用戶端。
讓我們更進一步地看一下 ISAPI ,看看它到底是什麼樣子,
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
1. 開啟IIS。
2. 選擇隨意一個網站,滑鼠右鍵,“屬性”。
3. 選擇“主目錄”選項卡。
4. 選擇“配置”。
你應該會看到如下的畫面:圖1. 應用程式配置
很清楚地就可以看到,所有IIS所能處理,或者叫 ISAPI 所提供代理服務的檔案類型 及其相對應的實際的幕後處理程式都在這裡清楚地列出來了。我們找到 .aspx 的應用處理常式,然後點“編輯”,會出現下面的畫面:
圖2. 編輯.aspx檔案的處理常式
一路看到這裡,可以看出,所有的.aspx檔案實際上都是由 aspnet_isapi.dll 這個程式來處理的,當IIS把對於.aspx頁面的請求提交給了aspnet_isapi.dll以後,它就不再關心這個請求隨後是如何處理的了。
現在我們應該知道:Asp.Net 只是伺服器(IIS)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它是一個 ISAPI擴充。
這裡需要注意兩點:
· 當你修改“限制為”後,可以限制頁面(檔案)只能以某種特定方式訪問
· “確認檔案是否存在”是實現 URL 地址映射的關鍵選項,我以後會專門講述。
理解宿主環境(Hosting)
從本質上講,Asp.Net 主要是由一系列的類組成,這些類的主要目的就是將Http請求轉變為對用戶端的響應。HttpRuntime類是Asp.Net的一個主要入口,它有一個稱作 ProcessRequest 的方法,這個方法以一個 HttpWorkerRequest 類作為參數。HttpRuntime 類幾乎包含著關於單個 Http請求的所有資訊:所請求的檔案、伺服器端變數、QueryString、Http 頭資訊 等等。Asp.Net 使用這些資訊來載入、運行正確的檔案,並且將這個請求轉換到輸出資料流中,一般來說,也就是HTML頁面。
NOTE:二般來說,也可以是張圖片。
當 Web.config檔案的內容發生改變 或者 .aspx檔案發生變動的時候,為了能夠卸載運行在同一個進程中的應用程式(NOTE:卸載也是為了重新載入),Http請求被分放在相互隔離的應用程式定義域中。
NOTE:可能你以前就聽過應用程式定義域,但是不瞭解怎麼回事,應用程式定義域就是 AppDomain。
對於IIS來說,它依賴一個叫做 HTTP.SYS 的內建驅動程式來監聽來自外部的 HTTP請求。在作業系統啟動的時候,IIS首先在HTTP.SYS中註冊自己的虛擬路徑。
NOTE:實際上相當於告訴HTTP.SYS哪些URL是可以訪問的,哪些是不可以訪問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你訪問不存在的檔案會出現 404 錯誤呢?就是在這一步確定的。
如果請求的是一個可訪問的URL,HTTP.SYS會將這個請求交給 IIS 工作者進程。
NOTE:IIS6.0中叫做 w3wp.exe,IIS5.0中叫做 aspnet_wp.exe。
每個工作者進程都有一個身份標識 以及 一系列的可選績效參數。
NOTE:可選績效參數,是指諸如 回收機制的設定、逾時時間設定 等等。
接下來進行的事情就是上一章節講述的 ISAPI 了。
NOTE:這部分的內容相關性比較強,為了讓大家好理解,我最後還是決定把 ISAPI 放到前面了,可能全系列完成的時候會再調整吧。
除了對應檔與其對應的處理常式以外,ISAPI 還需要做一些其他的工作:
- 從HTTP.SYS中擷取當前的Httq請求資訊,並且將這些資訊儲存到 HttpWorkerRequest 類中。
- 在相互隔離的應用程式定義域AppDomain中載入HttpRuntime。
- 調用 HttpRuntime的ProcessRequest方法。
接下來才是程式員通常編寫的代碼所完成的工作了,然後,IIS 接收返回的資料流,並重新返還給 HTTP.SYS,最後,HTTP.SYS 再將這些資料返回給用戶端瀏覽器。
OK,現在你看到張子陽的空間首頁了。
圖3.Asp.Net 的宿主環境
理解管道(Pipeline)
在前面兩章中,我們在一個相對比較低的層次上討論了從發出Http請求到看到瀏覽器輸出這轉瞬即逝的十分之一秒內IIS和 Framework 所做的事情。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細節:程式員編寫的代碼是如何在這一過程中銜接的,本章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
當Http請求進入 Asp.Net Runtime以後,它的管道由託管模組(NOTE:Managed Modules)和處理常式(NOTE:Handlers)組成,並且由管道來處理這個 Http請求。
圖4. 理解 Http 管道
