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吧!數字化轉型@碧生源,超融合開路先鋒,生源開路先鋒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加油吧!數字化轉型@碧生源,超融合開路先鋒,生源開路先鋒


特別策劃——“加油吧!數字化轉型”已經是第二次和大家見面了。


作為中國保健茶市場的領軍企業,碧生源藉助超融合架構實現了對原有資訊化體系的重構,其轉字化轉型的經驗是否對您的企業也有所啟示?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同時也歡迎您為我們投稿或提供新聞線索,讓我們共同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獻計獻策。


請聯絡:15327768(QQ),

或加13910719941


數字化轉型


“超融合”的概念近幾年風頭正盛,不僅各路玩家集中推出相關解決方案,使用者們也紛紛將更多目光投向這一能讓IT基礎架構簡化增效的“新式武器”。


不過,任何新技術在被廣泛接受的過程中,都會充滿波折與不確定性。當市場期待新技術能夠解決燃眉之急時,也不免懷著隱隱的擔憂與疑慮。


事實上,在超融合領域,已經有這麼一批早期採用者正憑藉超融合技術成功破解當前的IT架構難題,並在行業數字化轉型中保持領先。


碧生源便是這樣的開路先鋒。


作為中國保健茶市場的領軍企業,碧生源已擁有17年的資訊化曆史,然而隨著碧生源近年來業務快速發展,作為承載整體業務運營的資訊化體系也亟待升級。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碧生源開啟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資訊化重構改造。


主管碧生源集團資訊系統建設的副總裁張峻,在操刀系統改造的過程中發現,最嚴峻的挑戰不僅來自於應用程式層面,還有IDC的擴容成本及維護複雜度正急劇增長,這曾讓張峻感到措手不及,並意識到傳統模式無法逾越的局限性,因此不得不尋求其他的替換方案。


此時,超融合技術進入了他的視野。從起初滿腹疑慮到最終拍板,碧生源經曆了怎樣的決策過程?碧生源超融合架構的探索之路又如何?(以下是碧生源集團副總裁張峻的訪談錄)


