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業科技水平還遠未達到機器全部替代人類的程度,所有的行業其主要生產力量都是勞動者,勞動者就是所有行業的最基礎的因素。因此分析行業首先得分析這個行業的勞動者。在這裡首先從勞動者的角度分析電腦軟體行業。[袁永福著作權 http://www.sinoreport.net/]
腦力勞動者
電腦軟體等智慧財產權型行業其主要從業人員是腦力勞動者,因此分析智慧財產權型行業必須要分析腦力勞動者。
腦力勞動是指以大腦神經系統的運動為主,以其他生理系統的運動為輔的主體勞動,如思考、記憶等。只有人類才能進行腦力勞動。
腦力勞動大體可分為以下創造知識的腦力勞動(比如科學家)、傳授知識的腦力勞動(比如老師)、管理知識的腦力勞動(比如企業領導)和實現知識的腦力勞動(比如工程師)。
相對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是勞動者以消耗體力為主的勞動。從廣義上說,不是只有人類才能進行體力勞動,比如農業生產中的耕牛僅從勞動過程來說也算體力勞動者,只是牛是動物,天生沒有人權。
腦力勞動生產具有以下缺點。
生產者數量少
腦力勞動者需要一定是科學文化知識,基本上都是專科及以上學曆,即使學校畢業後也需要經過長期的摸索學習中鍛鍊出實用生產能力。這些都是需要花幾十年時間和大量金錢及社會資源的,而且不是每個人經過學習培訓就能成為腦力勞動者的。
在培養新的腦力勞動者時還需要悉心教導,這也消耗現役腦力勞動者的大量精力,降低現役腦力勞動者的產量,提高了腦力勞動者的培養成本。
由於培養時間長,培養成本高,成材率低,因此腦力勞動者數量少,成為較為稀缺的勞動力資源,而其中的優秀者則是各家企業競爭的對象。因此腦力勞動者的數量小使得智慧財產權型行業無法實現工業化大生產。
相對而言,體力勞動者能批量生產,其數量多,培養成本低。只要身體健康,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即可勝任,因此傳統行業能容易獲得足夠的體力勞動者從而實現工業化大生產。[袁永福著作權 http://www.sinoreport.net/]
生產效率不穩定
腦力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和時間差異。
腦力勞動者勞動的過程就是思考,各人的思考方式,認知水平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不同的腦力勞動者之間的勞動能力存在較大的差別。
而且人的思考過程受到人的情緒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大。因此同一個腦力勞動者在不同的時間起勞動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在情緒高漲時的勞動能力可能比情緒低落時的勞動能力高出好幾倍。
人們在腦力勞動時遇到難題和瓶頸還需要靠人類的自然靈感來突破解決,而靈感是一種強大但非常不可靠的東西,若有靈感則問題迎刃而解,若沒有靈感則可能長期停滯不前。這樣會加大勞動效率的不穩定。
由於腦力勞動效率不穩定,因此智慧財產權型行業難於進行精確的專案管理和財務管理,企業管理規則複雜,難於實現規模效應,存在較大的過程式控制制風險,因此缺乏實現工業化大生產的基礎。
相對而言,從生理角度上看,人類體力勞動效率比較穩定,由於體力勞動過程比較簡單,而且在流水線生產過程中,每一個工人都只做比較簡單固定的操作動作,對此各人之間的差別不大。體力勞動受人們的情緒和環境的影響不大,只受到人體疲勞程度的影響,人們經過較充分的休[袁永福著作權 http://www.sinoreport.net/]息即可恢複體力,因此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其體力勞動效率差別不大。因此對於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能進行精確的專案管理和財務管理,生產管理規則簡單,沒有多少過程式控制制風險,可以實現規模效應,因此能實現工業化大生產。
團隊工作效率低下
現在有很多知識密集型任務已經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比如開發一個複雜的軟體系統。這需要多個人組成一個團隊共同完成,此時就出現了腦力勞動者團隊工作,但這種團隊工作效率低下。主要表現為
一.任務分割困難
很多知識密集型任務是構成一個嚴密的整體的,至少會存在連貫的主線。雖然能大致分成幾個部分,但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經常存在牽一髮而動全身全身的情況,因此知識密集型任務分割困難。而腦力勞動者團隊需要對任務進行分割並指派到個人去完成,因此很容易存在任務分割不平衡而導致團隊成員工作量不均衡,這樣導致成員相互等待的情況,團隊工作效率低下。
二.成員交流成本大
由於知識密集型任務大多是嚴密的整體,各部分關係緊密,團隊成員為了完成各自的任務必須和其他團隊成員密切溝通,協同工作,這大大增加了團隊成員的交流溝通成本。
