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設計模式,學到建立型模式的時候,碰到單例模式(或叫單件模式),現在整理一下筆記。
在《Design Patterns:Elements of Resu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中的定義是:Ensure a class only has one instance,and provide a global point of access to。它的主要特點不是根據客戶程式調用產生一個新的執行個體,而是控制某個類型的執行個體數量-唯一一個。(《設計模式-基於C#的工程化實現及擴充》,王翔)。也就是說,單例模式就是保證在整個應用程式的生命週期中,在任何時刻,被指定的類只有一個執行個體,並為客戶程式提供一個擷取該執行個體的全域訪問點。
一、傳統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instance==null)
{
instance=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解析如下:
1)首先,該Singleton的建構函式必須是私人的,以保證客戶程式不會通過new()操作產生一個執行個體,達到實現單例的目的;
2)因為靜態變數的生命週期跟整個應用程式的生命週期是一樣的,所以可以定義一個私人的靜態全域變數instance來儲存該類的唯一執行個體;
3)必須提供一個全域函數訪問獲得該執行個體,並且在該函數提供控制執行個體數量的功能,即通過if語句判斷instance是否已被執行個體化,如果沒有則可以同new()建立一個執行個體;否則,直接向客戶返回一個執行個體。
在這種傳統模式下,沒有考慮線程並發擷取執行個體問題,即可能出現兩個線程同時擷取instance執行個體,且此時其為null時,就會出現兩個線程分別建立了instance,違反了單例規則。因此,需對上面代碼修改。
二、多線程下的單例模式
1、Lazy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tatic object _lock=new object();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instance==null)
{
lock(_lock)
{
if(instance==null)
{
instance=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上述代碼使用了雙重鎖方式較好地解決了多線程下的單例模式實現。先看內層的if語句塊,使用這個語句塊時,先進行加鎖操作,保證只有一個線程可以訪問該語句塊,進而保證只建立了一個執行個體。再看外層的if語句塊,這使得每個線程欲擷取執行個體時不必每次都得加鎖,因為只有執行個體為空白時(即需要建立一個執行個體),才需加鎖建立,若果已存在一個執行個體,就直接返回該執行個體,節省了效能開銷。
2、餓漢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自己主動執行個體。
public sealed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Singleton instance=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上面使用的readonly關鍵可以跟static一起使用,用於指定該常量是類別級的,它的初始化交由靜態建構函式實現,並可以在運行時編譯。在這種模式下,無需自己解決執行緒安全性問題,CLR會給我們解決。由此可以看到這個類被載入時,會自動執行個體化這個類,而不用在第一次調用GetInstance()後才執行個體化出唯一的單例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