<br/><br/></p><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id="87856" data-custom="rgb(30, 155, 232)" data-color="rgb(30, 155, 232)" data-tools="135編輯器"><section ><section title="" class="autonum" data-original-title="">1</section><section class="135brush" data-bglessp="20%" data-brushtype="text" data-bgless="lighten">挑戰在哪裡</section></section></section><p ><br/></p><p ><strong>問:</strong>請介紹下碧生源資訊化的曆程?<br/></p><p ><br/></p><p ><strong>張峻:</strong>碧生源實際上是17年歷史了,碧生源在應用資訊化的手段上還是比較早的。大約在 2009 年就已開始使用 ERP 系統,財務系統,生產線上使用掃碼追溯系統,還有很多銷售在使用的傳統手機系統。</p><p ><br/></p><p >但在 2016年以後,其實這個系統就相對比較落後,那時碧生源的業務就嚴重地受制於此。所以從 2016 年下半年,公司就開始了大規模的資訊化重構及重實施進程。</p><p ><br/></p><p >因此,碧生源引入的一系列新應用對底層架構的支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 2016 年年初,我們就預見到了傳統的技術平台已遠遠不能適應2017 年的業務發展了。所以 2016 年底我們就開始設計新的IDC和伺服器叢集的系統。</p><p ><br/></p><p ><strong>問:</strong>原有的系統遇到了哪些問題?</p><p ><br/></p><p ><strong>張峻:</strong>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應用。由於原先的應用設計基本上是基於每個部門的需求來開發的,所以各部門之間的割裂比較嚴重。</p><p ><br/></p><p >第二方面是系統越來越整合,資料量越來越大,我們傳統的底層平台,無論從網路(區域網路、廣域網路),還是我們傳統租用的 IDC 的儲存能力、處理能力,都已經非常非常弱了。比如,我們原來的機房分布在兩個地方,一部分在外包租用的 IDC 裡,一部分在我們現在的辦公大樓,條件非常簡陋。所以原來業務經常中斷,中斷的時候業務部門就亂了,所以出現問題時,IT 人員只能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去尋找原因,然後再解決。</p><p ><br/></p><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id="87856" data-tools="135編輯器"><section ><section title="" class="autonum" data-original-title="">2</section><section class="135brush" data-bglessp="20%" data-brushtype="text" data-bgless="lighten">為什麼是超融合</section></section></section><p ><br/></p><p ><strong>問:</strong>碧生源為何選擇超融合架構?</p><p ><br/></p><p ><strong>張峻:</strong>根據 2017、2018年業務規劃,我們確定了底層系統擴容的需求。方案分為兩部分,原計劃是只擴容就可以,但是擴容完之後發現整個 IDC 空間也不夠了,所以我們是為了完成系統擴容而必須先進行機房裝置的擴容,這比我們實際系統擴容還要增加一倍的預算,時間要耗費將近一年左右才能完成整個的擴容進程。</p><p ><br/></p><p >其實這種情況是把我們逼到無路可選。也是在這時,我們才反覆論證超融合這個實施方案。因為原先是沿著傳統的方式往前走的,最早的方案我們一直在嘗試擠壓傳統架構的項目實施周期,但無論怎麼擠壓,6 個月顯然是躲不過去的,我們的壓力是非常大的。</p><p ><br/></p><p >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正好有超融合這個解決方案,其實以前我們是不瞭解有這樣的技術方案,所以在這個階段這種方案的出現吸引了我們注意力。</p><p ><br/></p><p ><strong>問:</strong>碧生源如何評估和選擇超融合廠商?</p><p ><br/></p><p ><strong>張峻:</strong>我們也經曆了一段過程,畢竟超融合對我們來講是個很新的概念。在前期,有四五家服務商在遞方案。在這四五家中涉及到超融合的大概有三家。三家當中,SmartX 是專註在超融合的,另外兩家是既提供傳統架構,也提供超融合架構。但在方案的比較中,有的廠商提出超融合不太成熟,並不建議我們使用超融合方案,更多的還是考量傳統架構。</p><p ><br/></p><p >但是,當時項目本身的計劃預算已獲得公司批准,業務已經發動,我們是在這個進展當中發現機房擴容反而變成了系統擴容必須先要面對的條件。如果裝置機房擴容的投資、實施耗費時間都要翻倍的話,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挑戰。</p><p ><br/></p><p >在比較這三種方案時,我們覺得雖然超融合可能會存在未知的問題,但是對於我們當前階段和規模來講,應該是適合我們的使用條件的。我們在規模可控的前提下,評估了所有系統遷移和未來運營可能存在的風險,結論是超融合在一定階段來講我們是可以駕馭的。</p><p ><br/></p><p >第二是在運行維護方面。針對傳統架構,我們為了去維護整個網路、伺服器、安全、資料庫, 當初擬定要組建一個 3-5 人的運營團隊,去運作我們升級好的平台。但我們實際考察超融合解決方案中發現,如果我們使用了超融合平台,其實並不需要這麼複雜的運營團隊。</p><p ><br/></p><p >第三是如果我們引入了全新的超融合,當時我們也沒有太強的信心,所以也提出一個觀點,就是不僅做技術論證,我們希望實測。所以在最後四家方案當中,有一家聽到實測之後是直接退出的,另外兩家很猶豫,實測的計劃大概持續了將近一個多月,最後不能落地。但實際上在聽到實測這個建議的時候,SmartX 的反應還是非常積極的,所以我們雖然跟三家同時在談實測計劃,但最先落地的是 SmartX。</p><p ><br/></p><p >所以一開始,SmartX 就明確提出願意參加實測,並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在我們這裡搭出了實測環境。所以理論方案講得再多,遠遠不如我們來看最後實測體驗。在實測中,一是我們的遷移方案,也就是即將上線的測試系統,二是我們營運的實際演練,我們都在這裡進行了實測。部署實測環境大概用了一周,實測測了將近三周到一個月的時間。</p><p ><br/></p><p >從實測結果來講,我們的實際感受比在當時做方案評估時的感受會更加落地和踏實。也正是基於實測,讓我們最終下決心說超融合是我們完全接受和完全可以駕馭的一種方案。實測結果一出來,我們很快,大概不到一周的時間就進入了項目實施。</p><p ><br/></p><p >實際上最後的實施結果確實和我們當時預設是很接近的。真正實際裝置到貨到安裝,我們計劃遷移的系統還真就是一周,就全部遷移上去了。