例如,某個Team Dev有三個人,則需要建立三個雙向的交流通道,每個人都得維護兩個交流通道。但對於大型知識密集型任務,三個人無力完成,於是建立一個6人團隊,此時需要建立和維護十五個雙向交流通道,每個人都得維護五個交流通道。於是每個人的交流成本增加到2.5倍,團隊整體的交流成本增加到5倍。當團隊成員有幾十甚至上百人時,若不採取有效方法進行控制,團隊內部的交流成本將不可想象。
由於團隊交流成本隨著團隊規模而快速增長,當團隊規模過大時,其內部交流的工作量可能大於其進行實際有效工作量。因此這嚴重的限制了知識密集型團隊的規模。在進行大規模知識密集型任務,比如研發作業系統需要使用數千名軟體工程師,此時團隊規模巨大,管理複雜[袁永福著作權 http://www.sinoreport.net/],若管理不力則團隊交流內耗嚴重,任務難於成功。
相比而言,體力勞動者團隊管理簡單得多了,比如流水線生產,各個勞動者任務分割很明確,之間不需要什麼交流。以現代的管理水平足以管理和維護數萬人的體力勞動者團隊。
缺乏系統的勞動管理方法
過去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不強烈,因此智慧財產權的市場需求不大,使得智慧財產權型行業低位發展,一直沒有工業化大生產的強烈要求。腦力勞動者一直在進行粗放式的勞動,勞動效率低下,缺乏系統有效腦力勞動和管理方法。而現在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智慧財產權的市場需求變得越來越大,於是出現了知識產品型行業工業化大生產的強烈需求,此時缺乏系統的腦力勞動和管理方法。這表現如下
一.人才培養不夠系統科學規範
中國的正規學校教育一直談不上素質教育,這不是與時俱進的,其生產的人才是半成品,不能較快的融入社會化大生產。
由於企業和學生對學校畢業後的再教育存在相當的需求,於是職業教育開始興起,但職業教育行業還不夠規範和成熟完善,還沒有經曆一段時期的磨練,因此還不能充分的發揮其作用。
國內企業只想要成熟的能立即工作的人才,對於尚未工作能力還需繼續投入培養的畢業生是持抵制態度的。這也影響的中國知識人才的培養。
多種原因使得中國高素質知識人才的培養工作得不到很好的開展,處於正規學校、職業教育機構和企業三個都不認真管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其主要責任在於正規學校,其次是職業教育機構。企業雖然是以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為目標的,但也應當認識到自己培養人才的好處,而且在爭取經濟利益時還需要盡一些社會義務。
綜上所述,智慧財產權型行業其從業人員都是腦力勞動者,其相對於傳統的機械化製造行業存在較大的差別。
例如汽車製造行業就是一個[袁永福著作權 http://www.sinoreport.net/]很典型的機械化製造行業,由於製造技術已經很先進了,其產能可以達到要多大就有多大的程度。這是因為汽車製造行業是全機械化部隊,具有巨大的廠房,緊密的流水線和數萬名熟練工人,還有很多如所示的工業機器人。
由於採用流水線生產模式,汽車製造過程的規則簡單高效,生產速度快,能充分的滿足客戶的數量需求。
下表是傳統的機械化製造業和知識密集型行業的對比表
比較項目 |
機械化製造業 |
知識密集型行業 |
流水線 |
有。 |
無。 |
工作方式 |
流水線大工業化生產 |
手工作坊型生產。 |
生產團隊規模 |
可達數萬人 |
規模偏小。 |
生產機械化 |
高度機械化。 |
弱。 |
從業人員 |
工作內容簡單,快速批量培訓,成本低。 |
工作內容複雜,培養難,時間長,成本高。 |
個人勞動效率 |
穩定,計量簡單。 |
不穩定,計量難。 |
生產時間 |
可以三班倒。 |
不能三班倒。 |
資訊化 |
MSI,ERP,資料倉儲,能上的都上了。 |
弱。 |
業界存在一個有意思的情況,軟體行業為其他行業提供很多資訊化服務,但自身的資訊化反而很弱,筆者還從未見過針對軟體行業的整體資訊化解決方案。
由於軟體行業還採用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因此客戶需求複雜度的增長會導致軟體開發工作量的飛速增長,由此造成軟體行業的開發能力不足,於是開發人員被超頻,經常加班。
有些客戶需求相當複雜,使得[袁永福著作權 http://www.sinoreport.net/]軟體開發工作量非常大,從而導致開發人員工作量大,軟體開發成本急劇上漲,此時這個軟體開發工作單位是不經濟不可行的。
智慧財產權性行業的從業者基本上都是腦力勞動者,沒有明確的生產流水線,沒有全機械化生產過程,基本上依賴人類自身的腦力勞動。
再看看軟體開發行業,基本上還是手工作坊模式。這是目前軟體開發的水平還不夠高,不能進行流水線式的生產,軟體開發人員培養成本高,時間長。因此業界的軟體開發能力提升是緩慢的,而且估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情況是不會改觀的。[袁永福著作權 http://www.sinorepor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