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概述:
- TCP傳輸前先要建立串連
- TCP在傳輸層
- 點對點,一條TCP只能串連兩個端點
- 可靠傳輸、無差錯、不丟失、不重複、按順序
- 全雙工系統
- 位元組流
TCP報文段
TCP報文段的前序前20位元組是固定的,後面4n位元組是根據需要而添加的。
20位元組的固定部分:
- 源連接埠和目的連接埠:分別寫入源連接埠號碼和目的連接埠號碼
- 序號:0-(2^32-1),本報文段資料的第一個位元組的序號,用來解決亂序問題
- 確認序號:期望收到對方下一個報文段的第一個資料位元組的序號,用來解決丟包問題
- 資料位移:TCP前序長度,包括固定的20位元組和選項欄位
- 保留:均為0
- 控制位:說明報文的性質,操控TCP的狀態機器
- 視窗:指寄件者自己的接收視窗大小,流量控制
- 校正和:
- 緊急指標:當URG=1時才有效,指出本報文段緊急資料的位元組數
- 選項:
串連的建立與釋放三向交握:
(1)client發出請求串連報文段,SYN=1,Seq=x。client進入SYN-SENT狀態。
(2)server收到請求報文後,向client發送確認報文段。確認報文段的首部中SYN =1,ack = x + 1,同時為自己選擇一個初始序號Seq = y.server進入SYN-RCVD(同步收到)狀態。
(3)client收到server的確認報文後,還有給server發送一個確認報文。 確認號ack = y + 1,而自己的Seq = x + 1。這個報文段已經可以攜帶資料,如果不攜帶資料則不消耗序號,下一個報文段序號仍為Seq = x + 1。
為什麼要三向交握呢?
假設握手只有兩次,如果某次資料報由於網路延遲,從client到server時,已經中斷連線了,而此時server會認為是client想建立一個新的串連,於是發給client一個確認報文(第二次握手)就建立了新的串連了,顯然這是錯誤的。如果是三向交握,client接到這個確認報文時,不予理睬,兩者沒有完成第三向交握,所以不會建立錯誤的串連了。
網上有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
第一次對話:
老婆讓甲出去打醬油,半路碰到一個朋友乙,甲問了一句:哥們你吃飯了嗎?
結果乙帶著耳機聽歌呢,根本沒聽到,沒反應。甲心裡想:跟你說話也沒個音,不跟你說了,溝通失敗。說明乙接受不到甲傳過來的資訊的情況下溝通肯定是失敗的。
如果乙聽到了甲說的話,那麼第一次對話成功,接下來進行第二次對話。
第二次對話:
乙聽到了甲說的話,但是他是老外,中文不好,不知道甲說的啥意思也不知道怎樣回答,於是隨便回答了一句學過的中文 :我去廁所了。甲一聽立刻笑噴了,“去廁所吃飯”?道不同不相為謀,離你遠點吧,溝通失敗。說明乙無法做出正確應答的情況下溝通失敗。
如果乙聽到了甲的話,做出了正確的應答,並且還進行了反問:我吃飯了,你呢?那麼第二次握手成功。
通過前兩次對話證明了乙能夠聽懂甲說的話,並且能做出正確的應答。接下來進行第三次對話。
第三次對話:
甲剛和乙打了個招呼,突然老婆喊他,“你個死鬼,打個醬油咋這麼半天,看我回家咋收拾你”,甲是個妻管嚴,聽完嚇得二話不說就跑回家了,把乙自己晾那了。乙心想:這什麼人啊,得,我也回家吧,溝通失敗。說明甲無法做出應答的情況下溝通失敗。
如果甲也做出了正確的應答:我也吃了。那麼第三次對話成功,兩人已經建立起了順暢的溝通渠道,接下來開始持續的聊天。
通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對話證明了甲能夠聽懂乙說的話,並且能做出正確的應答。
可見,兩個人進行有效語言溝通,這三次對話的過程是必須的。
來源: <http://www.kaiyuanba.cn/html/1/131/147/7959.htm>
四次揮手
(1)此時TCP兩端都還處於ESTABLISHED狀態,client不再發送資料,並發送一個FIN報文段,seq = 1,進入FIN-WAIT-1狀態。
(2)server收到後回複,ack = u + 1,seq = v(v等於伺服器傳輸資料最後一位元組的序號加1),然後進入CLOSE-WAIT狀態,server如果繼續發送資料,client依然接收。
(3)client收到確認報文後,進入FIN-WAIT-2狀態。server不再發送資料後,發出FIN,ack = u + 1,進入LASK-ACK狀態。
(4)client收到後回複,seq = u + 1, ack = w + 1(w 等於伺服器後來繼續發送的最後一個位元組的序號加1,與v並不一定相等!),然後進入TIME-WAIT狀態
(5)此時串連還沒有釋放,需要等待(4分鐘)兩端才會CLOSED。設定時間等待是因為有可能最後一個確認報文丟失而需要重傳。
為什麼要四次揮手呢?
因為當client發送FIN是,表示client沒有要傳的資料了,不代表server沒有資料要傳給client,所以server還需要發送FIN來表示它也沒資料轉送了。由於TCP是全雙工系統的,所以並不存在誰先FIN的問題。
SYN逾時問題:server如果在一定時間內沒有收到client的確認報文,會重發。在Linux下,預設重試次數為5次,5次重試的時間分別為1、2、4、8、16、32s。第五次都沒有收到,就會斷開這個串連。
SYN Flood攻擊問題:如果給伺服器發送一個SYN後,就下線了,於是伺服器就需要等63秒才會中斷連線,這樣攻擊者就可以把伺服器的SYN串連隊列耗盡。Linux下有一個叫tcp_syncookies的參數來應對這個事。當SYN隊列滿了以後,TCP會通過源地址連接埠、目標地址連接埠和時間戳記打造一個特別的Seq Number發回去(又叫cookie),如果是攻擊者則不會有相應,如果是正常串連,則會把這個SYN Cookie發回來,然後服務端可以通過cookie建立串連。千萬不要用tcp_syncookies來處理正常的大負載的串連的情況。對於正常的請求,應該調整TCP參數,第一個是:tcp_synack_retries可以用他來減少重試次數;第二個是:tcp_max_syn_backlog,可以增大SYN串連數;第三個是:tcp_abort_on_overflow處理不過來感覺直接拒絕串連!
TCP可靠傳輸的實現
- TCP報文段的長度可變,根據收發雙發緩衝、網路狀態而調整。
- TCP收到另一端資料時,會回傳確認
- TCP能夠逾時重傳
- 資料校正
- 報文段中有序號,以保證順序正確
- TCP提供流量控制
寄件者再發送一個報文段後,暫時儲存該文段的副本,收到確認後才刪除;
確認報文段也需要序號,才能明白是發出去的那個資料得到了確認;
逾時計時器比傳輸往返時間略長,但具體值不確定,根據網路情況而定(使用RTT演算法)。
連續ARQ協議
實際中為了提高效率,採用流水線傳輸:發送方可以連續發送多個報文段(連續發送的資料長度叫做視窗)。接收方也不必對收到的每個報文都做回複,而是採用累積確認方式;
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由於接收方緩衝限制,發送視窗不能大於接受方接受視窗。
參考資料:《TCP那些事(上)》http://coolshell.cn/articles/11564.html
實驗樓 TCP/IP網路通訊協定基礎 https://www.shiyanlou.com/courses/98
電腦網路 學習筆記-傳輸層:TCP協議簡介