</p><p ><br/></p><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id="87856" data-tools="135編輯器"><section ><section title="" class="autonum" data-original-title="">3</section><section class="135brush" data-bglessp="20%" data-brushtype="text" data-bgless="lighten">超融合應用經驗之談</section></section></section><p ><br/></p><p ><strong>問:</strong>採用超融合之後有哪些成效與收益?</p><p ><br/></p><p ><strong>張峻:</strong>我們更新之後的 ERP 系統、HR 系統、OA 系統、資料備份系統、資料分析系統,現在已經全部遷移到超融合體系裡了。</p><p ><br/></p><p >使用超融合以後我們有了幾個進展。第一,我們商務持續性有了充分保障;第二,我們的儲存空間在原有空間內還有若干倍擴充能力;第三,我們的營運人員,原計劃 3-5 人來運行整個系統維護,現在實際上只有 2 個人;第四,我們不再使用越來越貴的傳統意義上的儲存櫃裝置來儲存我們的資料。</p><p ><br/></p><p ><strong>問:</strong>使用超融合架構,有哪些經驗分享?</p><p ><br/></p><p ><strong>張峻:</strong>因為超融合是比較新的概念,從我們引入到真正上線的心路過程還是非常猶豫的。因為一個技術平台的調整對公司的影響非常大。但是,從我們實際使用來看,現階段的感覺還是不錯的。</p><p ><br/></p><p >但畢竟超融合還沒有經曆過 5 年到 10 年業務壓力的長期測試。所以我覺得有幾個因素可以考量。</p><p ><br/></p><p >第一,在業務規模可控的前提下,對於需要快速上線、想儘可能簡化運營的業務環境下,超融合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和嘗試的選擇。</p><p ><br/></p><p >第二,如果規模很大,不一定非要把全部業務一次性押上去,可以在某些系統中先嘗試。因為對超融合平台的駕馭、運營的駕馭,包括超融合系統對應用系統的適應能力,還需要一個過程。</p><p ><br/></p><p >另外,我覺得可能跟合作方有關係,所以我們為什麼在開始特彆強調實測,其實也是非常非常擔心這麼新的東西,服務商消化技術的能力和對使用者最終提供服務的能力到底是否能夠跟得上。所以,選擇一個比較可靠的服務商,控制好初級試用規模,可能是現在使用超融合非常重要的方法。超融合還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系統方案。</p><p ><br/></p><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id="87856" data-tools="135編輯器"><section ><section title="" class="autonum" data-original-title="">4</section><section class="135brush" data-bglessp="20%" data-brushtype="text" data-bgless="lighten">超融合的未來</section></section></section><p ><br/></p><p ><strong>問:</strong>碧生源超融合未來的擴充計劃是什嗎?<br/></p><p ><br/></p><p ><strong>張峻:</strong>一是我們需要進行系統整合。第二,所有新購系統也都將基於超融合平台,公司不再組建第二個平台來使用了。至少在目前我們的規模下,在我們目前使用的情況下,我們的策略是全部移向超融合的平台。</p><p ><br/></p><p ><strong>問:</strong>如何看待超融合未來的發展?</p><p ><br/></p><p >張峻:從不瞭解、不接受,到後來我們很堅決地轉向超融合,以及結合我們現在實際使用三個月的情況來看,至少對於我們這樣的業務模型和業務方式,我們是很堅決地覺得超融合基本上在未來,在我們現在看到的時間段,這是我們唯一的基礎平台。</p><p ><br/></p><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id="90981" data-tools="135編輯器"><section ><section data-width="100%"><section ></section></section><section ><section ><section class="135brush" data-brushtype="text" data-width="100%">“數字化轉型先鋒”評選</section><section class="135brush" data-width="100%"><p ><strong>從本期開始,以後凡是入選“加油吧!數字化轉型”欄目的文章,其中涉及到數字化轉型企業和資訊化領軍人物都將自動成為“數字化轉型先鋒”評選的候選企業和人物。從2018年開始,每個季度本欄目都將評選一次“數字化轉型先鋒”,包括數字化轉型先鋒企業和數字化轉型先鋒人物。</strong></p><p ><br/></p><p ><strong>“數字化轉型先鋒企業”候選企業</strong></p><p ><strong>碧生源集團</strong></p><p ><br/></p><p ><strong>“數字化轉型先鋒人物”候選人物</strong></p><p ><strong>碧生源集團副總裁 張峻</strong></p></section><section data-width="100%"><section ></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 ><br/></p><section ><section data-width="100%"><section ><section data-width="100%"></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hr /><p ><br/></p><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id="87505" data-tools="135編輯器"><p></p></section></section><p><br/></p></section><p><br/></p> </body></html> <dl id="btnDigg" class="digg digg_disable" onclick="btndigga();"> <dt>頂</dt> <dd>0</dd> </dl> <dl id="btnBury" class="digg digg_disable" onclick="btnburya();"> <dt>踩</dt> <dd>0</dd> </dl> &nbsp; &nbsp; <!-- 廣告位:PC端-部落格內容頁-banner1-960*90 --> <!-- 廣告位:PC端-部落格詳情頁底部banner-960*90 --> <!-- 廣告位開始 --> <!-- 廣告位結束 --> 查看評論 </p>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