我們按編號來看一下這幅圖中的資料是如何流動的。
1. HttpRuntime將Http請求轉交給 HttpApplication,HttpApplication代表著程式員建立的Web應用程式。HttpApplication建立針對此Http請求的 HttpContext對象,這些對象包含了關於此請求的諸多其他對象,主要是HttpRequest、HttpResponse、HttpSessionState等。這些對象在程式中可以通過Page類或者Context類進行訪問。、
2. 接下來Http請求通過一系列Module,這些Module對Http請求具有完全的控制權。這些Module可以做一些執行某個實際工作前的事情。
3. Http請求經過所有的Module之後,它會被HttpHandler處理。在這一步,執行實際的一些操作,通常也就是.aspx頁面所完成的商務邏輯。可能你會覺得在建立.aspx頁面並沒有體會到這一過程,但是,你一定知道,.aspx 頁面繼承自Page類,我們看一下Page類的簽名:
public class Page : TemplateControl, IHttpHandler{
// 代碼省略
}
可以看到,Page類實現了IHttpHandler介面,HttpHandler也是Http請求處理的最底層。
4.HttpHandler處理完以後,Http請求再一次回到Module,此時Module可以做一些某個工作已經完成了之後的事情。
NOTE:注意我用紅色標識的字,然後回想一下:Asp.Net 中是不是有眾多的 Inserting 、Inserted 之類成對的事件?其實,這裡講述的就是為什麼Asp.Net可以將一個Insert操作分成前後兩部分,然後再分別進行事件攔截的幕後原理。
如果我們將注意力只集中在Http請求、HttpHandler和HttpModule上,不去考慮HttpContext和HttpApplication,那麼圖4.可以簡化成下面這樣:
圖5.Http請求在HttpHandler 和 HttpModule 中的流動方向
總結
本文中,我首先概要介紹了這系列文章將要為大家講述的主題。然後,我提出了部分程式員存在的一個問題:在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上學習和使用Asp.Net。
隨後,我以一個訪問我個人空間首頁的例子,引出了本文主要講述的三個內容:
- Http請求剛剛到達時IIS時,IIS 所做的工作。
- Http請求的宿主環境。
- Http管道。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協助。
httpRuntime是配置asp.net http運行時設定,以確定如何處理對asp.net應用程式的請求。
executionTimeout:表示允許執行請求的最大時間限制,單位為秒
maxRequestLength:指示 ASP.NET 支援的最大檔案上傳大小。該限制可用於防止因使用者將大量檔案傳遞到該伺服器而導致的拒絕服務的攻擊。指定的大小以 KB 為單位。預設值為 4096 KB (4 MB)。
useFullyQualifiedRedirectUrl:表示指示用戶端重新導向是否是完整(採用 "http://server/path" 格式,這是某些行動控制項所必需的),或者指示是否代之以將相對重新導向發送到用戶端。如果為 True,則所有不是完整重新導向都將自動轉換為完整格式。false 是預設選項。
minFreeThreads:表示指定允許執行新請求的自由線程的最小數目。ASP.NET 為要求附加線程來完成其處理的請求而使指定數目的線程保持自由狀態。預設值為 8。
minLocalRequestFreeThreads:表示ASP.NET 保持的允許執行新本地請求的自由線程的最小數目。該線程數目是為從本地主機傳入的請求而保留的,以防某些請求在其處理期間發出對本地主機的子請求。這避免了可能的因遞迴重新進入 Web 服務器而導致的死結。
appRequestQueueLimit:表示ASP.NET 將為應用程式排隊的請求的最大數目。當沒有足夠的自由線程來處理請求時,將對請求進行排隊。當隊列超出了該設定中指定的限制時,將通過“503 - 伺服器太忙”錯誤資訊拒絕傳入的請求。
enableVersionHeader:表示指定 ASP.NET 是否應輸出版本標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使用該屬性來確定當前使用的 ASP.NET 版本。對於生產環境,該屬性不是必需的,可以禁用。
本文來自CSDN部落格,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zhanglei5415/archive/2008/03/11/216873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